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南疆風雲
第四百七十八章 徐光啟

而且當初他南下的原因還有一條更重要的,那就是陳龍正自己只是一個秀才,還不是舉人。
而舉人以上的文人,分作兩部分,一部分單純是為了過上好日子,為了家裡面獲得土地,減免賦稅而讀書,並不是為了其他的事情,這些人大多都成為了鄉紳豪強。
蕭如薰這才被逼無奈選擇了投奔他的南洋海商子弟來做官,這些海商子弟讀書識字,做過生意,比較精明,關鍵是無處可去,只能來緬甸,勉強算是可靠,這才勉強構築起了緬甸的官僚體系。
這樣一個實幹型的一心為國的人才,還能走到政壇最高峰,在整個明末尤為可貴,可謂是上天留給明朝的一大希望,但是這希望到底沒能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現在蕭如薰手底下都極度缺乏官僚,袁黃為此不得不付出雙倍努力協助蕭如薰處理政務。
陳龍正開口道:「您說過,在南京城有一位很欣賞您的南京兵部尚書葉夢熊,您為何不通過葉公的關係尋找一些和-圖-書可用的人才呢?」
說到底,蕭如薰手下真正的文人人才只有一個袁黃,正兒八經的進士,在朝廷當過官,和蕭如薰在朝鮮結緣,認定蕭如薰有救時之能,這才不惜動用自己的名望在家鄉為蕭如薰招募人才。
陳龍正皺眉道:「徐光啟?這是何人?竟能得到葉公的看重?那豈不是仕途大盛?他會願意來緬甸嗎?」
蕭如薰笑了笑。
徐光啟的為人處世和他們格格不入,但是勢單力故,無法抗衡他們,只能屢次辭官歸隱,花費大量時間在實幹和著書立說上。
「蕭侯,有些話,屬下也不得不說,雖然舉人不願意來緬甸追隨您,但是,您也未必要盯著舉人進士不放,有些人才,未必是舉人未必是進士,甚至未必是秀才,但是就是很有才華,這樣的人,您也應該去多多尋訪。」
可是,再大的名望也敵不過現實,慧眼識英才的人太少,大多數人都選擇按照既定的道路走下去,讀書,科舉https://www.hetubook.com.com,進士,做官,沒有別的想法。
徐光啟的確中了進士,甚至還是庶吉士,最後才做了首輔,但是蕭如薰也知道,徐光啟的官途相當不順,相當的坎坷,他和朝中主流勢力不合拍,他想要實幹,而朝廷主流卻要大興政治鬥爭。
雖然在陳龍正的眼裡,緬甸根本不是這個樣子,甚至是有別於中原的世外桃源,每個人在這裏過的日子比在大明內地過得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要不是袁黃言辭懇切的勸說,他也不會來,也不會像現在這樣發自內心的認同蕭如薰成為自己的主上,自己是他的幕僚。
緬甸是什麼鬼地方?
徐光啟堪稱是明代末期最偉大的一員幹吏,一位實幹主義的幹才,也是救時宰相,在崇禎年還出任過內閣首輔。
大明朝的科舉制度好啊,一舉把文化人的有能耐的全給籠絡了,蕭如薰一介武將,本就受歧視,就算打出了個萬曆第一名將的名號,也不管用,文人照樣看不https://m•hetubook.com•com起你。
識人之明並不是每個人都有。
而且關鍵的是,蕭如薰在大家眼中是被「發配」到邊疆戍邊的,而不是他自己主動來的。
東林黨主流只知道政治鬥爭,於國策卻沒有半點意見,最後成功坑死大明。
徐光啟來或不來,蕭如薰沒有任何把握,一切只能看天意。
蕭如薰是武將,想招募文人幕僚倒不是太難,但是大明境內但凡有些能耐的文人都是舉人功名以上,秀才和連秀才都不是的讀書人裏面,還真找不到一兩個有能耐的。
「我何嘗不知道多多尋訪呢,但是,我是武將,又在戍守邊關,尋常人等一聽這兩件事情就已經打了退堂鼓,秀才都找不到,何談舉人進士呢?能得袁公輔佐,已經是我之大幸,但是袁公年歲已高,我總需要為他尋找一些可以培養的年輕人來幫他分擔壓力,但是就是找不到啊!」
中華自古不缺人才,奈何人才都不到緬甸來,平心而論,陳龍正最初要來緬甸,完全是因和-圖-書為老師袁黃相招。
蕭如薰開口道:「我找過葉公,葉公給我推薦過一個不錯的人才,叫做徐光啟,但是他今年才中了舉人,正準備去北京參加會試,我寫了一封信,派人去京師尋他,之後如何,我也不知道。葉公對我說,他對徐光啟提了一下緬甸的事情,徐光啟倒沒說什麼不好,只是說自己想去會試看看,所以我打算明年等消息,若他中了會試,我也不去了,但是若他沒中,我倒要去見見他。」
徐光啟是何等人也,現在的陳龍正自然不知道,但是蕭如薰卻很清楚的知道。
對於缺少人才這一點,陳龍正也沒有辦法。
蕭如薰手上的錢也不知道有多少,緬甸也不知道有多繁華,但是在中原人眼裡,緬甸就是流放地。
蕭如薰不住的嘆息。
而另外一部分志向遠大的自然也會選擇繼續讀書考科舉,將來做大官。
蕭如薰給他的信裏面寫著——京師是一個巨大的漩渦,有無數機遇,也有無數足以威脅他的生命的危險,更關鍵的是,此時此www.hetubook.com.com刻的京師,危險大過機遇,他若要想實幹興邦,在目前的京師是做不到的。
流民走投無路,朝廷又擔心流民造反,這才想辦法把流民給送到緬甸去,在讀書人眼裡,緬甸就是和以前那些發配到雷州之類的地方差不多,是流放地,山窮水惡,誰願意來啊?
蕭如薰稍微透露了一點兒自己為什麼選擇南下緬甸而不回京師爭取京營統帥的原因,希望腦袋清楚認識弊端的徐光啟能夠明白他的意思,多少考慮一下,不要一門心思釘在京師,而失去一個可以讓他大展拳腳的地方。
袁儼雖然是舉人,但是之前一次考試沒考上進士,而且袁黃認為袁儼的性格太直,不適合在大明官場生存,就讓他一起來緬甸給蕭如薰當幕僚,耳提面命,才培養出了現在威震仰光二十萬黎庶外商的袁市長。
凡是舉人,就沒有窮的,誰也不缺一口飯吃,就算考不上進士,當一地豪強,坐擁千萬畝良田,吸食帝國的血液,舒舒服服的,別提多快活了,誰願意跟你在緬甸吃苦受罪啊?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