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盛世煙雲
第1417章 赤龍之吼(三)

因此,登陸作戰變成了敵前強攻。我率領的大部分官兵都在第一批的登陸作戰中消耗殆盡,殘餘的官兵集中犧牲官兵們和從敵人那裡繳獲來的彈藥繼續戰鬥,終於從防禦密集的美國東部集團軍群中打出了一個足夠廣闊的缺口。可是東海岸的美國本土援軍援援不斷的趕來,我們在彈藥所剩不多的時候就只能靠處處都會遇到抵抗和麻煩的游擊戰來儘可能的給剛剛遭遇巨大損失還沒有恢復過來的美國人製造更多的麻煩。就在躲避在一片麥田裡的我還有最後的官兵們覺得可能無法倖免的時候,在第一批登陸行動之後的第二批次登陸力量終於趕到了。這一批登陸的官兵也在同龐大敵軍的鏖戰中傷亡殆盡,但是二十多萬官兵的犧牲卻終於使得美國東海岸防備的上百個美國師喪失了進攻的能量,為後續潛艇登陸部隊的抵達和最終戰局的逆轉開創了條件。在整個累計美國東海岸登陸作戰行動中,累計有四百多艘潛艇在任務中被擊沉或因為其他原因損失,三十多萬最優秀的官兵傷亡,可是奪取了整個東海岸船廠和海軍基地的我們卻終於支撐到了美國海軍因為喪失陸地基地而喪失能量的時候。加上漫長的海岸也為殘餘的我軍所控制,從空中和水面增援而來的大部隊徹底改變了美國本土的戰局。」
「我軍的戰鬥力即便能達得如此的程度,可那美國與中國隔著一個太平洋,與歐洲隔著一個大西洋。我軍在沒有靠譜海軍和海上優勢的情況下是怎麼過去的?我想就算是通過壓服英國和日本乃至湊湊其他的,擁有一支規模不小的艦隊,可是又怎麼能夠突破美國人的岸基飛機防禦圈?難不成用航母去換飛機?美國人可不是缺乏汽油和基本訓練條件的日本人……。」
「那麼我想問問,你舉得另一個例子上甘嶺的時候呢?」張林又問。
張林對前生往事的講述看起來簡略hetubook.com.com,卻也讓張海感受到了這場創造奇迹之戰的慘烈。自己在這個時代雖然也開創了豐功偉績,但是同那個低谷年代的「赤龍之吼」相比,就顯得太過微不足道了。
「整個長津湖大概二百萬多發左右吧。步兵一般一次進攻戰鬥攜帶四十發步槍子彈,美式衝鋒槍子彈則最多五十發,不過通常戰鬥中的消耗量比這個要少不少。炮彈和手榴彈也消耗了少量,大概3萬多發迫炮彈和山炮彈……。」張海前世和一般的軍事愛好者還有所不同,對於這個問題還是多少有所了解的。
講述到這裏的時候,對一些基本戰史常識稍微有點兒了解的張海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麼中國軍隊能夠依靠蘇聯人最困難時期水平的後勤火力條件在幾乎一年之內就徹底逆轉了歐洲戰局,還以可以承受範圍內的傷亡殲敵上千萬了。
那個時候的美國已經開始舉國動員起來。雖然他們在大陸干涉作戰中損失不小,不過還是在東海岸部署了一百五十個師群的兵力。而在當時遠離腹地、沒有多少人口工業的加州只部署了五十個師。我們在戰略權衡之後還是看到了美國西海岸登陸的諸多害處與東海岸登陸行動的諸多有利之處,這也是美國的地理結構所決定的了。
張林做為曾經從基層上來並且十分重視軍建軍參的老將,只問了幾個問題就讓張海恍然大悟:「請問那個所謂的長津湖和9兵團整個作戰多少彈藥?士兵的子彈基數炮彈火力什麼樣?」
當時的中國雖然在抗戰時期修通了從中原到蘇聯的鐵路線,但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因為時間有限依然存在其他方向的戰略防禦需求。只能出動三十個軍團大約百萬左右的野戰力量集中在中亞一代準備展開反攻,1940年10月,剛剛結束對日作戰不久的我和戰友們也就這樣來到了西線。高加索至斯大林格勒一和-圖-書代的西南戰役中。三十個軍百萬人左右的抗德援蘇志願軍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就殲滅整個德國南方集團軍群的近六十個師乃至英法軍隊的十余個師,還打垮了若干加入戰爭的土耳其軍隊。並殲滅性打擊二十多個師中央集團軍群的援軍。1941年春季,逐步恢復實力並增援到歐洲戰場的遠東蘇軍乃至歐洲蘇軍殘部開始承擔西南戰線的主要交戰任務。而百萬左右的抗德援蘇志願軍同樣是在不到兩個月的一個戰役周期內就殲滅性打擊中央集團軍群和北方集團軍群總計八十多個師。而接下來的一輪戰役中,德國預備集團和英法聯軍的增援部隊再次在一輪短暫的戰役周期內就被抗德援蘇志願軍和蘇軍殲滅上百個師,戰線徹底瓦解。如入無人之境的中蘇聯軍完成根本性逆轉,從烏克蘭與白俄羅斯邊境一直打倒了德國本土,並進佔了整個德國。在1941年夏季,馬奇諾防線也被中蘇聯軍于很短的時間內攻破了。一年的作戰中我軍消滅了累計數以千萬計的英法美德等國軍隊,而自身的傷亡雖然也不小,但還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不過一百余萬而已……。」
可是即便知道這些,還是讓張海對所謂的「北美戰場」甚至是之前的台灣或河南之戰摸不到頭腦。
張林思索了片刻后說道:「你剛才講的歷史我大致聽明白了。你們那個歷史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國軍隊死亡人數遠比美國人多,要多至少數倍。就算直接交鋒中也是如此,不外乎三個原因:第一是南朝鮮因為更多的人口,在整個戰爭中的炮灰作用要比人口少還一開始就在仁川收到重創、精銳損失殆盡的北朝鮮大,所以在停戰談判開始后,美國人可以廣泛利用韓國人,而我軍卻不能廣泛利用朝鮮人。第二是:因為前一個原因,敵我之間的交鋒主要集中在我方後勤與物質條件最差的運動戰時和圖書期。當我軍條件大大改善後,因為停戰談判造就的有限交戰,美國人主要用韓國人當炮灰,自己很少派步兵去前線了。而朝戰中後期極少數中美之間的交鋒我聽你的描述都是添油般的作戰。比如那個什麼『上甘嶺』,我不知道當時的指揮人員怎麼想的,為什麼要在狹小的兩個連級陣地上每天一個營級別的在兩個師的師炮群火力面前逐營添油。或許害怕打破戰局導致美方增兵有關,但是這必然會導致我軍本來比較優勢的步兵在猛烈的炮火壓制面前效率發揮不理想。但是按我的看法:只要傷員可以就地安置、並且配備了哪怕在歐洲戰場看來並不算多好的物質條件,比如上甘嶺那個標準。一個軍打出的子彈是長津湖兩個軍的兩倍半,還有至少帶來翻倍效果的火力,平均每個軍的戰鬥力火力實力實際上是比過去增加了十倍。運動戰時期的時候一個軍才能殺傷一個團,一個師才有機會殺傷一個營,如果對手構築了堅固陣地那可能還做不到這點兒。可是在物質條件比抗美援朝改善十倍的正常情況下,那麼在大規模戰線展開的作戰中一個師就有機會殲滅性打擊對手一個師,一個軍有機會殲滅性打擊對手一個軍,而且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能做到這點兒……我軍的步兵可以在同意時間內于更多地方取得戰績,而對於對手而言,卻無法把火力壓制複製數倍在更廣的戰線上。需知:德國入侵蘇聯的幾個月時間里,抵抗的蘇聯人也在半年內消耗了十幾億發子彈,大概相當於五六百個長津湖。想想這點兒,你就應該能夠明白為什麼我軍能夠在一年的時間內殲滅上千萬敵軍,幾乎瞬間就把新「八國聯軍」打垮了。」
張林的話越聽越像是「老兵的嘴,大海的水」,哦不,老兵們的吹噓往往頂多是講班內連內的事而已。可沒有人敢搞這種戰略級的吹水。張海權衡了許久,為了驗和圖書證這些話的真實性,張海就以自己所了解的抗美援朝戰爭同這位異歷史岔道口的穿越者談論了許久,講述了有關戰勤細節和戰術細節上的很多問題。從後勤的角度,也讓張海了解了另一個歷史為面上的中國與西方對抗。
張林仔細思考了許久,也大致回憶起了當年的戰爭歷程:「德國以閃電般的速度擊敗波蘭之後,英法沒有按照一些情報所預料的那樣對德國宣戰,反而是同年的蘇芬戰爭導致對蘇聯宣戰。雖然這種『宣戰』被後世歸為『靜作戰』一類。可是這大大的鼓舞了納粹德國。入侵蘇聯的計劃也就這樣于當年冬天就出台了。1940年5月,德國依靠戰備和動員比蘇聯更為突出的優勢突襲蘇聯。英法聯軍也出動幾十個師從芬蘭和伊朗等方向協助德國;得到充足支持的納粹德國在戰役發動后的兩個月內就佔領了列寧格勒、明斯克、基輔、斯大林格勒;四個月之內就佔領了莫斯科,不到半年之內。整個歐洲部分的蘇聯地帶都幾乎淪陷了。
「我只知道在我們那個位面的抗美援朝時期,2個師曾經在新興里殲滅性打擊團規模的美軍,這就是最大的殲滅戰了。一個師進攻中可以一次作戰中秒掉另一個師?德國人突襲蘇聯的時候都沒有這種例子吧?對蘇聯人的殲滅戰都是靠在局部集中優勢兵力來進行。」
「上甘嶺?……。大概五百萬發子彈。炮彈?迫炮彈和炮彈……不算防空炮彈也有三……。三十萬發。」張海這時候似乎意識到什麼。
張林回憶了片刻後繼續說道:「1943年的列寧格勒戰略會議我做為在戰場上最為耀眼的新星也參加過。因為我所率領的部隊是曾經是對日作戰和抗德援蘇作戰中的精銳主力,所以對美攻略首批地面部隊的選拔訓練與指揮由我和另兩名做為參謀長和政委的同事負責,僅僅是海訓的時間就有一年左右,甚至不比一些大擴軍時代https://m.hetubook.com.com的潛艇官兵訓練時間少了,除此以外首批登錄的作戰力量還換裝了一系列新武器。建國初期的時候,我軍步兵戰鬥中通常也只攜帶最多四五十發子彈左右。可是在官兵們的體能大大加強有了更多冗餘之後,就可以攜帶每人平均四百發左右的子彈,這還是把中間威力彈和全威力彈平均的結果。我們原來使用的手榴彈和迫炮彈,為了節約寶貴的化工物資往往只填充一半戰鬥部用藥,使用的引信還往往不是觸發和近炸引信。而配備突擊隊的爆炸彈藥已經是效能更高的自動榴彈,每個裝有大量鋼珠和奧克托今新興炸藥。這些高效的低速榴彈就是在九十年代的時候我軍內似乎也沒有廣泛普及。但在當時:我們這支突擊兵團卻得到了中日蘇『舉洲之力』的打造,超越時代的具備了這些條件。這樣同建國初期相比就是沒有足夠的重武器支持,我軍的作戰實力也比建國初期提高了十倍到十幾倍。你們那個位面的新興里不過是2個師殲滅一個團規模部隊,而在經過特訓打造之後,我軍10萬人卻可以在進攻中連續進行兩次同規模部隊得殲滅作戰,或者在防禦中以大部分損失為代價換取全滅牽制四五十萬敵軍野戰力量整整一個集團軍群戰略區域內的力量。為了對抗有可能的裝甲力量,還集中最為優秀的技術工人和技術人員製造了不少輕便而使用高級鋼材的百毫米口徑無後坐力炮。這些單兵可以運用的反坦克武器可以在擁有相當精度的情況下直接對付幾百米步兵掩護範圍之外的敵軍重型坦克正面,效能完全不遜色於一般的反坦克炮。為了對抗空中威脅和系統性技術兵器威脅,還花了高昂的成本製作了不少高成本的偽裝網。就這樣,我們10萬人左右的突擊部隊乘坐在兩年時間里新建出來的千余艘登陸潛艇在地中海集結,經過已經被我軍控制的直布羅托展開直接針對美軍東海岸的登陸行動。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