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大軍西征
第1162章 分路進攻

同等兵力三十分之一于新軍主力部隊,這句「最壞估計」聽起來有點兒自大。可實際上對於火器其主導性的戰役來說只要沒有「代差」形成單方面打擊的優勢,兵力帶來的作用終究是巨大的。就像按照亞檔的一些資料,抗戰前期中國正面戰場上的日本軍主力通常七十發左右的子彈及少量的幾發就殺傷一名對手,而中國方面殺傷一名日軍卻通常要花費兩千多發子彈及少量的山迫彈,戰鬥效率相差沒有三十倍也有二十倍。可是從戰役上看,卻通常五六倍左右的中國方面武裝就能抗衡一倍左右的日軍了。這就是火器時代平方律帶來的優勢。
撒爾馬罕的會議剛剛結束不久,外情部就有了關於薩法維王朝一些更為詳細的情況資料:雖然波斯方面盡量隱瞞消息,但是具有開拓性的波斯明主阿巴斯一世在前年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了。而很可能的繼位者據說剛剛不過九歲上下的年紀,這個消息進一步確定了隊https://www•hetubook•com.com伍分路進攻的決心。
可是自己難道要直說自己的看法么?劉洪濤在沉默片刻之後還是決定選擇直言,沒有太多的忌諱:「我覺得大軍應該兵分三路展開前進,右翼集群繼續向西北方向掃蕩羅剎。中央集群和右翼集群兵分兩路向薩法維帝國進發,但目標不完全是伊斯法汗城,我們應該同時向奧斯曼與薩法維帝國展開進攻。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我們的戰力優勢來縮小最終決戰的時間。畢竟,極西之地的對手是我們最為危險的對手。至於莫卧爾,他們佔領了坎大哈,可要繼續向北展開進攻就要跨越群山進入草原地帶交戰。我認為衛拉特人加上我們的後續部隊是完全有能力遏止對手的威脅的。即便發生變故,以我軍的專業後勤人員配給加上武力帶來的掠奪能力,在分路進兵中是有能力保證安全的。當然,為了中央集群的安全,我覺得左和_圖_書右兩集群的精銳部隊可以近一步的向中央集群集中,勤務力量和老營也是如此。左右兩路可以承受風險,我相信我們的大軍即便是戰敗也會不知道殺傷和重創多少股敵人,中央集群的安全卻是我們需要盡量保證的。」
「按照最壞的情況」這幾個字按照新軍主力部隊的規矩,一般就是把敵軍的理論戰鬥力值提升到新軍主力部隊同等力量戰力三十分之一左右的水平上了。也就是按最壞的情況來估計:對手同樣有能力在有效射程範圍內同隊伍展開對抗,僅僅是在選訓與士氣等戰鬥力要素上有十倍左右層次性的差距。另外在器具的精良程度上必然和新軍主力部隊有所差距,此外再無其他多少差距。或許傷亡承受力是個例外?
張海也沒有在這種情況下賣關子的打算,而是說出了自己的顧慮:「按我所知道的還有從外情部的田賓那裡進一步確認的。西域諸國其實可以分為兩個範疇:一是西至哈薩克及周www.hetubook.com.com邊的汗國,直至我朝,也就是唐漢舊疆範圍內的地區。而過了哈薩克汗國再向西,就是薩法維王朝。薩法維王朝,還有其南面的莫卧兒、北面的羅剎、更西面的奧斯曼與泰西諸國是有這長久往來的一個世界體系。這個體系同向東的我朝以及諸汗國的戰爭與政治往來要明顯弱上一層,由此而形成了兩個版塊。東方與西方。從最壞的角度出發,我軍繼續向西進攻並要徹底在對方的土地上打垮這兩個國家,就要做好以一個六萬兵力左右的集群縱隊迎戰奧斯曼與薩菲兩國主力的打算,大家說說看我們的隊伍,有沒有這個把握?按照最壞的情況來估計的話。」
難道進攻並打敗這樣一個國家還需要什麼猶豫么?宋子悅與部分旅級主官都這樣有些疑惑的思索道。
按照劉洪濤自己的看法:從戰役輸贏與後勤角度上看,奧斯曼帝國與薩法維帝國就算組成聯軍,湊出三十多萬左右同樣騾馬化水平的重裝步兵或和_圖_書騎兵分從多個方向上展開合圍攻擊,就是後勤與指揮兩個角度上的極限了。就算是本土作戰也一樣,特別是在一些內陸地帶。而且如果兵力規模龐大到這種程度,實際的交戰恐怕未必能看成火器的平方律。因為幾十萬大軍的一方就算是有一些炮兵力量甚至遠程力量也很難在實戰中把它們充分的集中和運用起來。
「按照原定的計劃,我軍將一路向西,利用我們在後勤給養攜行上的優勢以中央集群和左路集群為核心,直接進攻波斯薩法維王朝腹地伊斯法汗城並攻掠其周邊,以尋求與敵主力決戰。如果敵軍主力拒絕與我軍交戰,那麼三路大軍雲集之後將向波斯周邊展開掃蕩,佔領主要農業地帶並瓦解敵軍的大規模主力集群。大家說說看,這個作戰方案還有什麼紕漏沒有?」張海鄭重的詢問道。
張海諸弟子中很多人只是從戰前的戰情通報上對薩法維王朝有初步的了解而已。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這個帝國從大小影響力來看,hetubook.com.com不會和哈薩克及其附近的汗國之和力量有什麼區別。
張海這些話雖然是向眾人詢問,但是剛剛趕來不久的劉洪濤卻知道這樣的問題也只有自己有資格回答了。
劉洪濤的話沒有多少顧及的說的很直白,這也是劉洪濤在歷次的指揮作戰中比較傾向於冒險的結果。
大軍展開對西域諸汗國的清剿攻勢后第一次召開的戰略會議,就這樣在這座中亞名城臨時展開了。
依據一些以往一些對手模仿新軍主力部隊所建立的部隊推斷:大致就這種水平。或許有的依靠特殊的選訓和歷史因素而更精銳一些,可是這些卻很難像新軍主力部隊那樣規模化普及的。
張海見其他人沉默了許久,也覺得這個方案是靠譜的。他覺得自己也因為當了幾年的君王,在很多方面似乎決心還不如當年顛峰時期的了。如果老營的隊伍和一半以上的精銳骨幹力量集中於自己所率領的中央集群。在十萬人層次的大規模會戰之中,又會有誰在野戰中是這強大軍隊的對手呢?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