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認祖歸宗

三個人在屋裡哭成一片,讓屋外的高仲明和丫鬟很好奇,高仲明敲敲門,在外面問道:「叔母,發生什麼事了嗎?」高韓氏抹著眼淚說道:「沒……沒事,你們別進來。」於是拉起跪伏在地上的徐隆之道:「孩子,你受苦了,起來吧,快起來。」
徐隆之誠懇的說道:「學生自認沒有經歷太多世事,從小我刻苦讀書就是為了有天能考取功名,即便渤海高氏如今真的是大門大戶的人家,雖然攀龍附鳳是每個人走向成功的捷徑,但是沒有能力,你攀附任何人最終都會被遺棄。與其這樣還不如自己發奮讀書,雖不敢說一定能換來功名祿利,但是自食其力也能讓自己活的理直氣壯心安理得。別人也不敢瞧不起。」
高隆之趕緊在門外畢恭畢敬的行禮道:「回叔母的話,侄兒來給您請安的。」高韓氏趕緊讓丫鬟開門,請他進去。高仲明無奈的瞪著他進去,只能在門外干著急。高隆之在房裡陪著高韓氏說了會話,過了一會只見丫鬟進來捧著一籃鮮花道:「老夫人,姨太太徐娘又給您送來一籃子的鮮花。我給您放香爐的桌子上了。」
高韓氏笑呵呵的讓他們免禮起身,然後盯著徐隆之看,看的他都有點不自在,丫鬟上完茶就退下去,徐隆之覺得今天這個貴人就是那天在齊王府門口遇到的老夫人,正要轉頭對老夫人今天邀請自己發出疑問,只聽高韓氏直截了當的問道:「聽說徐公子的祖上是渤海高氏一族的?」
這天按照常例,徐隆之來到齊王府給高韓氏請安,忽然偏門出來一個女子的身影讓高隆之覺得十分熟悉,剛追出門口就看見那女子領著兩個丫鬟朝別院走去。高隆之轉身問門子道:「敢問大哥,剛https://www•hetubook.com.com剛出去的那位夫人是……?」門子朝他看了一眼道:「這你都不認識?老爺最小的姨太太,徐娘夫人。」高隆之若有所悟的哦了一聲。門子心想你丫的天天在內府和老太太等眾女眷碰面卻不認識這個徐娘,誰信啊。
此時他只想放聲痛苦宣洩內心的苦楚,連蕙娘都無法觸碰的心靈深處。高韓氏看著他如此號啕大哭也跟著抹眼淚,老人的心就是這樣軟,高歡天天忙得暈頭轉向,鮮有時間陪伴她,高琛又不爭氣被高歡遠調邊疆。雖然心裏不忍心但是為了高琛的未來,做母親的只有把所有的母愛和憐惜都深埋在內心裡,好在平時兒孫滿堂環繞膝下讓她多少緩解了些苦楚,可是此時此刻看著趴伏在自己腳下的徐隆之,她添犢情深理所當然的在內心把他幻想成自己的小兒子高琛。
於是從這天起徐隆之搖身一變成了高韓氏的子侄輩,高樹倒是對這個遠房表親不甚熱情,表現的平淡無奇,這就是他和徐隆之兩人羈絆不到位,產生不了親密的情感導致。婁明春和采凰她們對這個年輕的小夥子也十分熱情,論起輩分來這個小夥子都要喊她們一聲嫂嫂。高仲明對這個突然冒出來的渤海高氏的遠親有著警惕感,總覺得徐隆之是個騙子。
高韓氏一聽某某的名字立刻恍然大悟道:「沒錯,沒錯,那是阿樹(對高樹的愛稱)遠房的一個叔公,聽說他們一家早在三十年前就舉家南遷到淮南,後來就失去消息了。」楊休之摸了摸下巴說道:「那就對的上了,這小夥子有個大哥二十多歲,正好對上。」高韓氏還是有點不信,這些年也不是沒有人冒充高家的親和*圖*書戚,可是都是冒充居多,不過這些假冒的親戚大部分都是在鄉下偏遠地區,不敢來鄴城和他們相認。但是想徐隆之這樣說出自己的出處主動要找他們相認的真的沒有過。所以高韓氏道:「你把那小子請來別院,我親自去問問,看看是不是他在胡說。」楊休之連忙點點頭。
楊休之低聲神秘的問道:「老夫人,您還記得那天有個在王府門口告御狀的年輕人嗎?」高韓氏若有所思的說道:「好像有這麼個人,我想起來了,有這回事,怎麼了?」楊休之繼續說道:「這個年輕人說自己是渤海高氏的一族子弟。」老太太聽到渤海高氏眼珠子都亮了,高樹祖籍就是渤海的,高樹的祖父後來轉任六鎮之一的懷朔軍將,一家子才搬來這蠻荒之地,後來聽說渤海的高氏一族大部分死於戰亂,或逃難到南梁去了,這渤海高氏的名號已經有幾十年沒人提起了。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有時就這麼奇妙,平時冷若冰霜只是因為情感未到時候,當兩人之間因為某些原因產生了羈絆那關係就會瞬間升溫,到達一個讓人不可思議的地步。比如說有些人並不認識,可是在酒吧一起喝酒,因為一個妹子就幫忙一起打群架,從此後兩人變成了鐵哥們,這就是羈絆。羈絆有很多種,有愛情,有親情,有友情。但是不管處於哪一種羈絆,兩人之間的情感流露都是真的。
高韓氏聽完徐隆之的解釋,不住的點頭,等他說完后才問道:「既然已經是多年不走動的遠親,找到他們你又能怎麼辦呢?」徐隆之回答打:「學生原本無意攀親,但是如果高氏一族能念在我母親的面上,幫我找到哥哥一家團聚,那就得償所願,也不枉父親臨終所託。」https://www.hetubook.com.com高韓氏步步緊逼道:「那如果渤海高氏如今是達官顯貴,你就沒有別的什麼想法?」
徐隆之趕緊起身回話熬:「回老夫人的話,學生的祖上不是渤海高氏的,是學生的母親家是渤海高氏一族。」高韓氏聞言又問道:「哦,但不知你母親是渤海高氏的哪一支?」徐隆之恭敬的回答道:「回老夫人的話,學生的母親是渤海高氏某某旁支,先前居住在山東,後來外祖父家舉家南遷到淮南,當時由於經濟困難加上是外族南遷,所以就依附於我的祖父家,靠種田務農為生,後來我祖父和外祖父商議將我母親許給了我的父親徐某某,可是母親再生下我們姐弟三人後就去世了,父親半年前也病故,臨終前告訴我們如果遇到困難可以找渤海高氏一族,原本我家靠著祖上陰德不用別人的幫襯就可以過得很好,這不是遇到我哥哥被奸人所害,傾家蕩產家破人亡,哥哥上京城來告御狀卻從此杳無音訊,學生迫於無奈才想到要找渤海高氏。」
他回身進到府里,心裏總是再想這個徐夫人的事情,他從小心裏地的那個人會不會是這個碰巧也姓徐的女子呢?這是高仲明看著他,皮笑肉不笑的說道:「喲呵,你倒是一天來的比一天勤快。怎麼著今天給老婦人請安?」高隆之知道這個人心裏討厭自己,但是他不和他計較,當下也十分客氣的說道:「還請高兄通稟一聲,就說隆之來給老夫人請安。」高仲明橫眉怒目的正要嘲諷他幾句,這是高韓氏在裏面說話了:「是隆之來了嗎?」
老太太似乎對這鮮花不感什麼興趣,隨口道:「這個徐娘啊什麼都好就是不理解我的喜好,都說了好多次我不喜歡這些花啊草的,她還和圖書是不聽,把我這個老婆子屋裡搞得像個姑娘的閨房似的滿屋飄香。」說著高韓氏似乎想起來什麼,乾笑兩聲。丫鬟也笑著說道:「嗨,老夫人哪,我看著鮮花沒什麼不好,擺在你屋裡頭顯得活氛不少,您襯著這些鮮花看上去都顯年輕不少呢。」高韓氏不好意思的看著高隆之笑罵道:「小丫頭就會巧嘴,罷了罷了,花啊隨你喜歡想擺哪擺哪吧。」
當然事後高韓氏也確實讓楊休之去暗查徐隆之的底細,再確認了所有關於徐家的事情后才肯定了徐隆之的身份沒有造假。為了表示親密高韓氏甚至要徐隆之改姓高,稱為高隆之,也就是後來北齊朝名聲鵲起的四大權貴之一。
如今卻有人舊事重提的把這事搬出來,難道是有人想和高歡攀親戚故意假冒?那也不對,即便要假冒也不用費力氣去冒充幾十年前的遠親,找個近親旁支冒名頂替既方便還不容易穿幫。高韓氏低聲問道:「那小夥子有什麼證據說他是渤海高氏的後人?」楊休之回答道:「那倒沒有,不過他說他的而母親是某某的女兒,這人是渤海高氏一族的嗎?」
第二天上午徐隆之被楊休之帶到一處豪宅里,他十分納悶的問楊休之道:「大人,你說今天有個貴人要見我,還跟我的家族身世有關?」楊休之摸著下巴坐在椅子上含笑點頭。徐隆之有點納悶,心道誰要見我,還跟我的身世有關?這時高韓氏從後院出來了,楊休之和徐隆之兩人趕緊起身對著老夫人行禮。
高韓氏和楊休之以為他被前面幾句話嚇傻了,當即楊休之拉了拉他的衣袖道:「徐公子,徐公子?」徐隆之這才反應過來,撲倒在高韓氏面前放聲大哭,他畢竟還是個半大不小的孩子,十七歲我們都還在念高中,和*圖*書被父母呵護,他卻因為父母雙亡失去家庭而不得不獨自面對所有壓力和挑戰,無法退縮他只能硬扛著往前進,隨後的幾次被毆打成傷,牢獄之災都沒有讓他退卻,可是此刻他看見慈祥的高韓氏,心裏對母親的思念和無比多的委屈讓他的情緒在這一瞬間爆炸。
徐隆之對答如流才思敏捷,往往回答的讓楊休之會心一笑,這個年輕人的確不簡單,看似文弱卻傲骨錚錚,而且十分聰慧,做事大胆心細。這時高韓氏才說道:「孩子,不瞞你說,我就是渤海高氏的族人,按輩分來說你還要叫我一聲大娘,我家老爺和你母親是同輩人。」徐隆之聞言愣住了,他此刻心裏十分複雜,不知道是該喜還是該哭,想想自己這幾個月受的罪,在想想哥哥的家破人亡,心裏的委屈無處傾訴。可是眼前這位老夫人說她就是渤海高氏的族人,也就是說這齊王和自己是親戚。這天下最有權勢的人和自己是親戚,你們想想那是什麼感覺?
楊休之在一旁也是熱淚盈眶,這場面讓他想起家鄉的雙親,也是這個時節,也是這樣的天氣,他的父母在家可好?是不是每時每刻也在思念遠方的遊子。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多麼形象生動的畫面,怎能不讓人內心觸動。此刻他從內心來說已經把徐隆之當做自己的兄弟看待。
這幾句話說的連一旁的楊休之都頻頻點頭,高韓氏看著這個比高琛小不了幾歲的徐隆之,心裏莫名的疼愛,這孩子真是懂事,年紀雖小卻敢挑大樑勇於承擔家庭重擔,哥哥失蹤嫂嫂離家,自己年紀還小卻敢上京告御狀,從這些方面來看,徐隆之確實膽氣過人,楊休之對他的才氣有點興趣,當場問了幾個于寫文章方面的問題。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