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步步緊逼

王仕道怒道:「當然……當然不服?王某自幼飽讀詩書,琴琴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精通,豈能被你這等不讀書之人看低?」
歐陽修回家認真閱讀了《三國志·孔融傳》,沒有找到蘇軾在文章里引用的「三殺之三宥之」這段話。
此番話說來,四人都不由的多看了一眼眼前的這個一身普通服飾的不知來歷,不知姓名的年輕人,直覺這麼一剎那,這人似乎有些不一樣。
蘇軾回答說:「事在《三國志·孔融傳》注」。
蕭雲要的就是惹得他憤怒,呵呵一笑,道:「喲,瞧這位兄台摸樣是不服在下所言了?」
考生及第后,都要拜座主,就是「拜恩師」了。歐陽修一看,奇怪了,及第的第二名並不是自己的得意門生曾鞏,而是個四川人,叫蘇軾,號東坡。
蕭雲從鼻腔里冷哼了兩聲,若說先前對這個王仕道沒什麼好感,那麼此時此刻對此人是從心裏的厭惡了,盯著他m.hetubook.com.com冷笑道:「好與不好,不是王公子說了算,看這些兄台搖著紙扇,一身儒服,料想也是個滿腹經亂的讀書人,可方才在下聽兄台連如此簡單的小詩詞也對不上,豈不是……?」
據說歐陽修聽后,退而大驚曰: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學必獨步天下。」
一旁的葉凡見王仕道被一個沒讀書的陌生人給說得啞口無言,臉上頓時有些不好看了,冷笑著道:「歐陽大人,以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尚且不知蘇大人的策論「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的典故出自何處,歐陽大人乃人人敬佩的大儒,尚且也有失足的時候,比起歐陽大人,王兄弟一時沒能應對一首詩詞也算不得什麼?」
嘉祐二年,歐陽修出任知貢舉,擔任這一年禮部省試的主考官。策論一場,歐陽修https://m•hetubook.com.com出題《刑賞忠厚之至論》,點檢試卷官梅堯臣批閱試卷時,發現其中一篇特別精彩,頗具「孟軻之風」,隨即呈給歐陽修閱。歐陽修讀後,眼睛一亮,覺得無論文采和觀點,都堪當壓卷之作,可以毫無爭議地列為第一。但歐陽修的「入室弟子」曾鞏也參加了這場會試,由於採用糊名法,文章屬於誰,不得而知,歐陽修猜想這篇文章應該是曾鞏所寫,擔心把自己的弟子列為第一會遭人閑話,便與梅堯臣商量將此文考生列為第二。
蘇軾說,袁紹被曹操所滅,袁紹的兒子袁熙有一個漂亮老婆,曹操將她送給了自己的兒子曹丕。這個事情發生后,孔融對曹操說:「當年周武王伐紂獲勝后,將商紂王的寵妾美女妲己賜給了周公」。曹操非常驚訝地問孔融:哪本經書里有這樣的記載?孔融說:按照今天發生的事情,我想周武王和周公應該這樣做。蘇https://m•hetubook.com.com軾接著對歐陽修說,堯帝與皋陶「三殺之三宥之」的故事,「某亦意其如此」,我也認為應該如此。
歐陽修作為一個好學的老者,面對年輕的蘇軾也不恥下問。改日遇到蘇軾,又說,你說的《三國志·孔融傳》里沒有啊?」
王仕道平日里飽讀詩書,卻只是一個死讀書的主兒,哪裡是蕭雲這等二十一世紀的辯論高手的對手,說不了幾句便慌了起來。支支吾吾的兩聲,竟說不出話來。
蕭雲皮笑肉不笑暗笑了聲:「這人的定力也太差了,就這麼兩下,就氣成了這樣,也就是才子啊?」嘆息了一聲后,拱手道:「那好啊,剛才那首小詩在下就算是王公子一時沒想出來,眼下到是有一個可以證明王公子是否有真才實學的機會,不知王公子可否有膽量一試啊?」
蕭雲本就存著教訓教訓這幾個人的心思,好讓他們知難而退,這會兒哪裡還客氣啊,聽了葉凡的話,不屑m.hetubook.com.com的一笑,道:「這位兄台此言差矣,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歐陽大人當年並非不知蘇大人的典故出自何處,而是蘇大人讀書,善用書,杜撰了「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這個典故,歐陽大人不知並不奇怪,方才在下分明看得出,四位所吟的不過是一首打油詩而已,詩中四句極為簡單,這位兄台想了半響,分明是對不上來,都是眾目所見,明明白白的,怎麼能說學了歐陽修歐陽大人呢?」
王仕道平日里讀書不少,倒也有些才華,若是讓他端坐在書前,戲想一會兒,倒也能寫上幾首小詩來,但以眼前靠著急智來吟詩作對,他是肯定沒有的,所以明明是想不起來,被蕭雲這麼一說,倒好像是根本做不出來一般,一時臉漲的通紅,盯著蕭雲怒道:「你……你……竟敢輕視與我?」
王仕道道:「一個叫花子做www.hetubook.com.com出的詩詞恐怕好不到哪兒去?莫要說出來笑掉了大牙了?」
後來蘇軾名滿天下,的確不負歐陽修所言,但這一段故事卻後世廣為流傳,蕭雲讀大學時為了討好那校花,給她說什麼現代版的圍爐夜話,翻閱了不少故事書,恰好看到了這篇故事,聞言淡淡的一笑,道:「歐陽修乃大儒,兄台與他老人家相提並論,讓人好生笑話!」
一番閑談后,歐陽修想起試卷上蘇軾所寫的「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他沒見過,便問年輕的蘇軾,該典故「此見何書」?
「我……我……?」王仕道臉色漲得通紅道:「我本已經想好,只是一時被葉凡兄搶先了而已,再說了一句兩句應對不上,也實屬平常,昔日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學以致用的文學泰斗歐陽大人,在碰到了蘇大人的「皋陶為士,將殺人」。莫不是也不知此句來自何處么,可有後人笑話?」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