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潛龍在淵
第103章 擴展戰略

王家的管家雖然不通兵事,但卻是一個穩重的人:「最近難道沒有聽說過北方那伙悍賊么?對朝廷的正兵營都能以一敗十,我們萬不可掉以輕心。明槍持箭的站在牆頭利用土圍抵禦是下下之策。即便我們或死或傷的代價擊退了對手又能如何?還不是什麼功勞也撈不著?要是能俘虜個一兩個甚至十個八個,那我們對朝廷當是有大功的人!」
「這麼會需要這麼多?」劉烘濤還是有些不解:「今年以來我們靠著大家一起在做訓時間抽時間動手幫工,不也是搞出了規模不俗的武裝么?」
與家人短暫的重逢后張海又看望了這些日子以來負傷和傷殘的戰士。
「那是因為我們專註于臼銃和彈藥這些容易簡便製作的進攻武器。要而在整個體系超越對手,就必須以對方根本達不到的做工和管理搞出一些新的銃炮和防具來。這個在以後我們以後會進行商討。」
「有多少人?都騎馬沒有?」和-圖-書聽到這個消息身為管家的王義雖然不由的感到緊張卻沒有表現出怎樣的慌亂。
在東昌府僅僅休整了兩日,等待按照約定前來接管城池的聞香教先鋒接近抵達的時候。張海已經帶領著包括數十名傷殘人員在內的一千餘人的隊伍踏上了征程。
這個決定對於從過去到將面臨諸多對手的張海來說,或許只算的上是一個再十分尋常的決策。卻依然改變了不少人的命運。
「你是說以巧計施暗算?這方法要是對付十個八個一夥哪怕二十來個一夥的不是沒有把握。一百人卻有點兒太多了。如果對方真是強兵不會有多蠢的。」王家長孫雖然狂妄,卻不是一個無腦之輩。
「只帶著一些大車,沒有多少馬匹,約莫百來人的樣子。看著似乎不像是尋常的蟊賊。」家丁回稟道。
「東進戰略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獲得優良的兵源生源。但是在眼下,最為緊迫的事還是https://m.hetubook.com.com合格工匠的欠缺。」弟子們充分發言之後,張海最後思索了許久開始談了談自己的看法:「按照我們的標準給一個戰士配備充足的裝備和軍輜,即便有充足的原料也至少需要十工作月左右的工時量。我們要在明年秋季之前擴軍為擁有兩千正規戰兵以上的武裝那就至少需要兩千左右的工匠。這還只是同軍械方面相關的,而我們打掉對手一個戰兵營,也不過獲得幾十隨軍工匠而已。」
「我們哪裡有能把握對付一百名連朝廷都頭疼的悍賊?我說的是我們只要能活著俘虜幾個人,必有大功!你告訴手下的人,讓他們先撤吧。這事兒由我來應付。人太多在眾人面前很難隱藏,容易惹人懷疑。」
「我們已經達成了以最快的速度南下針對集結在山東南部的明軍集團解圍的目的,下一輪目標當然是針對青州和萊州的重點城市。那裡雖然距離不近,但相對我m.hetubook.com.com們來說卻是距離最近也最有可行性的大規模銅鐵冶鍊之地,又是良好的兵源之地,大家有什麼意見沒有?」張海問道。
「不是騎著馬,那就說明不是什麼大隊的先鋒。一百人對一百人,我們又有這麼久的準備,怕什麼?」身為王家長孫與管家一起負責主事的人在牆頭觀望了片刻后說道。
張海思索了片刻,隱蔽行軍的益處當然是有的。但在當前的形勢和環境下這能夠給最大限度的威懾么?
「我們以十個中隊加上輜重兵為單位進行分散行軍,捎帶腳的路上收穫一些。」張海最終決定道。
「這山東就沒有什麼大規模的冶鐵煉銅之地了么?」劉洪濤還是覺得要是靠針對進攻敵人部隊繳獲隨軍工匠的方法不是很行的通。如果等敵人反應過來在各縣或者軍中進行預先的安排那就更不好辦了。
的確,自張家起事以來損失比較嚴重的大戰有三:鹽山守戰、慶雲之戰、還有就是這此東昌守和圖書戰了。臨時徵集起來的那些缺乏戰鬥力的兵源即便在守城的時候,如果面對的是有準備的攻城之敵而自身缺乏足夠骨幹力量做為核心,同樣難堪大任。戰鬥力同鹽山起事以來經歷過戰場的篩選也經歷過嚴格訓練的骨幹力量相比,戰鬥力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我們依然隱蔽行軍么?」有弟子忽然問道。
「我們的人數還是太少。」東昌東城門樓的臨時會議上,不少核心弟子都有如此的感嘆。
「對,其實全隊分成以中隊群甚至小隊群為單位在縣方圓的寬度上形成拉網式掃蕩清理鄉間,最終獲得一兩千合格兵源完全不是難事,哪怕是在適齡兵源中百里挑一」劉洪濤。
這些人雖然平時比較鬆懈,但在今年山東亂局這數個月的時間以來卻絲毫不敢懈怠。分三班輪流戒備、訓練后構築工事、休息。
「我們這些日子以來也不能說是毫無收穫。物質上暫且不提,至少繳獲到敵人仿製我們的不少臼銃。大部分戰士也和_圖_書都有了從繳獲中挑選出來的質量尚算合格的鎧甲。從武安山寨的守戰再到攻東昌、守河口、鄒縣外的平陽大戰我們累計傷亡了一百幾十名守過訓練的核心戰力,純損不過八九十。但是至少獲得了超過三百人以上經受過戰場的嚴峻考驗可以做為種子的戰士。還有至少百人左右的隨軍工匠。」李峰卻覺得相比這並不算嚴重的損失,東進以來的收穫還是巨大的。
「不好了!遠處似乎有成群的流賊來犯!」負責觀望的家丁在清晨的時候慌忙趕來報告道。
自月初以來東昌附近連續的戰事讓百里範圍內的不少大戶都膽戰心驚,不少人都逃到了濟南府甚至更遠的地方。但濟南知府樊時英的摯友也是當地望族的王家就住在濟南城南並不算太遠的地方。憑藉著同德王的遠親,管理著百余頃連成一片的良田,擁有著上百名負責護院的家丁,除了幾孩子隨同主事的人躲避進濟南府避風頭外,晚輩的親眷與官家一起留守在鄉下的圍子里。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