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正面對敵

每個陣有千多張盾牌,同時舉起后形成一道兩人高的盾牆,將東瀛羽箭紛紛擋落。
高仙芝率領大唐三千騎兵連同封常清的三千步兵,共六千餘人,在解決東瀛騎兵和部分步兵之後,雙方立即按照之前所說合兵一處,奇襲東瀛后軍。
兩支隊伍會合在一起,瘋狂的殺向東瀛大軍的後方。
趁此機會,唐軍和新羅大軍前後夾擊,一舉斬殺了五千多名倭寇。
一聲慘叫,松下未及躲閃,頓時被自己投出去的兵器給穿了個透心涼。
李滄海羽扇一揮,中軍陣的一萬新羅將士立即朝著衝進陣中的東瀛倭寇殺去。
究其原因,不外乎東瀛物資匱乏,生產力低下,這才造就他們劫掠的天性。
織田行信並不知道唐軍來了多少人,他原本就懷疑陣式之後的煙塵之中,藏有許多兵馬,是以不敢冒然進兵。
正在分析戰況的李滄海,敏銳地察覺到右側一股危險逼近,他下意識的一低頭,那利刃頓時貼著和圖書他的後背擦了過去。
餘下倭寇則在包圍圈中垂死掙扎,等待外面的倭寇衝破包圍圈前來救他們。
腹背受敵,乃兵之大忌,東瀛後方大軍頓時陷入慌亂。
陣中的倭寇數量雖有一萬之多,但在前後夾擊之下,頓時陷入混亂。
李滄海後來才明白,東瀛的弩兵雖多,但羽箭質量遠遠比不上大唐。
而東瀛倭寇,則在看到松下大將的腦袋之後,士氣急速下降,防禦也變得鬆懈起來。
畢竟,這打仗不是單靠一人之力便能取勝,而是靠的整支隊伍的運轉。
何況,除去新羅的一萬將士之外,還有六千唐軍弩兵,陣中倭寇也就沒有了人數上的優勢。
唐軍雖說也有著些許傷亡,但每當身邊之人戰死,身旁之人就會主動靠攏,雖說包圍圈逐漸減小,但唐軍的防禦卻始終沒有被攻破。
此番,織田行信只出動了三萬人馬,在人數上來說與排兵布陣的唐軍和新羅軍人hetubook.com.com數相當。
眼看著近萬人的倭寇已經自外六陣的四個方位,向著中軍陣衝來,李滄海立即命旗兵揮旗變陣。
「啊!」
進入陣中的倭寇頓時陷入了前後夾擊之中,他們這時才發現,他們被反包圍了起來。
幾乎同一時間,外六陣和中軍陣的所有士兵都舉起了盾牌。
但相同兵力的情況下,就要看戰鬥能力的強弱了。東瀛倭寇的單兵作戰可能不差,但若論起群戰,東瀛倭寇就遠遠不及唐軍。
東瀛幾波箭雨過後,唐軍和新羅大軍竟奇迹般的只有百多人傷亡,與東瀛被羽箭射殺的兩千餘人來說,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東瀛大軍的裝備雖不行,但他們卻佔有人數上的優勢,踏著被羽箭刺殺的倭寇屍體,後面的東瀛大軍很快衝到了陣前。
餘下近兩萬倭寇立即猶如潮水一般,嗷嗷亂叫地沖了過去。
那些新羅士兵見狀,頓時士氣大振,突然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
和_圖_書上,突然被包圍,以及前後夾擊的恐慌,讓進入伏擊的東瀛大軍士氣大減。
織田行信吃了一驚,立即回頭,竟發現左右兩翼各有兩支唐軍殺了過來。
而就在這時,東瀛大軍後方左右兩翼,突然傳了一陣喊殺之聲。
親自上陣殺敵的新羅王見狀,立即跳了過去了,直接一刀將松下的腦袋給砍了下來。
可偏偏外圍的萬余倭寇又沖不開唐軍的防禦,反而傷亡不斷增加。
在遠處觀戰的織田行信見狀,不由得吃了一驚。
三萬東瀛大軍,猶如潮水一般圍剿而來,除了對付外六陣的倭寇之外,餘下倭寇紛紛自外六陣的陣與陣之間的空隙沖入內圈。
唐軍弓箭可以射三百丈,而東瀛的弓箭只能射一百丈,和唐軍相比,東瀛就是鄉間土匪,甚至連大唐土匪的裝備都不如。
就在這時,松下突然將手中兵器對著李滄海投擲了過去。
與東瀛盾兵的散亂不同,唐軍的盾兵同時起盾,並不是為了保護自己m.hetubook.com.com,而是為了保護身後之人。
頃刻之間,外六陣急速收縮,很快竟形成一個偌大的圓圈,將東瀛大軍攔腰斬斷。
而在他左側護衛他的狄晴頓時大怒,她突然跳了起來,一腳在兵刃之上,將兵器踢的凌空掉調了個頭,而後在兵器未落下之際,再是一腳直接踢在刀柄上。
「全軍出擊!」織田行信擔心那一萬倭寇會折在裏面,立即大聲命令道。
外六陣的唐軍將士,立即放下盾牌,槍兵挺槍而上,自盾牌縫隙之間挺槍疾刺。
入陣的倭寇很快就死傷慘重,遍地都是倭寇的屍體。
這個六花陣就猶如一個鐵通一般,外圍的倭寇攻不進去,而裏面的倭寇人數又受到壓制,要不了多久,入陣的倭寇就會全軍覆沒。
而與此同時,外六陣中位於最內側的弩兵,紛紛換成短兵,也殺向入陣的倭寇。
忽然,他的眼睛定格在了馬車之上。
他擦著臉上的血水,將松下的腦袋高高舉起,大喝道:「倭寇大將已死,和圖書眾將士,殺!」
鋒利的長刀自空中劃出一道弧線,從側面直往李滄海的脖子飛去。
整個六花陣,殺聲震野,到處都是慘叫之聲。
陷入軍陣之中的松下,有些氣急敗壞,他大聲罵著唐軍陰險狡詐,邊目光閃爍的在人群之中找尋李滄海的下落。
左側一支隊伍是騎兵,右側一支隊伍則是步兵。
那裡,李滄海正凝視著整個戰場上的情況,以便及時做出變動。
那狹長而鋒利的太刀,頓時攜帶著比之前還要凌厲的速度,直往松下而去。
唐軍時常演練,雖對各種陣圖不甚熟悉,但對布陣之法卻並不陌生,且兵種之間的配合也極為默契。
加上倭寇士氣大減,唐軍則越戰越勇,入陣的倭寇根本不足以抵擋唐軍和新羅軍的前後夾擊。
外六陣的盾兵和槍兵拚命抵擋著外圍進攻,給陣中的襲殺創造機會。
但外六陣的唐軍皆是驍勇善戰的將士,槍兵和盾兵之間,配合默契,一防一攻,將外面一萬余的倭寇硬是給攔在了外面。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