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7章 楚王監國

這有點像日本倒幕一樣,但是幕府統治下的日本是一堆割據政權,明朝又不一樣,現在是一個統一強力的中央集權的政權,想要搬倒王彥卻很難,除非他真的將天下弄得大亂。
曾太后在聽了幾位相國的話語之後,卻沒有立刻答應,而是忽然說道:「哀家聽聞楚王長女文詩,雖是年幼,卻甚為乖巧可人。哀家想為皇帝定下這門親事,幾位相國以為可行么?」
王彥對於宋制也比較崇尚,但是明朝沒有宋那樣的基礎,他同意皇帝的旨意必須監國附屬,才能生效的提議,但是為了避免皇帝越過他亂髮「衣帶詔」,或者是直接給臣子下令干預政事,第三條中,皇帝不得干預政事,越過內閣發令,必須要進行聲明,而接下未有監國附屬的聖旨之人,誅滅三族。
王彥一道揚州,就被眾多官員和宮中內侍接住,然後敲鑼打鼓的渡過長江,而這時大明的百姓,才真心的表達出對於王彥的歡迎。
王彥在百官和皇帝的萬眾矚目下進入廣場,在場的人,不管是王彥的心腹,還是視他為漢賊的政敵,在這一刻,都不得不承認一件事,那就是楚王是真的厲害。
現在明朝內部沒有大的動蕩,反而因為滅了清國,收復北京而士氣大振,那金國就危險了。
「今朕念楚王之功,特賜監國之寶,凡軍國政事,令出此門。皇帝詔制,當有內閣印信,天下方可遵從。天下臣民若有不從,國法和圖書當予嚴懲。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現在等於是皇帝將大明交給他統治,他雖然接過了權力,可是要是做的不好,天下一亂,必然就會有人打起歸政皇帝的旗號,來趕他下台,但這其實也是一種鞭策和制衡。
曾太后還是很精明的,離開南京到北京,她們母子就等於離開了楚王一黨的視線,會更加安全,她自然同意,至於詔旨她可以發,但是她需要楚王給他一個承諾。
就任監國之後,王彥的目標是穩定天下,就不能太過縱容身邊的勢力,甚至要分化他們。
在孝陵衛前的廣場上,朝中百官,以及有名望的士紳雲集於此。年少的共治帝,穿著十二章袞龍袍,頭戴冕旒冠,盡量挺起了自己的小胸膛,保持威嚴。
據說宋神宗時,神宗曾發旨給大將種鄂,讓他取綏州,宰相文彥博見綏州已經被打下來,立刻就下令將種鄂以私自調兵的名義關了起來,差點殺了。種鄂把聖旨拿出來,也不管用,文彥博說沒有我的附屬,假的,直接就把聖旨拍到了地上。
王彥在一系列的慶典活動后,回到南京城,次日,他便以監國名義,頒布《資政新篇》,其中第一條,就是針對內閣,也是參照宋制,規定閣臣在京四年之後,便外放地方做總督部院,試政績決定是否招回京中為相。另外大臣入閣前,在議事堂須有行政預案,若入閣后不能完成預案,則發往地hetubook.com.com方做官。
王彥率領將帥,進入廣場后翻身下馬,在兩側文武百官和勛貴的注視下,步行往前,身後無數衣甲鮮明的官兵,則打著如雲的旗幡,停止下來,沒有發出一點聲響,只聞得旗幟獵獵和戰馬的響鼻聲。
在這裏,王彥遇見了豪格派來的金使,原本以為王彥已經黃袍加身的韓朝宣,發現王彥並未稱帝,內心大失所望。
七月十日,王彥率領眾將,領著大軍回到南京,接受民眾歡呼,大軍繞城一周,以展示軍威,最後集結于孝陵,接受檢閱,並舉行盛大的獻俘議式,告慰太祖與高宗皇帝。
為了慶祝勝利,南京朝廷、還有曾太後為了表示慶祝,派遣了大批官員過江來迎接王彥。
當下蘇觀生又跑回城中,將王彥的要求告知議事堂,眾人大多贊同,這樣可以令出一門,進一不加強中央和內閣的權威。
「吾皇萬歲!萬歲!萬歲!」內侍誦讀完,台下千軍齊呼,聲勢震天!兩側大臣也紛紛行禮領命,歡聲雷動,直入雲霄!
至此,王彥才算真正接過了大明的權力,不過這也並非沒有缺陷。
幾位閣臣進入南京后,立刻召集議事堂會議進行商議,將夏完淳說的三個條件告知眾人。此時王彥進位監國已經不可逆轉,眾人對皇帝移駕北京,也沒有意見,爭論的焦點放在了第三條。
蘇觀生等人對視一眼,明白這是曾太后的條件,但這是楚https://www.hetubook.com.com王的家事,他們卻做不得主,不過堵胤錫卻當即回道:「太後有此意,楚王必不會反對,這事由臣去說!」
經營江南五載,各地官員出迎,士紳百姓夾道歡呼,擁著楚王的儀仗,歡迎凱旋的將士回到江南。
內閣先一步返回南京,名義上是去籌備凱旋儀式,實際上是去落實王彥所提的條件。
現在幾位內閣大臣一起找來,曾太后立時就心慌了,她雖然不問朝政,但是並非是什麼都不知道,外面的傳言早就在宮中傳得沸沸揚揚起來。
王彥只領著幾員大將來到台階之下,給皇帝行禮,而後獻俘祭祀,等這一切完了之後,小皇帝從太監手中的托盤上拿起監國之寶,王彥半跪接過,旁邊便有內侍展開黃絹,高聲誦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昔有胡元,亡我華夏,黎民哀痛,無有甘食。天乃命我太祖高皇帝驅而出之,還於朔漠,天下欣戴,如出昏窖而睹日月。於今二百八十八年,帝十八葉。」
十年之間,從青州嶄露頭角,到如今光復中原,奪回神京,掃滅明朝三十余年之強敵,這是高宗皇帝沒能實現的夢想,但是他實現了。
她在宮中接見了蘇觀生等人,得知她與皇帝將被送到北京,並且還需要皇帝委任楚王為監國,再發一份詔旨宣示天下時,她心中立時就長出了一口氣,至少她們母子暫時安全了。
這樣的條件,金國自然無法接受,韓朝宣只m.hetubook.com.com能灰溜溜的返回金國。
堵胤錫見事以無法挽回,隨即建議,不如依宋制,皇帝旨意必須宰相附署才能生效,沒有宰相附署就等同廢紙的規定。這樣有先例可尋,也能避免皇帝發一令,朝廷又發一令,造成雙方爭鋒相對和天下人心動蕩。
在議事堂和王彥都同意之後,蘇觀生與幾位閣老,一起到了宮城。
從山東到兩淮,一路比較冷清之後,到揚州時,又便得熱鬧起來。
明朝的局勢發展到現在,皇室已經十分危險,曾太后也做好了心理準備,她不關心自己的命運,但是得為皇帝想,她不想皇帝有什麼三長兩短,她希望有一天皇帝即便丟了江山,也能像柴家或者劉家一樣,能夠繼續過富貴的生活。
當下一行人又出了宮殿,堵胤錫又到了城外面見王彥,王彥思慮良久,最終點頭同意。
既然是有依據可尋,不少人便紛紛贊同堵胤錫的意見,於是蘇觀生又跑到城外,面見王彥陳述內閣的建議。
曾太后這些日子也提心弔膽,生怕哪一天醒來,手持兵刃的甲士就忽然衝進宮中。
「幸國有石柱,楚王累年總兵,勞苦功高,今復中原,收還故都,豐功還朝,朕不勝欣慰!然故土雖復,弊端不除,後患無窮。朕思慮再三,意革蒙元之遺弊,復漢家之制度,欲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然蒙元斷我文明,太祖立業,漢制亡百年矣。今朕思之,國朝累積之弊,宗藩之亂,宦官之禍,紳伶離心m.hetubook.com.com,賊寇蜂擁,虜二載而覆我兩京,幾亡我國祚,始於此也!」
雖然王彥曾經給高宗皇帝做過保證,但那畢竟只是口頭上的承諾,如今看來楚王也並不真是個可信之人,曾太后並不放心,她需要一種法理或者是禮制上的保證。
這條政策,能使得文臣之間形成競爭,分化出更多派系,畢竟入閣為相,是文人的理想,再者將閣臣放到地方,然後再試能力招回,也可以上閣臣了解民情,更好的施政……
夏完淳所提,當皇帝旨意與朝廷之命相背時,因該以朝廷旨意為準,不少大臣認為不妥,覺得並沒有法理上的依據,而且容易引起皇帝與朝廷的嚴重對立,有損國本。
只要王彥稱帝,明朝內部必然會出現動蕩,那時金國就可以暗中資助復明勢力,給明朝製造麻煩,王彥將無暇進攻金國,金國就獲得了休整和訓練軍隊的時間。
兩邊各退一步,王彥大軍開始繼續南下,而少了沿途做戲的百姓之後,大軍行進的速度便快了許多,半月間就從山東到了揚州地界。
宋朝是君王與士大夫共治,有這個傳統。
為了拖延時間,韓朝宣只能表示,金國願意與明朝和平共處,而王彥則提出了金國去皇帝號,歸還關中、漢中、河西走廊等地,向明朝稱臣納貢,請為藩屬。
曾太后這些年少有事情需要她出面,她與皇帝除了主持國朝的各種祭祀和新年接受大臣和藩屬朝拜之外,基本不出宮門一步,更是不會主動去接見大臣。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