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千島三寶

抱琴從外推開門,然後帶進來一行人抬著桌子,然後是數只箱子就擺在正廳上。
事實上流求柳木已經有所染指,流求北雞籠山那邊建造了一個海港,而後還派人去探路,找到了流求東四島,也就是後世的宮古、石恆等小島。
柳木看到崔源吃藥大笑著:「各位爺爺、太爺爺,誰還打算含上一粒丹參的就趕緊。」笑著,柳木大喊一聲:「抱琴,把我的千島三寶拿來。」
而且還有倭島、新羅兩邊市場。
前隋滅亡也才十年,那些蔗農應該還有活著的。
柳木說到這裏嘴角多了一絲冷笑。
「各位長輩,這流求島雖然不允許倭人與猴子靠近,但咱們還是要派點人過去,島南建一個碼頭,用於補給和轉運。」
山越是一個統稱,主要指江南一帶許多少數民族,這個名詞源自漢末。
沒人注意柳木那一絲冷笑,只問道:「那三寶。」
「流求是我大唐海外不可分割的一處寶島,和*圖*書沒有一個完備計劃之前,那裡暫時保持原樣。根據聞月閣派人的調查,那裡有三類人。第一類是在咱們中原五帝這時就有的人,他們刀耕火種,比野人好不到那裡去,這類人極少,怕不過數千人。」
「好處呢?」
扶桑是那裡柳木也不知道,有人說是墨西哥,也有人說是倭國。
絲綢是奢侈品。
那怕是低等雜絲製品也是輕奢品,這並不是普通大眾生活中所必須的物品。
「我不會,但越國公那邊有人會,越國公安排人查證了相關的典籍,整理甘蔗種植的許多技巧,並且找到了僮族合作,僮族已經有差不多兩百年的種植的歷史,還有人會。除此之外,因為前隋大量要求存糧,所以甘蔗種植大量減少。」
只知道那裡有大島,很大的島。
鄭元璹這時介面說道:「僮人已經唐人一族,可信。老朽記得史冊有記載,三國之時荊州、徽州就有甘蔗種植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記載。在晉末,漳州有過關於甘蔗的記載。」
柳木捧起茶杯慢吞吞的喝了一口后笑了:「各位長非心動不?」
「島南碼頭再往南從海路也就是一千里,依咱們的新式海船,兩天一夜就可以達到。那裡有三寶,至少有兩寶是咱們可以伸手的,而且眼下大量的倭人、交人可用。」
擺好之後,抱琴帶人退了出去,關門,繼續守在門外。
崔源也說道:「南齊書中有記載,東夷海外,碣石、扶桑。梁書中也有,大漢東二萬里。但我不認為這書中記載就是倭島,因為倭在漢代的時候就已經有記載,有邪馬台之名,還有漢賜倭奴王之印。」
這四個島,柳木有計劃建碼頭,至少選兩個島建補給與轉運碼頭。
鄭元璹說的這些柳木知道。
鄭元璹突然大笑幾聲:「不對,不對。老朽聽聞,倭島有一個新的民族,有些人開始自稱桑族,咱www.hetubook.com.com們叫他們扶桑族,這個稱呼估計用不了幾年就會成為正式公文之中所用的之詞,扶桑族,好名字。」
這一切,都不敢算上嶺南那邊如鯨吞一般的各種貨物需求量。
安排人去找,肯定能找到懂甘蔗種植的技術人才。
一個是後世的沖繩,一個是灣島。
王君愕這時問道:「前隋曾經派過二千四百戶移民流求,那裡土地肥沃、雨水多,河多流急,千年古樹占島半數之多,柳駙馬為何從來沒有選擇過流求。」
眼下,麻依然是認衣料的第一主流,大唐的麻已經到了極限,不可能不種糧去種麻,好在有嶺南的蕉麻補充,但數量遠遠達不到眼下所須。
所以麻,大唐本土市場本身就是一個無底洞,眼下都不知道有多少可以填滿。
「第三類人,戰亂逃過去的漢人,以及兩次官方大移民。一次是在晉,一次在隋。人口數量不少,有近萬戶人口。除此之外,當年隋征流求之時,抓獲了www.hetubook.com.com許多土人,眼下這些人就在泉州一帶居住。」
不過,流求島南碼頭,柳木打算讓這些世家出錢了。
白絨布,因為種植面積不夠,工藝沒有成熟,成本雖然已經低於絲綢,但遠不是普通平民能夠作為日常衣料的。至少眼下穿紙衣服的越來越少,大唐還是在變的富足。
柳木繼續說道:「第二類是自秦開始,許多山越人去那邊的。」
柳木的語氣從來沒有如此堅定過,僅聽這語氣便無人再開口提及流求,似乎流求對於柳木來說有莫種特殊的意義。
一個沒多少人的大島罷了,此時無人在意。
琉球、流求。音節相似但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地方。
有人看著不解,不是說三寶,為什麼這裡有幾十隻盒子,古怪。
「解決流求問題,看朝廷,這裏絕對不允許倭人與猴子染指。」
甘蔗的種植歷史確實可以追到史前,但前隋的大官倉屯糧只顧著糧食,讓許多經濟作物大量減少。
「那麼接下來一個問題是和*圖*書,種甘蔗誰會?」崔源提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嶺南的蕉麻如何?那只是下等品,真正的特級蕉麻就在我說的地方,象草一樣生長著,取之不盡。只要人手夠,每年百萬石成品麻,細麻可以織衣,粗麻可以編繩,雜麻可以織麻袋。」
「等下……」崔源擺手示意柳木別再說,拿出一隻漂亮的小銀盒,而後從銀盒之中取出一粒藥丸含在嘴裏,這才示意柳木:「你就這說一寶,就讓我這老傢伙心跳的咚咚的,讓老朽緩一緩,緩一緩。」
這是一個從倭人之中分裂出來的人群,他們自稱扶桑人,也就是拿到銅牌的這一批,因為他們是種植桑林的人。
這個計劃柳木沒給李世民之外的任何人提及,李世民聽了也和沒聽一樣,在李世民眼中,幾個巴掌大小的海島罷了,柳木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了。
在座的沒人真正了解流求,只憑一些記載聽到過。
不管怎麼說,這種巧合挺有趣。
鄭元璹一開口,讀過類似書籍的人紛紛發言。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