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潛龍在淵
第35章 起兵決策

在弟子們負責訓練鄉眾的時候張海也沒有閑著,同有些社會經驗的父母一起整理起事之後的規章法度乃至軍紀條款甚至包括內務條理之類。還要負責趕製旗號以備更大規模作戰的情況下運用,雖然這些早就有所準備,但是要準備出許多份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弟子劉洪濤直截了當的說道:「這些人人數雖眾,可我看這些人的戰鬥力根本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具備的。下一次作戰的時候這些人也只能做為戰勤來運用了。比如協助裝彈藥或修工事什麼的,幸好即便如此好好整備的話也不是沒有價值。」
鹽山的劉縣令從張家出人意料的勝利那一天起,衙門乃至家裡就圍繞著要不要三十六計走為上爭論不休。
見到傍晚的時候弟子們一個個愁眉不展,張海問道:「是訓練的事情進行的並不順利?」
張林不是一個迂腐的人,也想到了不能在這裏坐以待斃:「可我們能去哪裡呢?」
「這張家人又不是聯香和圖書教那樣在直隸山東一帶根深蒂固的人物,只要我們縣城不失守,他拉不來多少能戰的人的。打敗保定府的那些人不過是憑藉了野戰防守之利而已。如今這冬末初春時節縣城方圓十數里都沒有多少樹木,也不可能臨時打造攻城的器械。張家人再勇猛還能飛上城牆不成?這可不是王元家的那些一兩人高的土圍。」本地的師爺勸道。
縣裡的訓導也不願意離開這擁有不少根基的縣城:「我們鹽山縣還不是孤立的縣城,八里之外就是郛堤城,聽說最近從河間府臨時增派來不少人手,可以互為犄角相互支援。他們沒有本事在朝廷的大軍先鋒到來之前吃下我們兩座城的!」
天啟二年正月十一,初戰後不過三天。鹽山附近的平川曠野之上浩浩蕩蕩六千人如逃荒的難民一般的隊伍在數十名張家家眾及弟子的管理約束之下頗有氣勢的向縣城行來。
「必要的時候我們當然要有攻堅克難的勇氣https://www.hetubook.com.com,但這一仗主要目的是看一看這些人跟隨我們的決心。在實踐和實戰中篩選出值得我們下本錢去投資和教育的人。」張海繼續說道。
短短几天的時間內,因為或脅迫、或慕名或恐懼聚集在張家附近鄉眾已經多達八百余戶近五千餘人。
「雖然經歷了上一次作戰不少人對我們欽佩有加,可似乎看到我們這些年紀不大的孩子指揮他們依然似是有人欠他們八貫錢似的不自在。師傅,按規矩我們對這種人能直接紀律相待么」白天負責訓練的弟子們紛紛抱怨道。
「如果十天之內爆發戰鬥的話,我看這些人中的大部分在戰場的威懾之下怕是連這些也做不好!」
雖然這些年來的訓練乃至前不久那一仗讓孩子們的自信提升了不少,但聽到要攻城不少人還是微微皺了皺眉頭。
然而縣裡擁有眾多房產宅地的本地中下層官紳卻沒有外來的縣令那樣可以隨時輕易的腳底抹油溜之大https://m.hetubook.com.com吉的決心,並不希望因為劉縣令的擅自脫逃而影響人心。甚至有不少人堵在了縣衙的門口。
「我們主動出擊,打鹽山縣和郛堤城看一看!」張海最終下定決心道。在起事的危機情況下已經根本沒有多少練兵的時間。要獲得合格的兵源只有在積極主動的流動、進攻中大浪淘沙了。
自己的優勢是擁有強有力的作戰核心,已經不懼怕敵人尋常的擁有上千戰兵的中小股部隊。而敵人若要集結更大規模的兵力在這人煙密集的直隸之地也不難查探到。這同當年土地革命戰爭起家時或小股游擊時的情況有本質不同。
幾乎是在張家附近聚集起的眾人剛剛動身的時候,鹽山的劉縣令就有騎著快馬的親信如飛一般的趕回了縣城。
按照規矩,所有參与起事的人都要將眷屬集中在老營駐紮以便管理。
由於前世今生長期以來的思維慣性,原本的打算是先花十天半個月的時間整訓隊伍。在敵人下一次大規hetubook.com•com模的圍剿前能夠再給敵人一次教訓,可實際的情況看來卻很不樂觀。
「父親,我覺得我們應該離開這裏了。」張海開門見山的向父母說道。
除了幾面寫著「新」字國號的旗幟,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哪怕連統一的「紅巾」都湊不齊,更不要說統一的服裝。可經歷了最初的勝利雖然不少人依然有著惶恐不安的心思,可對於拿下鹽山縣城,卻並沒有多少憂慮。尤其是初戰中繳獲的那些炮車鎧甲馬匹和大炮,稍稍顯現了這群人同尋常流民的那一丁點兒區別。
這麼多人聚集在一起看似聲勢不小,但第一天的訓練就讓負責此事的劉洪濤等張海的眾弟子們直皺眉頭。
「先去打鹽山縣城及郛堤城,我們不能給周邊的敵人以喘息及準備之機。如果大隊人馬明天凌晨要出發,老營能不能一起動身?」
「能夠準備出最起碼的自衛器具,並在黃昏之前按時抵達即可。」
張林雖然感到了不小的壓力,但依然肯定的回答道:「明天起程沒有問題https://m.hetubook.com•com。只是帶著這些眷屬若是要強行或連夜趕路的話肯定是不行了。」
「保定總兵府的家丁們都沒回去多少,這張家的勢力遠非我們以前預料的那樣啊。現在不走難道還等著他們動身打上門來么?」劉縣令的操守並不比鄆城知縣餘子翼強上多少,可沒有殉城的覺悟。
張海一時間沒有回答孩子們的問題,微弱的燈光之下他沉默了許久。
而如果在毫無依託的這張宅附近的平川曠野等著敵人準備好的下一次大規模圍剿,無異於以己之短應敵之長。下一次要是再被敵人夜襲,還能帶著這麼多人從地道逃跑么?
張林與楊秋霞夫婦乃至張家其餘二十多名家匠負責這八百多戶幾千人的管理一時也顯得忙碌不堪。
「即便只是青壯少年,光是讓這些人站好能點數的隊形就花了足足一天的時間。好不容易才讓這些明白『心是左胸是右』『前北后南左西右東』」
張家的主宅已經成為臨時的老營,利用那些投降過來的衛所輔兵新建起來的不少窩棚里已經住滿了人。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