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盛世當修書

其實原本歷史上的經部只包括儒家經典,然而因為唐代皇族自稱是老子的後代,對於道教的尊崇簡直是無以復加,所以道教的經典也同樣被列為經部,而佛門的經書則受到了排擠,只能被列集部,然而這時候武後為了收買天下佛徒之心,竟然堅決提出要將佛經也列入經部之中,李顯本身就師出佛門,同時他最大的目的是致力於三教合一,並非是特意扶持某一教派,對此自然沒有拒絕之理,所以導致最後經部竟然是儒佛道三派經典的大集合。
事實上武后的想法沒有錯,這件事確實是牽扯了李顯巨大的精力,然而她卻不知道,李顯借用修書一事,雖然的確也要求進度,可真正的目的乃是為了自己暗中圖謀大權作掩護的,而這樣龐大而耗時的工程,正是掩護自己的最佳利器。
李顯作為新晉太子,自然也不能免俗,而且在他看來,修書這樣的盛舉自然能夠體現他作為當朝皇太子www.hetubook.com.com的巨大組織協調能力。
不過介於大唐對武器裝備的控制,他的這些裝備都是私人打造,將官方所發的那些武器裝備悄悄銷毀,又將自己私下打造的這些武器裝備悄悄配發給自己麾下真正的親兵。這些私下打造的武器甲胄在形制上和官方所發的根本沒有任何區別,只不過看起來沒有任何區別的武器甲胄,其真正的攻防能力早已是成十倍的提升。
所謂盛世當修書,這是傳承了上千年的傳統,每當盛世來臨,總會有大規模修書的盛舉,以唐朝為例,唐太宗時期曾命孔穎達負責修撰《五經正義》,還有魏徵主持修撰《隋書》、房玄齡等修《晉書》、姚思廉等修《梁書》、《陳書》、李百葯修撰《北齊書》,令狐德棻等修《周書》,還有太宗、高宗年間的李大用、李延壽父子修《南史》《北史》,後來傳世的二十四史,僅僅唐初不足一百年和_圖_書的時間就修了八部,佔了三分之一,可見唐朝修書的盛舉是如何之大?
而除了武器裝備之外,李顯的巨額財富也用來拉攏人才了,他自身的皇太子地位,再加上糖衣炮彈的威力,早已將朝中一多半的中低層官員和皇宮中的不少宦官侍女、宮中侍衛悄悄拉攏到了自己的門下。當然,在做這一切之前,李顯早已將準備拉攏的人暗中做了調查,只有那些身份清白,性格忠直,並沒有成為武后黨羽的人才有被拉攏的資格,也有一些原本就是武后的人,李顯是出於策略欺騙才進行的拉攏,目的自然是欺騙和麻痹武后。
對於李顯修書,尤其是修撰這麼一部卷帙浩繁的巨著,其實武后原本是強烈反對的,因為她也知道這樣的巨著一旦成功,李顯的聲望將徹底蓋過自己,然而她也知道阻止根本沒有用,反而給自己落下一個心胸狹窄的惡名。
而另外一個原因,她也知道像這樣龐大的工和-圖-書程,絕不是一年兩年能夠完成的,或許需要十年之功,甚至還要更多,如果能夠借用這件事情多耗費李顯的精力,她倒也樂得其成。
歷史也證明,後來李顯人生中的許多重大決定,就是在修書工程的掩護下做出來的。
李顯通過修書一事,將自己麾下最得力的幹將們全都名正言順的集中在一起,並且又拉攏了許多的精英文人,當然也在暗中利用像宋之問那般人品低劣而才華卓越的文人做出了許多大事,這些大事除了修書的進度之外,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
李顯的大動作當然不止是線裝書和摺扇這類的小打小鬧,因為不僅僅是他,就算是一般的官宦世家在看到這些小玩意兒的時候,雖然也是心中欣喜,卻也不認為這東西就能對李顯這個太子刮目相看,他們最多只是讚歎一句太子聰明,甚至他們根本不知道摺扇其實就是李顯所創造的,認為李顯能夠引領摺扇的潮流只不過和圖書是眼光好一些而已。
這其實也是和當時唐朝三教發展的狀況相適應的,所以雖然其中也有少許的爭議,最終卻是都同意了這樣的做法。
當然,他們更不知道在這個潮流下,李顯自己就分到了近五萬貫的紅利,而這些錢被他用來悄悄打造武器裝備了。
而孫思邈則是因為他的醫學名著《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完成,見李顯提出如此宏大的修書計劃,想著要將他的書稿加進去,以便自己這兩部花了數十年心血完成的巨著永世流傳下去,以便造福後世百姓,這才專門來到太子的東宮,被李顯苦苦挽留,答應以近百歲的高齡做四庫全書的副編撰,專管集類的醫學書籍編撰和經類的道教經典整理。
所以,李顯也決定修書,而且是修一部空前的巨典,這部書的名字他也都已經想好了,名字就要《四庫全書》,把天下所有的書籍按照經史子集的分類編撰到一起,形成一部規模空前龐大的類書和*圖*書,並且鼓勵天下的士子、佛道等人將所藏書籍抄寫備份,然後獻給朝廷,朝廷將根據獻書的多少以及珍貴程度進行適當的獎賞,或者是錢帛獎勵,或者是勛爵獎勵,與此同時命令王勃作為總修撰,杜審言、蘇味道、李嶠、崔融、駱賓王、楊炯、盧照鄰、道士潘師政、李榮、孫思邈、和尚神秀等人為副修撰,其中楊炯一開始因為「愧在盧前、恥在王后」而拒絕副修撰的職位,後來由於盧照鄰的勸說以及在如此大的修書盛舉誘惑下最終答應了下來。
李顯現在是真的不缺錢花,不過他要想真正的崛起,光靠錢是萬萬不能的,要想自己的地位穩如泰山,他必須要想辦法得到更多人的認可,而要想這麼做,一個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修書,通過修書來提升自己的威望。
後來高宗朝,李弘和李賢兩位太子雖然沒有大規模修書,然而也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李弘選編《瑤山玉采》,李賢為《後漢書》作注等等。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