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章 順治逃跑

一時間幾人紛紛一驚,但細一想,帶著十多萬婦孺,只會拖累精兵突出明軍的包圍圈,太后選擇放棄眷屬,可以說也是無奈之舉。
關鍵時候,布木布泰開始強勢起來,而殿內的人犯了那麼大的錯誤,福臨又成了個犯錯后的孩子,完全聽從布木布泰的話語,尼堪等人便也不敢質疑。
不過,這樣當機立斷,壯士斷腕的氣魄,一般人真還拿不出來,布木布泰這個女人,真是極為厲害。
此時蒙古各部損失慘重,恨不得馬上與滿清劃清界限,不可能也沒有實力來北京幫滿人解圍。
尼堪和岳樂自然知道布木布泰說的什麼,要是他們兩人不支持福臨,不心存僥倖,同意樓親的建議,遵循多爾袞的遺命,那城中的滿人就有機會回到關外。
在另一段歷史中,滿人也確實喜歡逃跑,鴉片戰爭時皇上跑承德,八國聯軍是太后跑陝西,這也是一種諷刺。
聽了布木布泰的話,岳樂和尼堪不禁對視了一眼,然後目光陡然撤開,留下來就是死,兩人心裏都明白。
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的子嗣都被殺害,只有多爾袞的女兒跑到布木布泰那裡逃過了一劫。
當離開北京時,他和*圖*書不禁甚感凄然,挑起車簾回望京城方向,心道,「北京啊北京,朕還會回來么……」
滿人騎馬入關,可是福臨便基本不怎麼騎馬了,他放下車帘子,座入車中,顛簸前行,待走了三十余里,車外岳樂卻突然一聲急呼,「快走,有明軍!」
福臨心中剛有絲歡喜,不想又有壞消息傳來,明軍水師既然到永平府上岸,那山海關便走不成了。
布木布泰看著兩人,沉默了一陣,才繼續冷冰冰地說道,「你們兩人,留下一個為皇上和哀家斷後,吸引明軍,守衛北京吧!」
在樓親政變失敗后,布木布泰還求過情,支持樓親的意見,結果福臨與她不歡而散,不僅沒有聽她的話,而且同尼堪和岳樂堅決的把樓親和羅科鐸處死,並抄了多爾袞、多鐸和樓親的王府。
福臨不知道,布木布泰怎麼從慈寧宮出來,他親政后所做的策略幾乎全部錯了,他覺得有些對不起布木布泰,覺得太丟人了,可是布木布泰,卻沒有責怪他,而是開口就是讓他逃,關心他的生死,福臨眼睛頓時紅了起來,一時間,他嘴唇顫抖著不曉得怎麼表達情感。
布木布泰看了尼堪一眼,神和*圖*書情緩和了許多,輕聲說道,「你去布防吧!」
「明賊既然派遣水師堵截我們從山海關出關的道路,皇上認為明賊不會考慮北古口嗎?」布木布泰有些恨鐵不成鋼,「巽郡王帶著皇上和皇后敢快出城!遲了怕是走不成了!」
布木布泰能穩住多爾袞那麼多年,關鍵時刻,還是她要清醒一些。
說著布木布泰嘆了口氣,「城中的十多萬人,本來有機會撤回關外,可是你們兩人卻蠱惑著皇上一起胡鬧,斷送了他們退回關外的機會。」
雖說這事的主要責任在福臨,但他是皇上,皇上是不會有錯的,有錯的只是臣子沒進諫,所以布木布泰把主要責任記在了兩人身上,而兩人也把頭低了下去,沒有申辯,殿上立時安靜。
福臨在六千多旗人的護送下,逃出都城。
只是布木布泰和福臨想逃,剩下的兩万旗丁,願意一起跑的人卻還不到三成,只有六千人。
不過,太后的話什麼意思?殿上的眾人微微一愣,隨即反應過來,太后的意思是要放棄成內的十多萬滿人眷屬!
古北口位於居庸關和山海關的中間,因為有潮河穿過,形成了河谷,所以相對而言比較好走,皇太和-圖-書極當年就走過古北口。
滿人最精銳的兩白旗和兩紅旗基本覆滅,在豪格分裂后,從新組建的兩藍旗和兩黃旗,旗丁本就不多,還不斷被多爾袞擇精銳調入兩白旗征戰,已經淪為二流,大量的旗丁都只有十來歲,沒有先輩的狠毒勁兒。
留下來幾乎就是必死的局面,天下已經沒有人能幫滿人來解北京之圍。
皇太極當年劫掠關內時何等威風,多爾袞入關時,滿人多麼的不可一世,可惜福臨不孝,居然倉皇而逃。
眾人聽了常阿岱的話,一個個面如死灰,布木布泰卻忽然用腳狠狠跺地,用不容置疑的聲音說道,「皇上,趁著明賊沒有圍城,趕快走古北口出關!」
龍椅上的福臨臉上一紅,可是卻沒有為兩人辯解。
布木布泰這一聲喊,福臨才清醒過來,緊接著臉上就是一陣羞愧。
金國戰敗之後,一頭躲進關中,祈求明軍不要打他還來不及,也不可能發兵救援,而滿人自己更加沒有能力解圍,北京已經是一座必破之城。
多爾袞死後,滿清內部重新洗牌,福臨因為有些怨恨布木布泰與多爾袞亂搞男女關係,內心覺得布木布泰不潔,怕她再做對不起皇太極和_圖_書的事,所以有意讓人控制了布木布泰。
今日對於大清而言,真是禍不單行,壞消息一個接著一個的傳來。
北京城內,有近兩萬滿兵,十三四萬的滿人老弱婦孺,明軍已經四面圍堵,十多萬滿人根本不可能撤得出去。
這時她見幾人愣著,常阿岱沒有領命,頓時用女人特有的刺耳聲,怒吼道:「怎麼還不動,沒聽懂哀家的話嗎?你們難道要讓大清的皇上,陪你們死在城中才甘心嗎?」
明軍從四面而來,很快就會合圍北京,到時福臨想逃也逃不掉,所以常阿岱行動非常迅速,福臨也早早登上車駕,隨著眾人出城。
兩人沉默半晌,最終尼堪重重嘆了口氣,「太后,我留下來守城!」
常阿岱被吼的有些失神,待反應過來,忙領命道:「臣這就去辦!」說完他就急步離開大殿。
「對!對!對!」福臨嘴唇顫抖著,終是說不出肉麻的話來,只能連連點頭,附和著他的母親,已經完全沒了主見,「朕這就下命,讓旗兵和眷屬,收拾收拾立刻隨朕撤退!」
現在明軍的意圖已經很明顯,就是要將清軍留在關內,福臨去找明朝談判,正好給了明軍準備和部署的時間。
如果他們遵和*圖*書循多爾袞的遺囑,聽樓親之言,趁著明朝要消化中原一戰的成果,早一點撤回關外,不說能保住盛京和遼東,至少能退往東北部的山區,然而現在福臨浪費了太多時間,想走卻已經遲了。
這時布木布泰已經完全掌控了節奏,他又看著尼堪和岳樂兩人,冷聲說道,「我大清淪落到今日,則任雖然不全在你們兩人身上,但是最後一道門,卻是你們關上的。」
北直隸境內的長城,並非只有山海關一座通往關外的關口,長城上還有白馬關、將軍石關、鰱魚關、龍井關、喜峰口等近十個關隘,只是大多數都分佈在燕山山脈上,比較難行,不適合大隊人馬和輜重通行,不像山海關那麼好走,所以多名不見經傳。
皇上和太后都逃了,城內那麼多滿人眷屬,需要一個主心骨,況且也需要一個人,在北京拖著明軍,讓福臨逃到科爾沁,為科爾沁蒙古爭取轉移的時間,畢竟蒙古人受了重創,明軍騎兵有實力出擊草原。
一些年輕的和年齡大有家室的旗丁,都不願拋棄家人去科爾沁草原,大批旗丁都留了下來。
殿上福臨、尼堪幾人,現在不用他人罵,自己就覺得自己蠢得要死,臉上有羞又怒又絕望。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