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萬里江山
第556章 新朝告戒

張海也大致想好了說詞,似乎沒有多少虛偽客套,而似是真心實意以教導的形態說道:「當年你國征明,出動大軍不少,而最終還是失利而歸。其中亮點,不是靠山地的防守反擊就是靠擁有統一的指揮,在臨機應變上較明軍為好。我后金征明,我軍起兵反明過程卻始終比較順利,軍隊戰力上擁有巨大優勢,這當中原由如何?」
島津家的使者也很恭敬,覲見之前主動就交上了攜帶的兵器,見到張海的時候也知道主動試探著行大禮。
同對待德川家的使者不同,對於這些冒充硫球使者的人,張海不打算怎樣拿大但也沒有過於客氣的神色,開頭的時候就直言不諱說道:「既然承認這些,那麼你覺得今後應該如何做?」
幾乎和朝鮮前來的使者一樣,即便在單獨面見張海的時候,德川家來的人首先也是要行大禮,張海免除了這些禮節。然後前來的使者又是對「新朝聖主」的武功一www.hetubook.com.com翻吹噓。
送走了德川家的人後,張海對於日後可能的行動只是稍有猶豫,最終還是決定見見島津家的人,看看這些人在自己攤牌之後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張海坦然的回道:「這是搞反了因果,滿州軍常備戰兵不過六萬,我新朝大軍主力也不過數萬之眾,不及明庭幾十分之一,甚至不及你國常備兵力十分之一。正是因為軍隊的員額不算大,才能夠集中龐大的物力資源做到兵甲精良,火器犀利,訓練有素,行軍指揮靈便。一名平時訓練缺少可靠的人督導,只有簡單兵器的農人平均每天也要吃二十兩的糧食。一名勤于訓練的精兵算上肉菜油等副食消耗,兵裝甚至馬匹等物具不過相當於三個維持在役的農人而已。相信你們那裡一個常備武士的成本也不會比尋常士兵高出太多,可是戰鬥力呢?明顯遠非那些差別了。我軍當年集中了山東乃至南https://m.hetubook•com.com直隸境內工匠于便於管理溝通的一城一地,軍備產出用於區區幾萬主力,怎能不會精悍?」
張海在說這翻話的時候也思考過不少,他不擔心日本有一支比較精悍的武裝。比拼物力和兵源的集中能力,就算自己沒有先知手段做為加成任何國家單獨來說也不可能是新朝的對手,然而規模龐大稍微能堪戰些的對手至少在防守的時候是個巨大的麻煩。同時,勸說日本各大名削減軍備善待民眾也是日後軍事行動的一個理由和借口。
德川來的人似乎並未從張海的語氣中看出威脅的味道,也並不像在這個強大王朝的君主面前有一絲忤逆,於是恭敬的回道:「我國人口相當於中華一大省,田地及物力卻遠遠不如,再加上多年來的征戰,民間的確困頓不堪。我家家主會儘力的要求那些各地的強藩大名削減戰備以改善民生的。我家自己也會這樣做。」
出乎不少人預https://m•hetubook•com.com料的是,張海決定贈送乃至贈送給德川家的人禮物及貿易並不比針對朝鮮的回賜少多少,除了農書、農具之外還有不少文具乃至紙張油墨製造方面的相關新出的書籍。
可實際上不論是德川家還是同硫球有關的島津家都派遣了來使,同時還像以前那樣帶來不少刀劍,摺扇等朝貢禮物。當然,因為距離比較遠,對於中國境內的事務也沒有朝鮮的李家關注度那麼高,不少東瀛來的人並未聽說過有關張海不少傳聞。因此也沒有變相的上供什麼女色,這種行為如果處理不是很好,說不定就會成為關係惡化的導火索。
德川家的來使本來想說:那是因為西軍乃我軍手下敗將,征朝之時鐵炮之類的火器也相當有限之類,不過最終還是恭敬的回到:「新朝大軍兵甲之精良,火器之犀利,軍隊之精悍舉世罕見。自然遠非明廷可比,能夠在不長的時間里奪取天下也非幸運。我國士兵槍炮短小和_圖_書,身材矮小,也無財力為士兵普遍裝備精良的鐵甲,面對當年的明軍當然不可能擁有如后金或新朝大軍那般優勢,不得不依守相抗,依多相抗。」
「如果是那樣,就再好不過。你家是東瀛境內名義上的國主,既然認同我們這個宗主國,我們也不會像以前的王朝那樣對外面的事情不管不顧,如果有違背民心君意的強藩不服王化,那麼我們可以可以出兵協助征討之。」張海這樣的言論就引起了德川家來使的一些警惕,那使臣連忙說道:「新朝聖主放心,我們不會給新朝上國添麻煩的。」
讓張海出乎意料的是德川家的來使並沒有在張海面前提出要進口什麼兵械火器之類。因為張海在話中的意思已經很顯然:似乎並不願意見到一個兵備龐大的鄰國。
在張海的原本的估計中,這伙東瀛來的人應該不會有多恭敬,要求帶刀覲見都說不定。相比不少明代中前期穿越的位面,此時代的日本戰爭潛力要龐大的多,勢www.hetubook.com.com力及內部組織也要好的多。能對中國這樣的國家有如何的態度?反正肯定不會視為什麼天朝上國。
並且,在張海手下的人有所提示的情況下前來的人就主動坦白了自己並非真正硫求使者的事情。
張海看了看那德川來使似有些輕鬆下來的神色接著說道:「不僅僅是戰時如此,平時其實如此。平時養兵越多,戰力反而未必很強不說,隊伍也不容易控制。前明養了二百萬大軍還不包括各地營兵,如今新朝僅僅為了控制各地的治安才養了近百萬並不怎樣突出的隊伍。野戰主力也不過區區幾萬人而已。東瀛人丁不過中國四五分之一,我看也完全沒有必要維持四五十萬大軍。萬石一百五十兵降低到萬石六七十兵,六公四民或者五五分成變成七民三公,減少各地的負擔才是合理的。這樣,農民才有足夠的餘糧用於恢復生產,國力也才能更強。大戰結束就沒有必要維持以前那樣的軍備了。這是我做為新朝的君主對於你們的勸告。」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