第1000章 速射青銅炮

當年徐光啟引進火炮時,對於西夷火炮,有一套稱呼,只不過紅夷大炮更形象,所以多用紅夷大炮這個稱呼。
工部學堂除了培養匠人之外,其實還有一個職能,就是改良和發明新的器械和火器。
王彥有些尷尬,旁邊的畢懋亮立時說道:「殿下,這種火炮還叫鷹隼銃或者半蛇銃!」
眼下關於火器這塊,負責人是編寫《軍器圖書》于崇禎八年發明第一支自生火銃的畢懋康的族弟畢懋亮。
西方傳教士,在傳教中常用的手段,就是先辦教堂和傳教士學校,確實給南京帶來了不一樣的風景和思想衝擊,不過這也並不太稀奇,早在宋朝以前,泉州就有了教堂,南京教案之前,耶穌會也在南京活動過。
西方裝備四五千斤重炮的艦船也不多,且大多在西方,沒事不會開到東方來,海上運動的多是武裝商船。
王彥不太驚訝,因為他幾年前就已經知道,當初明朝從海上打撈上來的紅夷炮,不過是西方武裝商船上的火炮,大概也就十二磅炮。
「這是大蛇銃,又叫西洋炮!」畢懋和-圖-書亮說道。
因為它放在炮車之上,炮尾珠被卡在弧形的鐵槽內,可以根據不同的射擊角度,將尾珠用鐵栓固定在不同的角度。
王彥修養還是有的,在西夷面前,基本不用夷字,畢竟他們是能與大明在海上較量的對手,他最多也就私下了說說西夷。
建一座教堂,耗費的銀錢無法想象,耗費的時間也很漫長。
中國在科技方面或許不太突出,但在文化、制度上,在思想上卻十分突出,儒家所倡導的禮義仁智信,可以說就是當時的政治正確,《大學》、《論語》、《道德經》、《孫子兵法》等等書籍都被翻譯。
這紅夷大炮,明朝一直這麼叫,他方才掃視那麼多模型,便脫口而出了。
房間內同樣擺放了許多模型,王彥看了看,目光便落在一具模型上,笑著指著說道:「這是紅夷大炮!」一旁的畢懋亮立刻上前說道:「殿下說的是,這正是紅夷大炮!」
明朝現在主要的火炮,都是十二磅的紅夷大炮,十八磅的都比較少,現在居然要造三十二磅炮,https://m.hetubook.com.com跨度可以說非常大。
王彥見了立時來了興趣,「軍中反應,佛郎機炮氣密性不足,射程近,威力小,無法滿足軍中需求。自生火銃裝備軍隊之後,步軍火力增加,但炮隊的實力卻跟不上,限制了軍隊靈活作戰,你們有沒有改進的野戰火炮。」
炮車則只有兩輪,車尾圓環,可以被馬拖走。
王彥資助耶穌會在南京建造一座大教堂,在澳門正在編寫《中國哲學家孔子》的耶穌會理事伯應理,得到消息,頓時興奮不已,一面給教皇寫信,欣喜的報告在中國傳教的成果,一面收拾東西,從澳門趕來南京。
在工業革命之前,技術方面其實並沒多大的差別和鴻溝存在。
王彥許他們自由傳教,但是教民需要遵守大明律令,也就是國法大於教法,他們在政治上的地位,同本土佛道相同。
除了畢懋亮之外,還有一人,便是從澳門趕來的伯應理,不過因為體質和朝廷的固有觀念的問題,明朝還沒有完全開放,所以在學堂內都是漢人為主,西夷為輔。和圖書
按著西方的說法,四五千斤的該是十八磅炮,明朝的紅夷大炮多是兩三千斤的十二磅炮,而這門六七千斤的應該是三十二磅炮。
西方三層戰艦,為了保持重心,一般底層放十八磅重炮,上面的火炮量級,逐層減少。
伯應理聽了卻有些不高興,「親王殿下,大明雖是東方的霸主,但不應該這麼傲慢。我知道您說的紅夷是指荷蘭人,但是作為西方人,我覺得殿下並沒將我們與中國人同等對待。」
「這種炮能造嗎?一門多少錢?」這樣的東西,大明必須有,王彥摸了一下模型,抬頭問道。
畢家也是江南大族,畢懋康和族兄畢懋良都是進士,族中還有幾個舉人,畢懋亮就是舉人功名,他因為曾經跟隨畢懋康編寫《軍器圖書》精通火器,所以被王彥看中。
在中國與西方的交流中,耶穌會無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他不僅是將西方技術和基督教傳入中國,同時也將中國文化、哲學翻譯為西方文字,傳回西方。
「鷹隼銃。」王彥忙笑道:「伯理事誤會了,我們這邊一直是這www.hetubook.com.com麼稱呼的。」
《軍器圖書》是一部奇書,明朝現在能生產自生火銃,主要是因為此書的記載,可惜的是此書,在歷史上于清乾隆年間被滿清禁毀,幸而有孤本留存,後世才知我中華曾有此神器,並不落後於世界。
伯應理早看見王彥注意到那門小炮,他當即說道:「親王殿下,這種炮是勃艮第大炮的改進型,準星和照門配合炮尾的炮軌,可以快速調整炮口進行快射速瞄,關鍵他由青銅製造,十分輕便,兩匹騾馬就能拖動,非常便於機動,很符合殿下的要求。」
說著,他看向那模型旁邊比紅夷大炮還大上多倍的火炮,有些驚訝地問道:「這門火炮叫什麼,看樣子至少有六七千斤重啊!」
「能造!」畢懋亮肯定的點點頭,「工部鑄炮坊,百斤鑄炮精鐵,大概六兩銀子左右,鑄造一門這樣的火炮,原料加上人工技術,不會超過五百兩。」
面對海上一個個興起的強國,王彥甚至準備籌劃一個使團,就像當年三寶太監下西洋一樣,去西藩諸國看一看,了解這些能與大明海上爭雄的對手,和*圖*書到底有多大,有多遠。
五百兩一門,說實話有點貴了,但大明朝經濟總量,至少佔世界的一半以上,硬是要造,還是沒有問題的。
王彥看了看眾多模具,忽然看見一門小炮,明顯是用於野戰的。
畢懋亮忙道:「殿下放心,我們一定幫工部將炮造出來。」
這時王彥來到火器區域,畢懋亮與伯應理,在內等候。
王彥沉吟一下,「孤會讓兵部根據需要下單,你們準備與工部作坊聯繫,為他們提供技術,先造一批出來。」
不過相比于這些巨炮,王彥更敢興趣的其實是六磅、七磅左右的小炮。
伯應理也開口說道:「這還不是最大的,一般是用於要塞,小一點的四五千斤重,主要用於戰艦底層。」
王彥與耶穌會的關係十分密切,這次辦工學,自然也吸引了一些耶穌會的人過來。
這些年,明朝與西方國家交流頻繁,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都有不少的接觸,最近在海上又有英吉利國同荷蘭人爭雄,也來與中國貿易,明朝也進行了接觸。
不過,眼下他屁股後面一堆事,這也僅僅只是他的一個想法而已。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