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不得不往

等了半響,沒見劉伯溫出聲,朱元璋知曉劉伯溫這些時日,埋頭太史院苦讀歷朝歷代律法,對於朝中之事有所不知,沉吟了片刻,便也不隱瞞,將近日得到了消息,一一說了遍。
趙匡胤說道:「皇帝貴為天子,富有四海,這個位置誰不想要!」
「這一次,我非得趕往洪都一趟了?」朱元璋搖頭嘆息了聲,道:「人心自古難以逆料,親近之人反叛尤可置人死地,不可不察。文正性子偏激,容易受人蠱惑,本王不去不放心啊?」
劉伯溫默默地聽著,一直一言不發,一如老僧入定。
直到朱元璋焦急地說道:「先生看此事本王該當如何處置?」
朱元璋眉頭微微皺起,從高風送來的情報來看,朱文正看似沒有二心,可他縱容屬下胡作為非,私自穿戴蟒袍,這不是二心是什麼,昔年宋太祖陳橋兵變,黃和*圖*書袍加身,坐了龍椅,當了皇帝。可是他對扶他坐上金鑾寶座的功臣說道:「如果沒有你們相助,我不能當上皇帝。可是當了皇帝后,我一夜也沒有睡過好覺,遠遠比不上昔日當節度使快樂。」
趙匡胤又說道:「即使你們忠心,你們的手下人貪圖富貴,把黃袍加在你的身上,只怕你們也推不掉。」
功臣們誠惶誠恐,連忙表白忠心。
劉伯溫道:「大都督雖是從一品,但也是一番大員,洪都自古一來便是軍事重鎮,更是江南富庶之地,大都督如今已建下赫赫戰功,等將來功成名就,殿下登得大位,封王封侯只怕也少不了,如今天下,除去北方韃子,江南唯有張士誠足以與殿下抗衡,大都督又豈會投靠張士誠呢?依著張士誠的器量,又豈會真的重用大都督?大都督聰明絕頂,https://m•hetubook•com•com豈會做出這等糊塗之事?」
一干武將對宋太祖忠心耿耿,自然不明白他所言,紛紛望著他請他明示。
劉伯溫驚異的瞟了一眼朱元璋,一時可弄不準朱元璋的意圖,鄱陽湖一戰後,他奉命編纂律法,除了偶爾遇到軍國大事需要他來商議之外,多半的時間,他都躲在了太史院里整理歷朝歷代的律法,前些時日,耗費了一年多的世間,才與編成《律令》四百三十條﹐其中律二百八十五條﹐令一百四十五條。同時又頒《律令直解》昭告應天,當時朱元璋看了,雖多有讚揚,卻也透露著不滿意的口吻,讓性子孤傲的他很有不服味道,返回太史院后,翻閱前朝律法之時,動了仿《唐律》的念頭,將原先的律法,分為《衛禁》《斗訟》《詐偽》《雜律》《捕亡》《斷獄》《名例》等hetubook.com.com十二篇。三十卷六百零六條。二十二年又對此作較大的修改,以《名例律》冠于篇首,按六部職掌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律,共三十卷,四百六十條,傳統的法律體例結構至此面目為之大變,編纂出一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律法,這些時日少不了埋頭律法之中,對於朝中大事,知之甚少。
劉伯溫諸子百家早已亂熟與胸,對於自古帝王家的家事,自己一個外人,不便多嘴,聽了朱元璋的話,略一思索道:「殿下,請恕臣多言,倘若大都督當真學那項伯,殿下這般前往,去不是自投羅網,若是被張士誠得知,只怕與我金陵城不利,眼下江南局勢緊張,此行,不如有旁人代勞?」
劉伯溫沉吟了片刻,緩緩放下茶杯道:「依臣之見,大都督是吳王親侄兒,吳王素來以親子待之,這份情義www•hetubook.com.com旁人代替不了,我看大都督只不過是對殿下封賞略有不滿而已,並不會背叛吳王殿下!」
朱元璋道:「文正是我侄兒不假,可自古人心叵測啊,文正年少,這次又受了這麼大的委屈,只怕難以生出二心啊?」
隨後趙匡胤將功臣的兵權一一解除,讓他們做一個有職無權的安樂公。這就是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宋太祖以杯酒釋兵權除了內患,可他哪裡知道,真正的內患不是那些忠心耿耿的武將,而是自己的親弟弟。這才為自己留下了禍根。「燭影斧聲,千秋之謎」的說法。世上雖是傳聞趙匡胤聽信了一個術士的話,知道自己氣數已盡,便召趙匡義入宮安排後事。當時,趙匡胤患病在身,他把宦宮和宮人趕得遠遠地,自己和趙匡義對酌飲酒。宮人遠遠地望去,只見燭光之下,趙匡義時時避席而走,似有激動難忍之狀,又像和-圖-書是推辭不受的樣子,後來又見趙匡胤拿王斧砍在雪地之上,大聲對趙匡義說:「好做,好做。」最後,趙匡胤入內就寢,當夜留趙匡義在宮內住宿。剛人睡時,趙匡胤鼾聲如雷,天還未明,便無聲息,內待即人內查看,只見趙匡胤已死去多時。而後,趙匡義拿出了「金匱之盟」說是宋太祖傳位與宋太宗,這些鬼把戲,自然是騙不了聰明的人,而朱元璋無疑是聰明人,這段史書,他早就在宋濂的指點下,看了數遍,宋太宗如果真是宋太祖的傳大位與他,大可在宋太祖在世之時,光明正大地公諸朝堂,沒有任何阻礙,何必弄得這樣鬼鬼祟祟。其次,若「金匱之盟」早已訂好,何必要等趙匡義即位五六年後才弄出來。由此可見,趙匡義奪了哥哥的位子,即便不是蓄謀將其害死,也是趁他生病之時伺機篡位,手足兄弟尚且如此,何況我只是一個叔父呢?」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