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北方亂局再起

郝處俊自然知道李顯的意思,其實他對武后干政之事表示深深的憂慮,然而他也知道,作為一名臣子,對於此事根本無可奈何,然而他卻也囑託他的兩個兒子郝北叟、郝南容以及孫子郝象賢,效力朝廷,為太子效忠,同時又寫下一封遺書,讓兒子郝北叟交給他的好友、一同反對武后干政的宰相李義琰,以大義相激,囑託李義琰效李唐皇室,幫助太子對付武后。
更何況李顯也有這個自信,凡是曾經受到他大力拉攏的將士們都是忠心耿耿,根本不可能會倒向于李旦。
更何況他那弟弟一向性情懦弱、膽小怕事,在這一點上倒是繼承了高宗,所以就算真的掌握了兵權,對李顯的威脅也並不大。
其實現在的朝局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之中,武后雖然看起來大權獨攬,門下的宰相不僅在數量上,就算是地位上也都佔據了絕對的優勢,然而高宗卻是在有意無意的扶植李顯,以便https://www.hetubook.com.com能夠與武后相抗衡,高宗卻是就中取事,利用后黨與東宮勢力相互牽制來掌控朝局。
所以李顯一直在專註于朝廷事務,每日里上朝聽政,雖然幾乎不會發表什麼意見,但也是一種歷練,從中學習處理朝政的一些經驗。
雖然對於前線的戰事很是關心,但是李顯卻並沒有投入太多的精力,畢竟李旦是名義上的三軍統帥,而高宗又對自己表現出了一絲的忌憚,如果自己關心的太過,豈不是正中了武后的圈套?
這樣的局勢對於李顯卻是有利的,李顯雖然在中低層官員中的影響力要高於武后,然而高級官員的底蘊卻實在是太低了,尤其是在這一年的十二月(這時已經改元為開耀元年),太子少保郝處俊病死,讓李顯在上層又少了一個強有力的臂助。
雖然郝處俊是高宗的人,然而此人為人剛直,一向為武后所忌,對李顯和-圖-書卻是極為欣賞,所以多次與李顯合作,在朝堂上斗贏了武后,現在病死,對李顯實在是一個比較沉重的打擊!
對於李旦率軍出征新羅之事,李顯並沒有怎麼在意,因為他自己在疆場上縱橫十余年,先後培養了不下千名的中低級武官,這些人雖然分散到各處,可是卻都對他絕對效忠,他又想辦法把這些人中的大部分安插到了南衙和北衙的禁軍之中,再加上李顯每年都會定期與他們秘密聚會,每次聚會也都會給予大量的賞賜,所以李顯對於自己在軍中的掌控力擁有絕對的信心,李旦雖然掌軍,然而一沒有強大的武力做基礎,二沒有龐大的財力來拉攏人,即便是培養一批親信,又能起什麼用?
好在武后的親信、戶部尚書崔知悌也在這一年死去了,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朝廷任命中間派的蘇味道為信任戶部尚書,這蘇味道雖然在表面上黨附武后,但實際上卻已經暗https://www.hetubook.com.com暗倒向了李顯,所以這對於李顯也算是一件好事,最起碼李顯可以從他那裡得到一些關於武后黨羽的消息。
當然,此事對高宗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因為郝處俊是高宗最為倚重的兩位大臣,沒有之一,雖然劉仁軌、薛仁貴、裴行儉也都是高宗倚重的大臣,並且也都對高宗忠心耿耿,但是在高宗的心中都沒有郝處俊的地位重要。
其實郝處俊在臨死之前,秘密見了李顯,或者說是,李顯秘密見了他,因為李顯以他高明的輕身功夫潛到了郝處俊的家中,雖然郝處俊貴為宰相,然而他的家中卻是十分簡陋寒酸,說是家徒四壁都不為過,像這樣的家庭,自然防不住李顯。
除此之外,剛被打壓下去的突厥也再度活躍起來,派兵進攻單于大都護府,大唐的整個北部邊疆再次陷於動亂之中。
李顯之所以見郝處俊,一時對這位剛正不阿的大臣表示敬佩,二也是想辦法接濟和圖書一下他的家庭,當然,最好能夠從他那裡得到一些助力。
在郝處俊臨死,對高宗留下遺言,一生未對國家做出什麼貢獻,死了之後千萬不要麻煩浪費。高宗聽到轉述的這句遺言,很是傷感,對左右侍臣說道:「郝處俊志存忠正,兼有學識,作風簡樸,始終不渝,雖然不是元勛佐命,然而卻也為我效忠多年,如今去世,實在是可惜。」
李顯雖然收穫了李義琰和其他一些官員的幫助,然而卻失去了郝處俊這個這一年多對自己諄諄教導的好老師,總體來說還是損失遠遠大於得到。
如此一來,整個營州地界全都被叛軍佔領,這導致出征新羅的大軍與大唐之間的聯繫被割斷,糧道也被斷掉,大軍處於嚴重的危機之中。
而到了年底,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傳來,新羅戰局竟然發生了逆轉。
而就在這時候,倭國因為反對新政而流浪在東北邊界的流寇集團竟然也突然派出了大批船隊,封鎖了大唐到三韓hetubook.com.com的海上交通線。
除此之外,郝處俊也向李顯舉薦了他門下一些忠義的官員,這才目送李顯離去。
於是下詔,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大都督,于光順門舉哀一日,這一天不理朝政,以少牢之禮祭祀,又令百官哭祭,給予了極大的尊榮。
原來在大軍開戰之後,一開始進展的十分順利,李旦雖然不懂軍事,可作為主帥的薛仁貴卻是久鎮遼東,對那裡的情況很是熟悉,再加上他這十余年來練兵不輟,麾下將士十分精銳,所以一路勢如破竹,僅僅兩個月就攻下了新羅三十余城,使得新羅主力只好龜縮在東南地區不到三分之一的國土中苟延殘喘。
可誰都沒想到的是,就在此時,契丹的大賀氏部落聯盟首領李盡忠聯合妹夫孫萬榮,殺死了新任營州都督趙文虺,宣布造反,與此同時,長期遷居營州的粟末靺鞨酋長、年僅十四歲的乞乞祚榮率部造反,自稱大氏,因此被稱為大祚榮,宣布與唐朝決裂,誓報殺父之仇。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