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前線的失利

李敬業聚集麾下眾文武,商議具體的進軍路線。
這時候只聽得一個名叫薛仲璋的參軍說道:「金陵有王氣,在下認為我等應當先去攻打金陵,待得攻下金陵之後,聚攏王氣,令我軍得到氣運,再去攻打洛陽也不遲。」
在魏思溫說完這句話之後,駱賓王、王勃、張柬之等人也紛紛點頭說道:「大都督,我們受陛下所託,前來率兵舉事,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配合洛陽行動,若是率兵攻打金陵,會被天下人誤會有什麼圖謀,還請大都督三思啊。」
李孝逸聞言頓時驚了一身冷汗,他本來就出身於宗室,現在沒有投靠李顯,雖然受到武后重用,心中卻仍受到猜疑,如果這時候大軍停止不進,定然會引起武後進一步的猜忌,到了那時候,他肯定不會見容於武后,恐怕離死都不遠了。
在一開始李孝逸根本沒有把李敬業等人放在眼中,派遣麾下偏將雷仁智迎戰,結果雷仁m•hetubook.com•com智受到唐軍埋伏,損失上萬人,李孝逸心中畏懼,龜縮在壽春城內,只是一味防守,不敢出城作戰。
而這時候的李孝逸自然不知道這一切,現在的所謂求救云云,其實只是一個圈套而已。
李孝逸大軍猝不及防之下,遭受唐軍的猛攻,結果損失了三四萬人,這三四萬人自然不是全部戰死,而是有一大半投降給義軍,損失慘重的李孝逸無奈之下只好率領返回壽春城,然而等他的大軍來到城下,要求大軍開門的時候,卻突然見魏元忠在城頭上丟下一顆首級,大聲喝道:「吾等已然投降給義軍了,李孝逸,你身為大唐宗室,莫非眼睜睜看著皇上受小人擺布而無動於衷乎?你若是幡然醒悟,加入義軍,為皇上靖難,將來定然也會名垂青史,一為亂臣賊子,一能安定社稷,名垂青史,該如何選擇,還有什麼困難嗎?」
https://www.hetubook.com.com孝逸本來見馬敬臣一臉的自信,認為這一戰一定會取得大勝,然而卻沒有想到,馬敬臣的大軍卻遭到了唐軍的埋伏,很快便陷入了危局之中,僅僅是兩天的時間,就損失了萬餘人,現在也只能苦苦支撐而已,馬敬臣遣人突破重圍,返回城中向李孝逸求救,請求李孝逸即刻率兵支援,否則的話他的大軍就被消滅了。
然而當李孝逸的大軍趕到之後,立刻遭受了唐軍的伏擊,直到這時他才知道,原來那馬敬臣竟然早已投降了李敬業,知道以後才更加明白,這馬敬臣本來就是李顯的部下,曾經做過李顯軍中的親兵。
其實李敬業在聽薛仲璋說完之後,心中就是一動,因為對方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要讓他乘機自立,然而他卻突然想到在臨行之前,新皇李顯早已有了交代,其實李顯早已做好了周密的部署,更何況他的軍隊裏面有不少都是李顯的和圖書舊部,想要一意孤行的去攻打金陵,自己一定會沒有好果子吃的,甚至都會有性命之憂,而哪怕是他當真能夠統一了意見,率軍攻打金陵,等到李顯將來平叛做了皇帝之後,自己所要面對的,可是李顯的熊熊怒火,面對李顯,他可是一點勝算都沒有。
就在這時,只聽得後方馬蹄聲隆隆傳來,李孝逸不由大驚,連忙揮軍撤退,好容易渡過了淮水,麾下的大軍又跑了近五成,這時候計點將士,三十萬大軍竟然只剩下兩萬餘人。
李孝逸見自己無力挽回頹勢,只好長嘆一聲,率軍後退,度過淮水,堅守淮水北岸的下蔡,同時向武後上書,請求援兵。
說完之後,李孝逸立刻下令副將馬敬臣率領五萬大軍,出城作戰,卻沒有看到魏元忠的眼中閃過了一絲的冷芒。
李孝逸聞訊大驚,本來想要置之不理,卻見魏元忠再次苦勸,如若直接放棄那五萬大軍,恐怕會寒了將士之心,再也沒和_圖_書有人為皇家命,李孝逸知道這話有理,只好從城中選出十萬精銳,由他自己親自統率,前去解救馬敬臣。
卻聽得軍師魏思溫大聲說道:「不可,大都督,屬下聽說,山東豪傑因武氏專權,盡皆割腕嘆息,心中頗有不平之意,聽說大都督率兵舉事,盡皆蒸麥飯為糧,操鋤頭為武器,以待大軍到來。我軍不乘這大好形勢建立大功,扶保陛下,反而退縮不前,建造巢穴以圖自保,若是讓遠近之人聽說,定然會人心離散,大事不可成也。」
後來殿中侍御史魏元忠對李孝逸進行勸說道:「天下安危,在此一舉。四方承平日久,忽聞賊子背叛,盡皆翹首以待王師掃除叛逆,斬賊子之首,今大軍久留不進,遠近失望,萬一朝廷再命他人以代將軍,將來太后怪罪下來,不知將軍何以自處?」
揚州,江都城。
李敬業做出這個決定之後,頓時引起了一片衷心的擁戴,所有的人全都士氣高昂,向著北hetubook.com.com方進發。
而李孝逸的大軍也在數日前來到了壽春,並且在那裡進行屯守。
所以,李孝逸連忙對魏元忠行禮說道:「末將多謝魏御史,魏公這一番話直如撥雲見日,令人茅塞頓開,末將這就率兵出征作戰,剿滅凶頑。」
「就算為了我自己的前途著想,我也不能辦出這等蠢事,嘿嘿,讓我對抗李顯這廝,我莫非是活膩了?」李敬業默默的思索了片刻,瞬間就做出決定,斬殺薛仲璋,立刻率軍向洛陽進發。
李孝逸見那首級的主人赫然便是他的副將李知十,頓時大怒,指著魏元忠喝道:「魏元忠,爾等小人,竟敢顛倒黑白,指鹿為馬,實在可恨,虧得我當日對你如此信任,卻沒想到你竟然是朝廷叛逆,廢話少說,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我李孝逸寧死不肯歸降。」
大軍一路北上,連戰連捷,沿路州縣盡皆歸降,僅僅十余日,大軍已經發展到了十五萬左右,這時候李敬業的大軍已經來到壽春附近。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