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風起隴右
第137章 事不怕細

行進間,韓琦見每有大的馬隊或者車隊迎面相會,都是主動避到自己的右側,并行不悖地交會而過,不像其他地方一樣讓道,不由問徐平:「經略,車隊馬隊交會,各自避到道右交會而過,也是這裏定下的規矩嗎?倒是跟其他地方不同。」
徐平微微搖了搖頭,不再提起兩路公事,只跟韓琦喝酒,說些舊事和同年間的見聞。
韓琦拱手道:「雲行厚愛,我自當不負所望!」
最後,徐平無奈地道:「這一年多我在秦州,以來西北的宣威軍和歸明神武軍為本,加上本地駐泊禁軍,以及蕃兵和自川蜀新招士卒,整訓部伍,擴到了五六萬人。幾個月間兩場大勝,這支軍隊尚算能戰。做這些事,我也算是有了一些心得。這樣吧,明天我們一起到定西城去,那裡新招來的川蜀新兵正在訓練,老部伍正在整訓,希望予你有所啟迪。」
韓琦點頭,這道理確實不錯,整修道路、橋樑、碼頭這些交通設施是便民之舉,跟興學、勸農不相上下,是做地方官最快見效的三大政績。不過說起來容易,要修出這樣寬闊的道路來,時間如此之短,其https://www.hetubook.com.com他地方只怕很難做到。而且秦鳳路耗費錢糧較少,還在於對沿途運輸做了合理規劃。自嘉陵江到西漢水的水道水量季節性變化較大,而且水道在山中水急灘險,運輸能力比平原河流差了許多。徐平讓龐籍對此做了具體規劃,乘著水急運到哪裡存到倉里,水量合適立即調集人和船進行轉運,沿途和徐平的前線軍中,對儲糧都有明確統計和計劃,盡量杜絕突發性地大量運糧。如此便就避免了陸路運輸,從川蜀來的物資都是從水路運來,而且充足。宋軍在西北的駐紮其實大多都是位於河邊的,但其他三路沒有統一計劃,往往是在水量足的時候沒有運用水利,等到秋冬打仗急需軍糧,便廣調民夫陸路運輸,由此造成的損耗數額驚人。徐平跟韓琦說的還是過於謙虛了,同樣人數的軍隊,其他三路所耗費的物資要在秦鳳路的三倍以上。軍隊的訓練,行軍打仗是技術含量很高的工作,沒有技術人才相配合,做事情往往是事倍功半。
節制兩路兵馬,指的是統一指揮軍事行動,平時和-圖-書的帶兵他是不管的,不然徐平也沒有必要跟韓琦苦婆心說這半天了。他最怕的,是到了戰時,自己布置了軍事任務給韓琦,他沒有辦法保證讓涇原路的軍隊去完成。事後追究責任有什麼用?仗打敗了,自己同樣要跟著背鍋。一年多打兩場勝仗,千能萬難,把戰績敗光卻只在轉念之間。
招之即來、來之能戰,你憑什麼讓手下的軍隊做到這一點?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軍隊數千年都沒有幾支,想讓自己所帶的軍隊做到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心血。
握成拳頭打人,換一種說法就是進攻時要集中優勢力,力求徹底乾淨地消滅敵人。防守時要有實有虛,有重點布防,而且要保持隨時集中兵力反擊的能力。說起來簡單,要做到可就千難萬難,不是你說一句話所統的軍隊就能夠做到的。
兵書說的有沒有道理?對不對?實事求是地講,大部分是有道理的,是正確的,但真正用於實際中,必須要跟自己的軍隊、自己所面對的形勢相結合。
徐平道:「不管于軍於民,道路都是第一要務。于軍自不必言,所謂軍情如火,有了大道才能快速行和-圖-書軍,快速集結,而且物資運輸便利,消耗也少。實不相瞞,同樣是一萬人的大軍,我這裏用到的軍糧不及其他三路的一半,用到的民夫更是他們的十分之一。所以其他三路每每都上奏糧草不足,我這裏卻還有富餘,都是靠著修好的道路。於民來說,有了道路,便就有了商賈,可以把本地富產的土產運出去,把需要的貨物運進來,就比其他的地方富裕。百姓富裕,駐軍便就有了支撐,不會因為駐軍激起地方百姓不滿。稚圭,到了地方先修路架橋,實是我們在地方為官的第一要務,你要記下了。」
徐平說得苦口婆心,韓琦卻聽得一頭霧水。在韓琦看來,軍隊就應該是招之能來,來者能戰的,哪裡還有什麼聚散如意的問題?致於握起拳頭打人,就更加不是什麼高深的理論,比平常讀的兵書上講的差得遠了。
主力軍隊如此布置,是先前跟韓琦說的聚散如意的組織和制度基礎。招之則來,來者能戰,你憑什麼要求軍隊做到這一點?你下令集結軍隊的時候,他們卻各個都有自己正在執行的作戰任務,不是剿滅這處族帳,就是應付那處叛亂和圖書,軍令一下他人就能夠來了?沒有相應的組織和制度相配套,這就是一句空話。
韓琦騎在馬上與徐平並排走在山谷中的大道上,見道路平坦,時不時還能見到運輸大批物資的車隊,與路上的行人各走一邊,并行不悖,對徐平道:「我出京時,人人都說西北川穀縱橫,道路崎嶇不便,以我在涇原路所見,確實如此。卻沒想到秦鳳路這裏,道路如此寬闊,而且平坦靈鏡,交通便捷,實出乎意料之外。有了這些大道,行軍便就容易了許多,想來經略下了無數功夫,費了心血。」
這些在歷史上留下偌大名頭的人,大多內心都有自己的堅持,不是輕易能夠被人說服的。這不是壞事,徐平也有自己的堅持,正是有這種堅持,才能在經過磨練之後,成為棟樑之材,撐起一方天空。可惡變可惡在,韓琦的磨練跑到徐平這裏來了。
自秦州出發,過長山寨,走青雞川,走新建的者達堡,到定西城的大道已經修通。秦鳳路跟其他幾路不一樣,徐平的原則是能不修的堡寨盡量不修,治理防禦以合併族帳之後的村為主,即使修起來的堡寨,防守也主要是靠本地鄉兵,https://www.hetubook•com.com參以一部分廂軍。禁軍序列以大隊駐紮于幾處交通方便的軍事據點,必要時配合廂軍和鄉兵對付地方叛亂。
雖然沒有說出來,徐平也從韓琦的神情讀出了他的意思,最後只能無奈地住口。還能夠怎麼說呢?徐平自己是從十年前在蔗糖務手把手招兵、帶兵,一點一點地總結出了這些經驗,就這還要加上前世的見識。韓琦除了任地方官,朝堂中多是任台諫詞臣,實務接觸的就不多,對軍事就更加是一竅不通。光看兵書就能打仗?紙上談兵的故事白學了。
這個年代也是有交通規則的,比如川蜀北上的道路,便就把交通規則刻在石碑上,立在大道邊。不過這個年代的規則,是以民避官、官民避軍為主,並不講左行右行。徐平定下走在道路右側,只是他前世帶來的習慣,實際這個年代以左為尊,左行才是合理的。
徐平點頭:「這是為了交通便捷。常言道,行路不怕慢,就怕站,你在路上停幾次,多少時間便白浪費了。這樣交會而過,只是大家都稍慢一些,不至於停下來,自然就比平常快速許多。至於避到道右,只是為了騎馬和趕車的人喝斥牲畜方便罷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