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榮耀之路
第162章 會打臉嗎?

更何況從當初拍《新白娘子傳奇》開始,一直到拍《紅高粱》之前,李謙已經帶隊拍攝和製作過多部的電影電視劇,經驗已經相當的豐富!——這其實就是說,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再出發的那個人,自身水平也不差!
並且呢,章子芳過去這些年往歐洲跑所結識的一些老朋友,那些電影導演、演員、製片人、發行商、影評人等等,這個時候,也都會提前的幫忙鼓吹一下,寫一點對電影表示很期待的文字,對導演本人的一些紹介,等等之類。
李謙知道,對於章子芳來歐洲參加電影節,國內電影圈子和媒體圈子,幾乎是回回興奮,但卻又次次落空,次次落空,卻又繼續回回興奮。
他知道的,剛才放映廳里的確是坐了少說幾十個歐洲著名的影評人的!
票房么,估計大賣的可能性不大,但畢竟是自己的導演作品,回本基本毫無壓力,這就行了。
這下好了,他前腳嘲諷完,李謙倒是沒反擊,只是玩了一把思路清奇的「公開絕交」,但轉過頭來,人家在秦老爺開嘲諷大招之前就已經拍完的一部電影,居然入圍了柏林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
三來就簡單了,任何一個時空里,藝術品這個東西,得先有真作,才談得上贗品、複製品、印刷品等等。如果這個時空有張國師,而且他也拍了一部《紅高粱》出來,哪怕他拍的遠不如李謙這一部,但李謙再拍,就有了對比,除非拍得遠遠超出了原作一兩個大層次大境界,不然就難獲好評。
羡慕不得。
雖然他們決定不了獎項的歸屬,但他們在哄抬一個導演的名氣方面的能力,還是不容小覷的。而名氣越來越大,在電影節評獎來說,自然就更有可能對評委們施加更大一些的輿情壓力。
內行誇內行,特別容易撓到癢處。
這個時空沒有張國師,也沒有《紅高粱》!
這個邏輯是並不成立的!
在接到了參展邀請之後,宣傳部門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也做了一批畫冊、宣傳冊的設計,最終李謙選定了一款,印刷好了,先於李謙他們就打包先發了過來。除此之外,宣傳部門還曾經請示要不要做海報啊之類的。
所以,她就正好卡在這兩者中間,從而成為了相當一部分文藝工作者、文化人、知識分子、小資和文藝青年的最愛。
放映廳里接近坐滿。
對於章子芳,那是肯定要熱炒一番和圖書的,各種報道,各種解讀,各種預測,而不管章子芳自己願意不願意,為了商業利益上的考量,她都必須稍作配合。
至於能不能拿獎……隨他們去球!
二來么,李謙畢竟是電影學院攝影系的科班出身,玩攝影、玩光、玩色彩,那是拿手的本事。或許你讓他自己憑空創造,他未必真的就能拍出超過原版《紅高粱》的東西來,但拿著對方的成品,而且是成敗得失都已經被扒乾淨的作品,自己再去自由發揮地做一套類似的產品出來,當然就不會那麼難了。
而且,不管這次來是不是能有點收穫的回去,接下來的幾年,他都不太可能有時間再去拍《紅高粱》這一類的文藝電影了。
別說對原作是有一定超越的,就算沒超越,有瑕疵,但哪怕得了原作七八分的神韻,至少也是在一個比較高的水準線上了。
然後,李謙來了,除了擺了一會兒姿勢,供記者們拍照,就只能是在影廳門口看了一會兒,然後進去等著放映。
……
李謙由衷的恭喜她。
只要進門看電影就發,路過都派送。
看熱鬧的人,歷來都不嫌事兒大的,這會子功夫,其實國內對於柏林這邊的動態,雖然不抱太大期望,但其實呢,關注著呢!
一來心裏有原作打底子,哪裡讓人拍案叫絕,哪裡略有瑕疵,哪裡仍可遐想,這些東西在張國師版《紅高粱》在國際上大張名目之後,二十多年來,都是已經被國內的電影圈子翻來覆去的研究透了的,很多東西都已成定論,張國師自己在一些深度訪談里談到那部電影的拍攝過程,他自己的一些感悟和遺憾,李謙也都基本心知肚明——這就等於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再出發!
但是現在么,沒有!
電影的全球市場正因為科技的進步、時代的變革而發生著翻天覆地的技術革新,在這一波的市場機制和市場地位定型之前,他實在是不敢松哪怕半口氣!
但是,作品好歸作品好,在另外的那個時空,張國師帶著《紅高粱》能獲獎,並不意味著李謙在這個時空帶著一部嶄新的《紅高粱》,一部並不遜色甚至尤有勝出的《紅高粱》,就也一定能獲獎!
但很遺憾的是,已經沒有時間再做一次深聊了。
不得不承認,這位文雅秀氣的女導演,的確是個會講故事的人。
時空變了,年代變了,人變了,各種各樣的和圖書東西,大同小異也好,大異小同也罷,總之,李謙從來不認為自己照著來一部《紅高粱》,就一定能拿獎。
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結束,放映廳內響起很多嘆息聲。
焦點當然不是章子芳,因為章子芳除非突然拿了大獎,否則在國內很難有什麼轟動性的大新聞和大八卦,焦點在於,《紅高粱》能不能從柏林電影節帶走個仨瓜倆棗的——哪怕是個安慰性獎項,都夠國內的媒體玩一陣子打臉愉快了!
放映廳的旁邊,就有一位脖子里掛著相機的記者等著呢,接下來,章子芳肯定會接受一波採訪和訪談,歐洲的,和國內的。
李謙版《紅高粱》,就是原作,而柏林電影節的展映,將會是它第一次展現在公眾和群體面前。
章子芳等人進來的時候,規定的放映時間已經是馬上就要到了。
在國內的話,章子芳是一個很難界定的導演。她被某些人認為是「歐洲派」,因為她的東西在歐洲比較受歡迎,但這個論點卻很難站得住腳,因為章子芳拍的東西,從來都是紮根中國的人和事。
話說,文藝片和文藝向的導演,似乎就沒有不愛玩鏡頭的!
倒不是單純說李謙拿個獎就有多了不起,關鍵的是,這裏頭有故事、有梗啊!——秦渭秦老爺可是拿李謙不會拍電影、不懂電影藝術這事兒開過嘲諷大招的!
然後,沉默。
而明天上午,《紅高粱》就要第一次真正的出現在所有人面前,接受歐洲人民和歐洲的藝術家、電影批評家們的檢閱了。
對於章子芳,對於《承諾》,乃至對於中國電影的國際聲譽,都是好事兒!
但對於李謙來說,則不是那麼回事。
章子芳最後進來,在他身後,也一起進來的,李謙眼尖,一下子就看到了那兩位脖子上掛著的相機——是東方面孔。
總之,好事兒!
第二天下午,《承諾》正式開始展映。
首先是因為他是一個更看重一部電影的商業表現,至少也得是在商業成功的基礎上再去談人文色彩和藝術成就的導演,其次,前世在另外那個時空的經歷,也清楚地告訴他,歐洲三大電影節的衰落,與文藝電影的衰落,是必然。
很快,《承諾》的全球首映開始。
很多歐洲的觀眾,或許就是柏林本地人,也或許是不知道從哪個國家趕過來,就為了來電影節看電影的,此時,大家都坐在放映廳和圖書里,基本上沒有什麼大聲喧嘩——或許正如此前國內的一家報紙對章子芳的電影評論的那樣:買了票,進去坐下,然後你什麼都不用做,就安心的享受你這一段屬於你的一百分鐘的電影之旅就可以了。因為,章子芳總能用溫暖,把你的心填得滿滿的。
相比之下,《紅高粱》劇組在宣傳上的準備,就略顯寒酸了一些。
像這一次,據李謙知道,柏林電影節的邀請一發出,國內知道今年有兩部電影入選了柏林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頓時又有些亢奮和期待。
所以對於他來說,想要把《紅高粱》練練手,那就拍了,拍完了,感覺自己收穫很大,而且剪出來片子自己也很滿意,就足夠了。
110分鐘的片子,20分鐘到40分鐘之間,略有些沉悶,但不嚴重,敘事整體流暢,局部細節饒有趣味。
章子芳跟這邊電影節官方算比較熟,她這些年來一直都在合作的製片人,也是屬於在歐洲電影圈裡比較有人脈的中國電影人之一,再加上她的幾乎每一部電影都能在歐洲賣一些錢,所以《承諾》租下的,是整個電影節規定了可以播放展映電影的若干家影廳中第三大的一家。
對於李謙,和傳言中他在2001年就已經拍出來的《紅高粱》此次的入圍,國內則是一邊驚詫著,一邊滿懷期待——李謙和《紅高粱》一旦要是跟獎項擦點邊兒,事實上現在才剛剛入圍,國內的記者們就已經開始興奮起來了,這要是大小的能拿個獎,那估計馬上就了不得!
李謙當時想了想,本來去柏林參加電影節,就只是想去刷一刷藝術范兒的,拿不拿獎都沒那麼關鍵,至於這部電影在歐洲那些國家能不能賣出點錢來,也似乎並沒有那麼重要,所以到時候劇組大概只會組織那麼幾個人一起過去,要是還得折騰海報啊什麼的,就未免太累、太複雜了。
第一,他不是張國師,此《紅高粱》非彼《紅高粱》,這個時空也不是另外那個時空,所以,雖然自己剪完了自己回頭看,他覺得相比起當初初出茅廬時技法、水準、眼光還略顯稚嫩和粗糙的張國師版《紅高粱》,自己也會比較臭屁、比較得意地覺得,自己這一版,在吸收了對方的精華,彌補了不足之後,在很多方面,其實應該是穩穩超出的。
說白了,那些人所代表的,就是輿論,就是電影批評界的風和-圖-書向,他們那麼一致的對章子芳看好,某種程度上來說,至少意味著章子芳的這部《承諾》應該是的確挺合這幫歐洲藝術家的口味的。
事先就有報道,《承諾》的製片人也發動多年來的關係,在柏林當地的一些媒體上事先投放了一些軟文。
展映開始之前,李謙比較早就帶著秦晶晶和傅學隆,自己的行政助理秦諾一起,過來《承諾》要做展映的影廳門口幫忙。
好像有點反打臉的意思了哦!
據說是業界著名的一位筆杆子,和業內頗有名氣的年輕影評人。
其實章子芳已經不太需要了的,但她的製片人還是提前製作好了大幅的宣傳海報,同時還印製了據說幾千份的宣傳手冊。
或許對於國內絕大多數的電影人而言,能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哪怕不是主競賽單元,都是值得大大欣喜,然後就像章子芳所表現得那樣,抱著最大的希望趕過來,到處宣傳和忙活,力求哪怕不獲獎、沒能一戰成名,至少也在歐洲這邊的文藝和電影圈子裡混個眼熟什麼的。
又過了大概十幾秒鐘,字幕還在走,掌聲突然從中間的一排響了起來,然後,掌聲很快就響徹了整個放映廳。
又是拿手的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故事,又是充滿了暖色調的標誌性鏡頭,又是滿滿的人間真愛正能量——章子芳拍戲十幾年,主基調從沒變過,就連故事你仔細的剝皮拆骨,都會發現大同小異,但就是這一套,每一次她新瓶裝舊酒,卻總是能看得你心生感慨。
於是,他大手一揮,不做了。
……
至於歐洲這邊的電影節,來還是要來的,但來了之後能不能拿獎,就全無壓力了,來的目的其實很簡單:人總是要有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
……
李謙特意晚起身了一會兒,坐在座椅上跟傅學隆和秦晶晶討論了一陣,尤其是跟傅學隆,倆人都是攝影系出身,對於章子芳的很多鏡頭,他們都特別感興趣,拆解起來腦袋一打開、思路一發散,簡直沒完沒了。
比如說,李謙和傅學隆特意提到了幾個鏡頭的角度和光線問題,頓時就聽得章子芳一臉心懷大暢的模樣,簡直引為知音。
但是,基本上幫不上什麼忙。
看章子芳一副紅光滿面的模樣,李謙笑著打趣,「章姐,意氣風發呀,看來剛才那些記者和評論家,給的評價都不錯?」
這是第一。
李謙手裡也拿了一本,進去等放和_圖_書映功夫,就翻開來細細的看。
十年來前後往歐洲這邊跑了那麼多次,章子芳身後的團隊對於前來歐洲參加電影節的事情,已經無比熟悉,所有的安排都可以提前就巨細靡遺地規劃好,帶的人手也是足夠,所以一切都顯得駕輕馭熟。
第二,從很多方面來說,他並沒有像國內的其他電影人,乃至與《紅高粱》相關的一眾人等,比如齊潔,比如這部電影的主要攝影師和攝影指導傅學隆,比如女主角秦晶晶他們一樣,那麼看重這個獎。
可以說,這是多少年積攢下來的一份開門紅。
說白了,這些年復一年、一部又一部的進行力所能及的宣傳,為的其實已經不是當下的這一部《承諾》,而是為了持續地擴散章子芳導演這個品牌,和她的電影作品在歐洲這邊的影響力。
李謙笑。
章子芳再內秀,這個時候也有點壓不住,點點頭,謙虛地道:「大家都覺得有突破,就你們剛才說的那個鏡頭,剛才有兩三位德國和法國的影評人朋友都稱讚過了,聽你們兩位科班出身的職業攝影家也這麼誇,我真的好高興!」
就連身邊的秦晶晶,都清清楚楚地嘆了口氣——有些失落,但又有些滿足,似乎是為故事最終的結局而失落,卻又為自己看到了這樣一部能夠觸動自己心靈的電影而滿足。
甚至她的團隊還跟本地幾家報刊提前約好,在章子芳剛來到柏林之後,就抓緊時間做了一個專訪,隨後不久就在報紙上登出來……這一切的一切,再加上章子芳的電影本身在歐洲熱愛文藝電影的那部分觀眾中間的口碑,都使得《承諾》的展映第一場,迎來了一個相對程度的開門紅。
所以,這一次安排了記者過來柏林電影節採訪的幾家媒體,幾乎每一家都跟明湖文化那邊約專訪,齊潔千挑萬選之下,選中了一位。
眼看著放映廳里人走個差不多了,李謙知道人家還要準備第二場放映的,就趕緊起身,出去,快到門口時,離了老遠就沖章子芳伸出手去,握手,恭賀首映成功,並稱讚她拍了一部難得的佳作。
尤其是,作為自己心中定位為「實驗電影」性質的練手作品,他在拍這部電影的時候,相當的大胆,人物表演和故事剪切暫時不去說它,單單隻說張國師的原作最受人推崇的那種潑墨式的色彩運用和鏡頭意向,李謙覺得自己這一版的作品,應該都是要比他超出不少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