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只知忠義,不知孝悌

包拯和公孫策互相看了一眼,都是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他們也不信一個說書的能寫出如此巨著。
公孫策身為包黑子的師爺,自然要替東家的前程著想,他都迫不及待想要找出寫詞之人,上奏朝廷,替東家的政績填上一筆。
可問題是這兩位一次比一次臉臭,怎麼,瞧不起賣麵條的?清官就了不起啊?
「草民見過大人。」
王二郎可真是一個寶貝,回頭可千萬不能讓別人把他拉過去。韓蛤蟆急匆匆要去找王寧安,討要接下來的故事,剛轉身,茶館的掌柜的陪著笑過來了。
公孫策呵呵一笑,「少年郎,你竟敢自比姜太公?口氣不小。那好,我就請教你,曹孟德文武雙全,雄才大略,一統北方,南征北戰,軍威赫赫。怎麼到了你的書里,成了疑神疑鬼的奸雄,還編了捉放曹的段子,污衊曹公,未免太過分了吧?」
王寧安這兩天連續趕工,已經把前二十都給了韓蛤蟆,他也放開了膽子,盡挑熱鬧的講,三英戰呂布剛結束,就直入連環計,鳳儀亭,呂布戲貂蟬,英雄美人,更是讓人津津樂道。
「哎呦,折煞小人了,我哪寫得出來啊!」
「我倒要請教你的高見?」
剛從樓上下來,韓蛤蟆就跑過來。
王寧安現在滿腦子都是擴大生意,賺更多的錢。和*圖*書
包拯沉吟一下,搖了搖頭,「不然,此詞的才情不在醉翁之下,可是醉翁文章第一,論起填詞,倒是差了一籌,而且詞中暗含蒼涼之談,似乎閱盡人世興衰,頗有看穿興衰之嘆,多半不是醉翁所寫。」
韓蛤蟆被問得張口結舌,不知道說什麼。
公孫策倒吸口冷氣,「東翁,若不是歐陽永叔所作,當今文壇,不論晏殊,柳七,梅堯臣,只怕都寫不出來這樣的詞……」公孫策突然大喜過望,「恭喜東翁,怕是這滄州又出了一位大才子啊!」
王寧安卻不幹了,他遇到了幾次包拯和公孫策,他可沒有自我感覺良好,衝上去巴結人家,也沒想著攀附權貴,撈到好處。
韓蛤蟆陪笑道:「先生好眼力,正是王公子,小人的段子可都是王二郎的教的。」
要說起來,最解其中三味的,就要數坐在角落中的包黑子和公孫策。
包拯好奇了,「這麼說《三國演義》並非先生所作了?」
「好一首臨江仙,我怎麼聽出了醉翁的味道啊?」公孫策笑著說道。
他還想勸說,哪知道包拯一擺手,「老實聽書吧!」
韓蛤蟆為難苦笑,「小人只知道說書,哪裡懂得什麼歷史啊!」
韓蛤蟆一驚,他就是個說書的,哪裡見過什麼大人,急忙撣了撣衣衫,m•hetubook.com.com就跑到了包黑子的桌邊。
韓蛤蟆嗓音沙啞,慢條斯理地念了一首詞,大宋朝文治興旺,不是一句空話,歷朝歷代,論起識字率,宋朝絕對首屈一指,哪怕是偏遠的滄州,也有不少人聽懂了詞中的滄桑高遠,無不點頭稱讚。
掌柜的壓低聲音,湊到了韓蛤蟆的耳邊,低聲說道:「雖然穿著布衣,可難掩官氣,是個大人物!」
「曹孟德沐浴大漢皇恩,身為漢家臣子,就應該扶持社稷,護衛江山,忠君報國。可是他做了什麼?挾天子令諸侯,竊據大漢江山,欺凌君父,竊奪大權,所作所為,哪有半點忠臣孝子的樣子?如此人物,他的才能越高,本事越強,危害就越大!公孫先生怎能以偏概全,只知小節,忘了大義?」
畢竟滄州是小地方,韓蛤蟆也只能算是野路子,等以後有機會,應該從汴京選幾個高手,只有徵服了京城,才能算是征服大宋啊!
「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開創了大漢一統江山四百載,傳到了漢獻帝,君弱臣強,刀兵四起,天下昏暗,民不聊生,正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日里就開說一套《三國演義》,道盡紛紛世事,全在巧嘴一張!」
包拯懶得駁斥,臉陰沉的嚇人,鼻子發出粗重的喘息聲。公孫www.hetubook.com.com策瞳孔緊縮,上下打量王寧安,用力搖頭,「韓先生,既然《三國演義》的作者不願意見我們也就算了,何必拿一個賣面的糊弄我們?」
包拯之前對王寧安就有看法,此時一聽,心中更加惱火,一個小小的娃娃,讀過多少書?他能寫出《三國演義》?簡直是笑話一樣!
王寧安說的義正詞嚴,他倒不是真的厭惡曹丞相,無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韓先生,那邊有兩位客官要見你。」
王寧安上輩子就有點衝動不計後果,又穿越到了一個少年身上,多少受到了影響,越發不在乎了。
公孫策笑道:「韓先生不用擔心,我們也算是文人,想要見識一番,並沒有別的想法,還請韓先生幫著引薦。」
這一首《臨江仙》公孫策從沒聽過,多半是新作的詞,而且又和文壇的幾位巨擘風格迥異,倘若真是邊境滄州,出了一位大才子,可是了不起的成就啊!
什麼時候,「政治正確」這四個字都不能違背,王寧安可不想被扣上寫反書的帽子。別以為宋代就沒有文字獄,烏台詩案,可是讓王寧安看透了文人陰起來的無恥!
韓蛤蟆猶豫說不說呢,一抬頭,正好看到王寧安從二樓下來。別人聽韓蛤蟆講書,都驚為天人,唯獨王寧安哈氣連天。上輩子他聽過單田芳和圖書,袁闊成的三國,相比而言,韓蛤蟆說的實在是有些乾癟無趣。
韓蛤蟆拖著王寧安到了包拯的桌子邊,三個人互相一看都愣了。公孫策目瞪口呆,「韓先生,你沒搞錯吧,他不是在海豐酒樓賣湯餅嗎?」
倒是包黑子哼了一聲,「倘若真有才子,那也是人家的天賦,是師長教的好,我剛剛到滄州不久,據為己有,羞也不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韓蛤蟆一口氣講到了午時,口乾舌燥,實在是頂不住了,才一拍醒木,「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公孫策不敢多話,只好悶頭聽著,可是沒聽多少,公孫策就入迷了,說書人簡單交代了之前已經講完的部分,直接跳到了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
公孫策不愛聽了,這事有什麼羞的,出在誰的治下,那是誰的福氣,有什麼害臊的,大人的臉皮還是太薄了,需要歷練啊!
韓蛤蟆轉到後台去喝茶潤嗓子,耳朵里全都是叫好之聲,夾雜其中,還有不少人往台上扔銅錢,嘭嘭的響,韓蛤蟆的心就跟著不停地跳,不用看都知道,準是有人一貫一貫地賞錢!
「多謝誇獎,小人愧不敢當。和*圖*書
伴隨著韓蛤蟆的描述,在場眾人如痴如醉,彷彿真正置身在千軍萬馬之中,隨著一位位武將衝殺,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槍,方天畫戟,你來我往,殺了一個難解難分!
包拯看不透王寧安的內心,他從王寧安的話中,倒是品味出另一層意思。儒學式微,佛道盛行於世,眼下的大宋其實出於一種思想混亂的階段,《三國演義》中宣揚的忠義,似乎點醒了包拯,讓他似有所悟。
「少年郎,你既然知道忠義,可為何忘了孝悌?」包拯突然老氣橫秋,不悅問道。
「韓先生,這《三國演義》頗為不俗,和尋常的話本境界迥異,不過在下聽了一段,似乎書中對劉備多有讚頌溢美之詞,我覺得似乎有些言過其實,先生以為呢?」
「賣麵條的就不能寫《三國演義》了?公孫先生未免也太瞧不起賣麵條的了,你可知道姜太公也賣過面啊?」
作為一方父母官,教化百姓那是分內之責,要是出了神童才子,可是要上報朝廷,作為政績的。
「請坐吧。」公孫策淡淡笑道:「你就是韓先生吧?書講的不錯。」
「二郎,有兩位先生要見你呢!」
說了大半輩子,還沒遇到呢!
「客官?什麼人?」
聽到公孫策發難,王寧安絲毫不害怕,「公孫先生,你替曹阿瞞說話,未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