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無畏之戰
第84章 雙前鋒(上)

在高速突擊的過程中,艦體的顛簸使得四艘德國主力艦不約而同地放慢了射擊的頻率,它們的炮擊精度也相應受到了一些影響,彈著點始終沒有落在離某艘英國戰列艦五十米的範圍內,但這顯然只是暫時的情況。一刻鐘之後,「德弗林格」號率先在海面上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威風凜凜地將自己的完整右舷展現在敵人眼前。8門50倍徑的12英寸主炮齊齊指向萬余米外的一艘英國戰列艦。
由於事先未接到艦隊即將通過的消息,多佛爾的要塞守軍差點向自己的艦隊開火,而法國人同樣被這支不明身份的艦隊嚇了一大跳。接到巡邏艦艇的報告,以敦刻爾克為基地的海上機動部隊火速派出1艘驅逐艦和14艘小型雷擊艦,所幸指揮官在決定發射魚雷之前,下令用燈光信號要求對方確認身份,並且很快得到了答覆。獲知這支英國艦隊正向荷蘭海域開進,一部分法國艦艇主動加入護航隊伍,等到長長的英國艦隊完全駛出了法國海域,它們才調頭返回了敦刻爾克。
意識到巨大的危險正在降臨,處在艦隊中前部的幾艘英國舊式戰列艦紛紛向「德弗林格」開火。轉眼之間,十數發重磅炮彈呼嘯而至,在德國新銳戰巡周圍激起大團的水浪,卻見「德弗林格」號氣勢磅礴地衝破浪花形成的水幕。
主機射擊功率為5.4萬馬力的「毛奇」號,過載狀態下的極限航速為26.5節,它此時以滿負荷狀態跑和*圖*書出了25.6節,這一航速雖然比不上「德弗林格」,但兩艘戰列巡洋艦在短時間內也不會出現太大的位置差距,進而影響兩者的戰術配合。
對手的意圖十分明顯,無需夏樹出言提醒,舍爾果斷下令:各主力艦全速向前,距敵1.2萬米時轉向齊射。
在「德弗林格」開火之後,在日德蘭海戰中大放異彩的「戈本」號也發出了響徹海面的咆哮。這艘戰列巡洋艦的實際噸位與凱撒級相當,防護和動力並不特別出色,但因為配備了與拿騷級和赫爾戈蘭級無畏艦相同的四座三聯裝主炮,戰前就頗受外界矚目。無論德國海軍內部的實彈射擊還是英德海軍的聯合操演,它都有過優異的發揮,被許多海軍評論家看作是英國無敵級和不倦級戰列巡洋艦的強勁對手。可惜的是,實力不及「戈本」的「布呂歇爾」號反而在海戰中扮演了「終結者」的角色,「戈本」號雖多次命中「澳大利亞」號,卻未能成功將其擊沉,不過在那場海戰臨近尾聲的時候,「戈本」與「德弗林格」合力擊沉了英國無畏艦「前衛」號,也算彌補了錯失機會的遺憾。
隨著兩艘德國戰列巡洋艦的相繼開火,海面上出現了大口徑炮彈划空而過的尖嘯聲,「國王」和「凱撒」很快加入這場交響曲演奏。對面的英國舊式戰列艦受到主炮仰角和射程的限制,眼睜睜看著德國炮彈落下卻沒有發出任何抗議聲。
「目標距m.hetubook.com.com離,22000米!交替射擊準備!」
就這樣,四艘隊形緊湊的德國主力艦漸漸分成了兩組,而它們的航行軌跡也不是完全的直線。只見兩艘戰列巡洋艦稍向外側兜了點弧線,艦艏最終指向了英國艦隊的中前部,而兩艘戰列艦的航跡相對筆直一些,它們的艦艏指向了英國艦隊前部。
凌晨2時許,多佛爾海防要塞,值守的英國哨兵在灑滿銀色月光的海面上發現了一支艦隊的黑色輪廓。由於這支艦隊規模十分龐大,又處在距離英國海岸較遠的海域,哨兵誤以為是德國艦隊來襲,遂驚恐萬分地發出警報。在很短的時間里,整個要塞都進入了戰鬥狀態,一門門重炮昂起炮口,置於隱蔽戰位的魚雷發射管也進入了待發射狀態,數千英軍官兵嚴陣以待,誓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阻止敵人踐踏英國本土。
旗艦「國王」號艦橋頂部的露天觀測台上,以萊因哈特·舍爾為首的高級軍官們皆以威嚴而高傲的姿態迎接戰鬥的到來。在這個位置,他們可以清楚聽到射控指揮室報出的參數指令。
兩艘戰巡撒開丫子飛奔起來,以「均衡性能」和「生存能力」作為首要設計指標的兩艘主力戰列艦隻能老老實實跟在後頭——「國王」的24.5節已經超過了現役的任何一艘英國戰列艦,僅次於建造中的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而「凱撒」的23.2節也已經大大超出了外界對該級德國https://m.hetubook.com.com無畏艦的估測。
看到這架德國偵察機,本納德·克里和他的軍官們意識到情況不妙,但沒等他們做出戰術調整,桅杆上的嘹望員便大聲驚呼——北方海面望見德國艦隊!
在這艘火力強勁的新銳無畏艦上,前甲板的四門12英寸主炮早已指向遠處的英國艦隊,由於處在艦艏對敵的狀態,后甲板的主炮塔暫時還不具備射擊角度,但經歷過多次海上操演和實戰磨礪,官兵們並不因此感到焦慮,他們以認真、嚴謹、踏實的心態投入工作,彷彿就是這艘龐大戰艦上的一個個零部件,精準而又富有張力地運轉著。
領頭的「德弗林格」號率先吹響了戰鬥的號角,它是德國海軍目前最大、最重、最強的主力艦,火力配置與國王級戰列艦完全一致,除水線主裝甲帶和甲板厚度略有降低,各項防護能力不遜於第一流的戰列艦,所以又被視為介乎無畏艦和戰列巡洋艦的第三種主力艦——「高速戰列艦」。在驚心動魄的日德蘭海戰中,「德弗林格」作為德國偵察艦隊的一員衝鋒陷陣,先後與英國戰巡編隊、舊式戰列艦群以及主力無畏艦進行對戰,憑藉堅厚的裝甲成功抵禦了敵方炮火的侵襲,而且得益於新式射擊指揮儀的顯著效用,經驗並不那麼豐富的艦員們在射擊命中率方面有著超預期的發揮。
收到旗艦發出的戰鬥指令,各艦就像注入了興奮劑一般,很快出現了非常明顯的變化——所有的煙囪都在https://m•hetubook•com•com往外噴涌黑煙,尤其兩艘無畏艦,簡直成了小型的工廠群;螺旋槳捲動的水花呈劇烈的沸騰狀,艦艏盪開的浪花變得更大更高,艦體上下顛簸的程度也陡然增強……
咚!咚!
主機設計功率為6.5萬馬力的「德弗林格」號,在過載試驗中曾有過7.4萬馬力的功率輸出,並由此獲得了27.1節的極限航速。此時的戰況顯然不需它拿出玩命的本事來,只見這艘體型修長的大型戰艦從22節的編隊航速飆升至26.5節的衝刺航速,而這樣的速度不僅令對面那些舊式戰列艦望塵莫及,就連在場的許多英國驅逐艦也難以望其項背!
清晨,沉沉夜幕緩緩褪去,東方泛起了魚肚白,英國海峽艦隊的官兵們正要以清洗甲板的方式迎接新一天的到來,一架淺灰色塗裝的水上飛機帶著聒噪的轟鳴聲從他們頭頂飛過,機翼上的鐵十字徽章頓時讓所有人的心情變得沮喪起來。
高倍望遠鏡中,夏樹看到英國艦隊前部的四艘戰列艦開始轉向,逐漸露出的艦尾意味著它們是在右轉。此時荷蘭的中立未受任何一方侵犯,所以這些英國戰艦不可能撤往荷蘭領海,它們只是不想在收攏戰鬥隊形的過程中被德國艦隊靠得太近。
「德弗林格」打頭,「戈本」、「國王」、「凱撒」以緊湊的階梯隊形列于其後,5艘輕巡洋艦和9艘大型魚雷艇高速跟進,這樣一支陣容簡練、層次明晰的艦隊好比鋒利的短劍,正所謂一寸短一寸險,只要和-圖-書時機拿捏得當,無需花哨的招式和繁冗的鋪墊,便可發揮出驚人的威力。
時間在令人窒息的氣氛中流失,英軍官兵遲遲沒有等來開火的指令,他們最終得知這場德國海軍的侵略危機原來是虛驚一場,從前方海域駛過的可不是什麼德國艦隊,而是奉命駛往荷蘭海域的英國海峽艦隊。17艘戰列艦、4艘防護巡洋艦、11艘驅逐艦以及20艘掃雷艇組成了一條接近10海里長的海上縱隊,這意味著隊尾的艦艇駛出多佛爾海峽時,隊首的前哨艦艇已接近敦刻爾克港——它們沒有和往常一樣走英國這邊的航線,而是選擇了海峽中間的航路。
出了多佛爾海峽,往北40多海里即是泰晤士河口灣,往東40多海里就到了比利時的海岸線,朝東北方航行則至荷蘭海域。離開多佛爾海峽后,皇家海軍中將本納德·克里指揮的英國海峽艦隊航向東北,只是以這支艦隊目前的航速,再有十幾個小時才能抵達哈里奇艦隊前一日與德國艦隊交戰的位置——較預期的航程慢了許多。在發給海軍參謀部的電報中,克里中將的解釋是「第7和第8分艦隊的戰列艦普遍存在動力問題,『海洋』、『哥利亞』、『阿爾比翁』只能跑14節,『可畏』的輪機出了問題,大多數時間都在以11節航速緩慢移動,但如果拋下這些艦艇,餘下的戰列艦恐不足以對付由精銳無畏艦和戰列巡洋艦組成的德國艦隊。」
陽光穿過硝煙照在德國戰巡的嶄新艦體上,寒光閃閃,鋒芒畢露。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