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征北戰
第171章 江南攻略

「還有從海外進口的許多紙張乃至一些海外學校,因此人均教育一年半有餘。其實在宋時,海內的文教資源也差不多是這個水平,只是在方向上謬誤被很大程度上浪費了,我們所要做的不過是在史上舊有的高峰教育水準上再提高三倍,並且保證方向的正確。」張海說著這些的時候也在大致推算著歐洲是在什麼時候達到類似水準的。英國應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前後達到一年半左右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按照整個19世紀平均每十幾年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一年的程度,三年水準的城鄉人均受教育年限大致就是19世紀中葉共產革命在歐洲風起雲湧,不少國家的工人地位開始大為改善的年代。教育水準的意義並不是僅僅在於文化準備,還在於不同於社會的環境下通過『專門培養不適應社會人際關係的學生』來平衡現實社會中的墮落性競爭等惡的一面,還大幅度的提高了民眾的權益意識,是公民時代的必要條件。
「當年在張宅你用過的草稿及作業紙張可還有保留?可知這七年來所用筆墨紙張的重量么?」張海問道。
對此張海沒有別的辦法,只能花費一天乃至至少一天一夜的休整時間利用濟南城裡早已準備好的陸上「鞦韆船」乃至類似空軍訓練一般的「滾球筐」進行一次最大極限的抗眩暈訓練及測試,以淘汰出至少五分之一左右對此抵抗能力最差的戰士。
「可如果打算沿運河南https://www•hetubook•com•com下,那要冒的風險也太大了?按那全輿地圖中所示運河長江交際的鎮江段必然是朝廷防備的重中之重。如果我們只有幾千人的隊伍在多個地段分批于夜間武裝泅渡,雖然困難也很大,但成功的希望也是很大的。但是如果像今天這樣攜帶大量徵發來的人財貨物並且想要沿運河北歸,那勢必要遭到水師的堵劫。而且因為我們掃蕩和侵犯的江南之地是朝中許多人的根本之地也是朝廷的財富文教之地,必然會引起極高的戒備。我們在長江之上能打的贏朝廷的水師甚至海船么?」劉洪濤不無憂慮的說道。
因此在進行了整整連續一天的泅渡訓練之後,各戰兵營極限訓練的重點就放在了駕駛小船的掌舵訓練之中。
「不要聽下來!盡全力的運動!」幾名弟子叮囑著身邊的戰士。
從青州再到已經被張萬勇的第四營所完全清理了的周邊各縣,火熱的徵兵和選訓正鋪墊蓋地的進行著。
劉洪濤當然知道師傅這是泛泛而談,實際上從人口的推測到其他都有太多不可預料的變數。但是回想起自己在張宅的許多事情,便很快發現了這其中問題的關鍵:「我們的大義和訓教推廣天下,讓每一個百姓不但能讀書識字還能明理,這至少需要多少紙墨?」
做為運河沿線的大府,雖然人手不多,但重新對東昌進行「移根」式的清理中也搜集出不十數萬貫https://www.hetubook.com.com銅錢及二十多萬量的白銀乃至幾千兩黃金。再加上原本在章丘和濟南府等地的收穫。
「對大多數學生們,不可能像為師當年對你們要求那樣嚴苛的,你們身上的重任同尋常學生根本不同。即便不以武藝體能為主攻,你們這些課業換做一般的學生也可以放寬到九年。」張海說著繼續算道:「在清亡之後約二十年之時,那時候的海內主要的用紙還是手工製作,每年各地總產量合計大概是五億斤左右。理論上粗算,大致可供每年四五百萬入學學生以十年為期的用紙。兩億人口每年能夠如學的學生包括很多女生在內大概也就這個規模。可是我們的紙張產量不可能全部全部被用來當做作業和草稿用紙。從教材到各種文化出版書籍的用紙比書寫用紙還要多一些,此外還要包括成人乃至其他行業的用紙。以草稿用紙佔三分之一計,那麼傳統手工業下所能做到的紙墨產量則只夠三年人均教育的了。利用海內的人力資源,我們能夠最終達到的目標,不過是使兩億人口中的五分之一城鎮居民普及九年教育,再加上幾年管理良性的軍事訓練或技工訓練才能確保對國民性的教育化改造。至於廣大農村,我們也只能保證一年半到兩年左右最基本的識字乃至算數教育了,即便如此意義也是同樣重大的。」
談到這裏,劉洪濤似乎有些明白為什麼這次南下攻略會面臨種種和_圖_書風險,師傅也要冒險一試了。不要說一兩代人以後的天下大治之時,就是以爭戰掌控天下為主要目標的現在隊伍上也需要規模不小的文教及經濟資源。
張海思索片刻回到:「直言不諱的說:按照最懷的可能推斷,不要說海船,就是大規模的水師船隊我們在水中對抗也沒有勝算。可是長江畢竟不同於大海。按我們這些日子從河工那裡的了解:在汛期過後的秋季鎮江至應天的很多江段寬度不過兩里半左右。兩里對於敵人火器來說是望塵莫及只能依靠水師,但卻在我們的炮火對付大中型船舶的有效範圍內。如果這些天新一輪的火炮能夠完工的話,我們原有的四個炮兵連都將獲得加強,總計擁有九十六門九斤彈青銅炮和及二十四門五十斤彈臼炮。即便炮彈配到每青銅炮4個基數120發炮彈,每臼炮1個基數30發炮彈,炮彈運輸和火炮運輸所需要的總運力也不過三千人左右。步船主力渡過後我們只要以運河為通道在鎮江段附近建立封鎖江面的堡壘,準備誘創敵主力。萬一渡江的決戰失利。我們放棄大部分所獲得的人財物,趁夜渡過長江返回即可。」
整個隊伍在反攻以來的日子里除獲得了二十萬大軍所需的四十余萬石存糧乃至儲備在交通要到各地的二十余萬石存糧外。還獲得了總計價值一百六十多萬量銀子的通貨乃至數量多達五六千規模的工匠。這些財資足夠花費一年左右的時間編訓十萬左https://m.hetubook.com.com右的正規仆軍了。
「趕回濟南的時候看看準備的情況吧?」張海最終還是沒有萬全的把握只能這樣說道。
為了防止種種作弊或人情,鍛煉戰士們最大的忍耐力,陸上在戰勤中隊的人負責搖動鞦韆船乃至「滾球筐」的時候這些練習器具都是用黑布蒙起來只留幾個透氣的小孔。直到裏面的人們有過於不良的反應才停止。
而這一切諸多重要的事物都需要張林乃至柳香等人打理,身在濟南府張海投入到了南下忙碌的戰前準備之中,甚至沒有時間回青州府去看一看。
自然的湖水在夏季就不顯得溫暖,入秋之後的大明湖人在入水后已經有寒冷刺骨的感覺了。
雖然早在青州的時候,包括張海在內的絕大多數戰士都已經抽出時間利用青州城中的河流學會了游泳。但進行大規模的全副武裝泅渡訓練卻是第一次,可這麼短的時間除了進行大規模組織的適應性檢驗乃至一些早已準備的防水皮革裝具的測試外,是根本起不到渡長江這樣的大江大河的作用的。
「大致算過,七年學日至少兩千,用紙一萬一千余張,大約百斤左右的重量。這還是我們核心弟子習文只是輔助,重點放在習武之上的結果。而且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像師傅一樣,必然還要依賴於各種教材書籍,更別說課堂之外的各種文化圖書出版的需求了。」
張海和劉洪濤都明白,這些話說起來簡單,可不論是步炮主力傾巢而出分頭作戰還是夜間渡江歸和*圖*書途海戰都是充滿了風險和變數。
雖然依靠力量與體能上的天賦乃至多年來的底子,張海在武裝泅渡方面的能力甚至趕超不少水性十分好的船工出身的輜兵戰士,可卻沒有想到前世從無暈車反應也被父親取名為『海』的自己卻在原以為有十足把握的這方面差強人意。
舊曆八月十七新朝元年八月初九的上午,忙碌完臨清大規模的隊伍出發前的最後準備工作后,浩浩蕩蕩數萬人的隊伍開始分路向並不遙遠的濟南府返回。
隨後,以李峰為主的第三營群主力三個連又重新攻佔了東昌,並以配屬的戰勤營為核心留守了不少新徵集的動員兵。這樣的防備力量可以說比當初鄒縣決戰時東昌的留守兵力還要薄弱,但包括張海在內的大部分人都不認為青州城外大規模的決戰明軍主力潰敗后,還會有哪個不長眼的前來攻城。即便如此,濟南距離東昌並不遠的情況下增援也要遠比當初方便的多。
「沒有任何基礎的人,海訓至少半年。這種水訓按照最低標準的要求也要至少四十天的準備。如果只有十三天的時間,能夠掌握基本駕船的技巧或許沒問題。但是我擔心長途的運河航行乃至反覆渡江帶來的暈船問題會導致不必要的減員。」一位曾經出過海,也做過河工的工匠營臨時營長雖然完成了不少新船的製作,但得知隊伍主力要下江南作戰還是很有些憂慮的說道。
「如此說來清后的幾十年裡六億人口人均教育只有一年?」劉洪濤試探著問道。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