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 絕世珍品

在此之前,歷史學家一直有一個說法,他們認為,青花瓷最早出自明代。
明末,永樂大典正本離奇消失,只留下後來抄錄的副本。
它究竟是怎麼消失的,去向為何,是不是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一直是歷史上一個難解的謎題。
那種感覺,就像銘文不是出現在他眼前,被他辨認著認出,而是發自他的心底一般。
然而永樂大典的副本也沒有能夠完整保存下來。
有一些人看見之前那個青銅雙羊尊,已經開始收拾行李準備前往瀘城參加文交會了,現在蘇進的聲音清晰傳入他們耳中,他們再次呆住,不由自主地沖回到了電視機前。
今天經由愛德華的手回到國內的這45卷,就是其中一部分,經歷重重波折,種種磨難,它終於回來了……雖然只是暫時的,但也極為難得了!
在普通人看來,它們只是一堆破舊的古籍。
他們緊盯著那個瓷瓶,鏡頭也非常配合地從瓷瓶表面掠過,展示出了它的細節。
電視機前一名老者看見這個青銅酒尊,立刻從沙發上坐了起來,直接衝到屏幕跟前,瞪大了眼睛。
永樂大典全書共約3.7億字,分成22937卷,11095冊。
四十年後,八國聯軍再次入侵,大肆搶劫,位於東交民巷的翰林院hetubook.com.com緊鄰使館,淪為戰場,貯存永樂大典的翰林院敬一亭被槍火洗劫,內中的秘籍大部分葬身火海,剩下的少部分被士兵當作磚頭或者各種器物使用。有的用作馬槽,有的用於工事,有的甚至拿來鋪路。
那是一尊高60多厘米的青花瓷瓶,盤口、長頸、頸部有象首環耳一對,腹部瘦長,台足。
就連蘇進看著它,也忍不住屏住了呼吸,手指極輕極柔地拂了上去。
所謂的標準型,就是可以用來作為標準,對其它同代青花瓷器進行定位的瓷器。
「這是什麼?至正十一年……那是1351年,元朝!這是元青花,真正的元春花!」
稍微有文化一點的人,會知道這是明永樂年間,由內閣首輔解縉總編的一部大型綜合性百科全書。
該書以《洪武正韻》為綱,以韻統字,以字系事,內容包羅萬象:「是書之作,上自古初,下及近代,經史子集與凡道釋、醫卜、雜家之書,靡不收采。誠以朝廷製作所關,務在詳備無遺,顯明易考。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凡天文、地理、人倫、國統、道德、政治、制度、名物以至奇聞異見、庾詞逸事,悉皆隨字收載。」
但不知道為什麼,在這個世界里,它們並沒有被公開和-圖-書展出,所以知道它們存在的人也不是太多。
蘇進所列這172件文物的價值,比所有人想象中的還要高!
這樣一尊標準型元青花瓷瓶,竟然珍藏於大英博物館,直到如今才出現在華夏學者的面前!
但之後又有過一些發現,某些歷史學家推論,青花瓷的誕生時間可能比他們認為的更早,可能元朝就有了。
「……商雙羊青銅尊。」蘇進又念出了一件文物。鏡頭同時給到這件文物,把它的形態徹底顯示在了眾人的眼前。
「唐三彩墓葬雕塑。」
越是內行,就越清楚這些文物的價值。
兩隻公羊的神態安閑,形態靜穆莊重,兩相對稱,紋飾雖然繁複精緻,但整體感覺卻樸拙厚重,是商代青銅器中極為罕見的精品。
瓷瓶上的銘文與蘇進念出來的一模一樣,一個字也沒錯。
但是,元青花非常稀有,目前被懷疑可能是的那一些,也沒有徹底得到確認。
那是一件45厘米高的青銅酒尊,筒形口,兩邊各有一隻公羊相背而立。
……
名叫小琴的中年女人聞言也向屏幕上看去,跟著就倒吸了一口涼氣,非常肯定地說:「絕對沒有,這是第一例!」
當然,這也是因為這些文物,每一件都舉世罕有,為所有修復師夢寐以求。它們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名單,也是蘇進一個個列舉出來,由周景洋轉交給愛德華的。
今天這個活動是現場直播的,各大媒體也在實時轉播文字新聞——就算是對這種事情沒什麼興趣的媒體,也被那支車隊所代表的意義所震驚,及時跟了上來。
而永樂大典這套皇家珍品,經過這樣的浩劫,流落到了世界各國。
老人瞬間打斷了她,拉著她問道:「小琴,你看,這個雙羊器型你以前看過沒有?」
「明唐寅紙本水墨山水畫。」
每一件文物,蘇進都能準確地叫出它們的名字,說出它們的來歷。
……
旁邊他女兒有些好笑地說:「爸,你這是怎麼了?」
而現在,眼前被遠途運輸來的這尊青花瓷瓶,器型完整罕有,上面的銘文更是直接說明了它的出身!
箱子非常巨大,裏面的文物也很大。
事實上,蘇進準確列出那些名單,愛德華也是懷疑過的,但後來一想,多半是華夏的國家文物局一直緊盯著它們的下落呢……
青花瓷瓶頸部有銘文,蘇進看著它們,念了出來。
他以修復師代表的身份,在鏡頭面前當眾對回歸的文物進行清點與檢查,對它們的名稱和當前情況進行登記。
譬如最前面展示出來的那45卷永樂大典。
這青色發色濃艷,www.hetubook.com.com紋飾繁而不亂,繪製極為精細。
諸多文物被展示到眾人面前,透過鏡頭傳播到更廣闊的範圍里,在場所有人全部都屏息凝神,緊緊關注著這些珍稀文物。
一時間,各地高鐵和飛機都新增了不少票量,很多之前沒打算去文交會的,也開始準備動身了。
這尊至正元青花雲龍紋瓷瓶,就是貨真價實的標準型。它的存在,可以證明青花瓷發源自元朝,同時,也可以為同代其他青花瓷定型斷代!
這樣的事情同時發生在華夏各地。
它從上到下一共有九層紋飾,層層不同,其中最顯眼的是雲龍紋。一條四爪青龍飛舞于雲端,腳下朵朵祥雲掠過,形態矯健靈動,威武勇猛。
剩下的其他文物,也無一不是這樣的絕品。
然而現在的滬城碼頭上,蘇進檢查文物的過程還在繼續。
「《永樂大典》45卷。」
他念得非常流暢,聲音清晰有力,中間一絲停頓也沒有。
更遠處的電視機前,也逐漸聚集起了更多的人,以及幾乎全部能夠看到電視的文物修復師。
「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里荊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舍香爐花瓶一付(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凈一元帥打供。」
清乾隆時期檢閱永樂大典,紀昀清查之後,和-圖-書發現缺少了1000餘冊,2422卷。
「明永樂青花如意抱月瓶。」
歡迎儀式一環接著一環地進行著,蘇進也是其中的主角之一。
這些文物在蘇進上個世界里,都是由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它們在大英博物館的中國館展出,世人皆知,世人為之心痛。
咸豐十年,也就是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洗劫圓明園,掠走了大量宮廷珍藏的永久大典。英國人拿得最多,其中大部分被運往了英國。
電視機前,另一名老者突然捂住了自己的胸口,一副心臟病要發作的模樣。
他的聲音透過電視信號以及網路,傳到華夏的各個角落。
他又走到一個箱子旁邊,打開了它。
永樂大典正本問世之後,這套書收藏在紫禁城文樓之中。後來由於文樓失火,雖然正本完好無損,但明世宗還是不放心,讓人抄錄了一份副本,收藏於皇史宬。
當初翰林院里的藏書排列成行,一望無盡。這些都是前人苦心經營的文字,都是手抄本,大約有數千萬卷。這些典籍的價格,絕不遜於黃金。然而在戰火中,它們首先成為了犧牲品,永遠的消失了。
一個個箱子被打開,一件件文物被取出,展示到公眾面前。
「標準型啊,這就是標準型!」那個老者掏出藥瓶吃了一顆葯之後,再次激動地說道。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