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塞上曲
第372章 逆風翻盤

高熲心中微微得意,他果然猜對了皇帝的心思,皇帝並沒有要打倒楊廣的意思。
楊素默然。
理由就如楊堅所想的一樣,皇太孫太過年輕,根本沒有資歷,恐諸將不服。
不需要什麼確鑿的證據,只要一點猜疑,皇帝就絕不會在這個時候再讓晉王統兵北伐。
楊堅有些意外楊素竟然舉薦楊林為帥,不過略一思索,他也覺得這倒也是一個不錯的提議。楊林先前被任為東路元帥,對於北伐的前期準備參与極多,這個時候讓他挂帥,也能迅速的接管北伐大軍。而且楊林是皇太孫,在朝中其地位也極高,統御指揮眾將當然沒有問題。不過楊林為帥也有些不足之處,首先就是他太年輕,資歷不足。這畢竟是幾十萬人的大戰,楊堅也不敢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易風身上。
果然,柳述很快得到高熲的示意,立即出列反對。
楊廣這邊暫時冷處理,先放到一邊,不管楊廣到底是不是真兇,都可以讓他有時間做全面的考慮安排。如果他還想要堅持廢勇立廣,那他需要時間來給楊堅洗去這個嫌疑。如果他要就此處罪楊廣,那他也需要時間來提前安排好後續事宜。不論是楊勇還是楊廣,他們都不只是普通的皇子,他們是朝中重要勢力的代表,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準備妥當之後,才能動任何一人,要不然,就有可能帶來極大的動蕩。
高熲出手,果然不凡,和-圖-書他根本沒有想著要馬上給楊廣定罪,但他提出的建議,卻讓楊廣等於是獲罪了。
「當年衛王統兵北伐之時,也不過和皇太孫如今年紀相當,可兩次統兵北伐都取得極佳戰績。再說了,皇太孫為帥,也只是挂帥,並不需要真正的親自決策指揮。只需要皇太孫挂名為帥,陛下完全可以擇幾經驗豐富穩重的大將為太孫輔導。」楊素反駁。大規模的戰事,確實慣例宗親挂帥,可這也僅僅是為了避免讓外姓臣子為帥,同時也是一種對統兵將領的一種監督罷了。多數情況下,這些大帥也確實僅僅是挂帥而已。就如隋朝的多次大戰,平陳之役,楊廣挂帥,可實際上平陳大軍的真正指揮者是長史高熲,其中行軍元帥楊俊指揮一路平陳軍,但真正的指揮者是他妻子的伯父。以及去年楊諒東征,同樣是高熲挂帥,還有衛王楊爽的幾次挂帥北伐,一樣並非真正的統帥。每次這些親王們挂帥,實際上朝廷都派出了重要的文臣或者武將,由他們出任副職,實際指揮調動軍隊。這些掛著大帥名頭的親王們,更多的只是掌握著帥印,在需要的時候按印發令而已。因此楊素推薦太孫為帥,其實資歷什麼的並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是皇太孫,有這個就足夠了。
必須得先緩一緩,最終的這一步,得由皇帝自己踏出去。如果皇帝還不想踏這一步,而和圖書他們逼的緊了,那最後可能就會得到相反的結果。
心思已定,高熲終於睜眼,然後出聲。
楊廣其實是個很合適的大軍統帥,這樣規模的戰事,按照南北朝以來的慣例,肯定得派宗室挂帥的,甚至有時需要皇帝統軍親征,不到萬不得已,決不可能讓外臣統兵。楊堅向來對臣下防範極嚴,絕不會放鬆這點原則。不過他對於御駕親征的興趣不大,他的長處不在統兵打仗上,況且是這般規模的大戰,哪怕只是挂名,他也不想。一來他對軍事並不熟,二來他年紀也大了,再則他身為皇帝更需要坐鎮中樞,總攬全局。
楊堅聞言微微驚訝,他抬頭望著高熲,又喊出了已經好幾年沒有提過的稱呼,「孤獨公以為當如何處置?」
一個背著刺殺皇太孫嫌疑的親王,一個只能呆在京師王府中避嫌的親王,不能回到揚州藩鎮總管府去,在這避嫌期間自然也不適合再擔任北伐統帥一職。而楊廣從此頭上頂著這麼一個屎盆子,他的威信他的聲望,都將無法避免的大受打擊。
至於這個案子什麼時候才能查出結果來,現在誰能肯定?光是看現在已經浮出水面的這些刺客和虞孝仁,都能讓所有的人頭痛不已,這絕不是個好查的案子。而案子一天查不出結果,那麼楊廣就一天有嫌疑,他也就一天得呆在京師的王府里,雖然表面上沒定罪,可這比定罪的hetubook.com.com結果還不如。真當現在就認定楊廣是刺案幕後者,說不定皇帝還不會如此處置。
狠准穩!
出了眼下這檔子事,皇帝肯定對晉王也有了不同的看法,這個時候皇帝會輕易的再將整個北伐戰事的指揮權交給晉王?會把幾十萬人馬交給晉王統領?若太孫真是晉王派人行刺的,那皇帝把舉國之兵都交給晉王后,誰能保證晉王到時不會弄出更大的事情來。
高熲面對楊素的焦急,充滿了冷漠和不屑,「這是對晉王的保護,也是對陛下的負責。如今晉王身負刺殺太孫嫌疑,這個時候還如何統帥幾十萬北伐大軍?在這樣的情況下,幾十萬將士百余總管將領們如何能相信晉王?更別說,東路元帥可是皇太孫殿下,這仗還沒開打,大元帥和東路元帥之間就已經如此關係,你能放心?此戰關係國朝命運,舉國上下都在祈禱勝利,我們不敢有任何的大意。萬一到時出現點差池,越公可想過後果,誰能承擔那樣的後果,誰又承擔的起這樣的後果?」
不過他的提議直接被楊堅否了,楊堅不是那種好大喜功的人。
楊素汗濕衣背,這個高熲真的狠。可他卻還沒有辦法反駁,總不能說晉王沒罪吧,紅口白牙空口無憑,這樣說有什麼意義?
「晉王多年來一直出鎮在外,為國操勞,這次就讓他在京好好休養一陣子吧,至於北伐戰事,另選統帥。」楊堅思慮和圖書了一會,最終還是無法讓楊廣繼續統領北伐大軍。
「北方戰事即將開始,此時豈能臨陣換帥?」楊素還在做最後的努力。要是高熲的建議得到皇帝的同意,那晉王這次真的就不死也要脫層皮了。尤其是這北伐戰事,晉王一黨費了多少心血才達到如今的局面,要是因眼前事被高潁一句話而否決,這個打擊就太大了。
楊堅有些猶豫不決。
「何人可為帥?」楊堅問。
「這樣么?」楊堅認真思慮起這個處置方法來。這算是一個權宜的辦法,給了楊堅一些緩衝的時間,讓他可以更加仔細的思慮,不至於匆忙間做出結果。楊堅越是細想,越加覺得這個處置辦法不錯,這並非是最終處置結果,而只是一個臨時的權宜之策罷了。不管將來調查出來的結果究竟如何,有這段時間楊堅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來考慮全盤了。
尤其是這個避嫌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限定,而是說要等查明刺案與楊廣無關之後。
楊素搶在高熲出聲之前再次奏道:「臣以為可由皇太孫挂帥,指揮北伐。」
楊堅倒是有些意動,覺得這個辦法不錯。
「臣請陛下御駕親征,統領三軍,北滅突厥!」楊素奏道。讓皇帝出征,總好過讓其它親王出征,尤其不能讓太子藉此機會統兵北伐。
「陛下,老臣以為此案還有諸多疑點,實不宜立即下結論。」
楊素聽了高熲的話后,臉色卻變的非常難看起來和*圖*書。乍一聽高熲這個計劃似乎對楊廣有利,可實則不然。表面上,暫時不對直接給楊廣定罪,楊廣暫時只是刺案的嫌疑人而已,一旦將來調查清楚了,自然會給他說法。可楊素知道,這不過是表面而已,高熲不愧是執掌朝堂十幾年的宰相,一出手就直接把楊廣往死里整。表面楊廣的結果不錯,實際上呢?現在朝廷查出來的結果,也不過是虞孝仁是真正的涉案人員而已,晉王雖然很有嫌疑,可卻也沒有足夠的證據。而現在高潁一句話,暫時不定楊廣的罪,卻等於讓楊廣一直背著這個嫌疑。更加要命的是,高熲還藉著這個機會,要讓楊廣避嫌。
臨陣換帥,雖是兵家大忌,可總好過幾十萬人馬失控的好。
讓楊廣暫時呆在京師,正好合適。這個時候,楊堅也不放心放楊廣回揚州了,更不放心這個時候讓他繼續統帥北伐幾十萬大軍。
組織了下思路,高熲道:「臣以為,眼下暫時不宜先下結論,還是當多給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衙時間審理追查此案。一個虞孝仁也只是說明晉王有嫌疑而已,並不能就認定晉王有罪,還應當搜尋更多的證據才能下結論。不過,出於對晉王的保護,臣以為晉王眼下還是應當避嫌,在沒有進一步的調查結果證明晉王與刺案無關之前,晉王當先暫時留在京中。」
所謂避嫌,聽起來好聽,但實際上卻要等於要軟禁楊廣,剝奪他手上的實職權力。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