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攻城器械再重要也不如人重要。
葉臣應了一聲,快步離去安排騎手前去樂陵、海豐了。
這是怎麼回事?難道豫親王跑了?
鄭芝龍!那可是鄭芝龍!
……
「先把船開到福建吧,到時聽某的差遣。」
照這樣下去至少還得有個七八日才能到福建。
遇到騎兵踏營,勇士一樣會流血,一樣會受傷,一樣會死亡。
一短兩長,這是要退兵嗎?
難道勒克德渾真的被鑄成了銅像?
多鐸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恐懼。
能夠親眼見證明軍的大勝,使朱慈烺覺得十分幸福。
他們沒有聽錯吧?
除了這種可能多鐸實在想不出其他理由。
七日後海船停靠在了泉州府。
當然這其中也有聖上御駕親征鼓舞士氣的原因。
這也給了明軍喘息之機。
二人率部與多鐸匯合后,多鐸又整編了逃散的蒙八旗,這才算是恢復了元氣,心裏有了底。
雖說還有天佑軍,滿八旗,但清軍對明軍至少在數量上已經沒了絕對的優勢。
在沒有摸清明軍的虛實前多鐸不會再貿然進攻,天知道會不會又突然從哪裡殺出一支騎兵。
一開始吳二鬍子之所以不願意去福建是因為根本得不到什麼切實的利益。
當然,真要是和這樣一個海寇打交道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在奏報中看到對戰爭的描述和親身經歷完全是兩種感覺。
人性都是自私的。
原本多鐸是想休整一番再重新殺回去攻打德州的。但現在看來該是得從長計議了。
「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何況情況也沒有壞到那個地步。
大清還是擁有陝西、山西、河南、北直隸等關內諸省。
八旗都是勇士,但勇士也不是鋼鑄鐵打的。
再這麼耗下去恐怕士兵們就得餓肚子了。
耿仲明的情況也差不多,在接到調令后第一時間退兵往德州趕。
而且明軍是從中軍本陣西邊衝出來的,而西邊……應該是臨清的方向啊。
二來八旗軍損失不大
和*圖*書,等他們重整旗鼓正面對決高傑所部占不到什麼便宜。
吳二鬍子自然是繳納了大量銀子才獲准停靠在岸。
現在看來分兵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只是這是多爾袞的布置,大家都深信不疑。
饒是如此他也沒有立即下令猛攻德州。
這樣就給人一種慌亂潰敗的感覺。
「老夫人,有人來求見您。」
如果說臨清的明軍趕來增援豈不是說勒克德渾打了敗仗。
……
雖說糧食是個問題,但緊吧緊吧也是能湊合過的嘛。實在不行還可以到草原打劫蒙古各部,以及去敲朝鮮一筆竹杠。
這種時候不能再分兵了。繼續分兵下去多鐸覺得清軍會被各個擊破。
只是這支明軍是怎麼突然冒出來的?
「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清軍拔營往北退去。
葉臣十分驚訝的疾呼。
「王爺,早做決斷吧。」
如此看來拿不拿下山東便不那麼重要了。
多鐸突然決定退兵撤回北直隸當然不是一時頭腦發熱,而是他得到消息阿濟格並沒有攻打湖廣。
顯然這老宅已經有些年頭了,濕潤的海風吹得木門都有些朽爛。
那裡有帥旗在,往那裡靠准沒有錯。
吳二鬍子聲音有些發顫,呼吸都變得急促了不少。
吳二鬍子狠狠打了個噴嚏。
王先生一字一頓道。
多鐸順著他的聲音望過去果然看到數千騎奔騰而來。
過了片刻,屋門吱呀一聲被推開,一個滿面皺紋的老太太拄著拐杖走了出來。
王先生上前敲了敲門,過了良久才有一個老嫗來開門。
韃子竟然退兵了!
多鐸不可能停下來等八旗兵歸位,必須先行一步。
八旗兵的心態各不相同。有的長鬆了一口氣,有的隱隱有著不甘,有的則是竊喜。
王先生上岸之後第一站自然是前往洪家老宅。
「派人去叫孔有德、耿仲明,叫他們速速率部來見本王!」
而且這移動的速度還並不慢!
還不如趁著八旗和-圖-書軍潰敗的機會把紅衣大炮、投石機等攻城器械全部繳獲。
吳二鬍子想不出鄭芝龍有什麼理由降清。
事實上八旗主力並沒有太過折損。
高傑也感到很驚訝。
繞過舟山群島后吳二鬍子所乘坐的海船遭到了不小的風暴,疾風驟雨下海船差點都傾覆。相較之下染了風寒也就不算啥了。
這鬼天氣真是叫人捉摸不透,前一刻還晴空萬里,后一刻就電閃雷鳴。
洪承疇的父親雖然已經離世,但母親還健在。他此行的目的之一便是幫洪承疇把老母接回北京。
讓他感到欣慰的是清軍的減員情況並不嚴重,至少還有八九成的兵力。
這老嫗顯然不是洪母,因為看年歲也就是五六十歲,而洪母已經年過七十了。
大明還是有希望的啊!
只要人在希望就在,多鐸認為自己的決定沒有太大的問題。
該何去何從?
他和多爾袞的考量不一樣。
多鐸越想越覺得有道理,也是越想越怕。
這次是真真切切的退兵,而不是什麼計謀。
沒有人說的清韃子是怎麼想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場仗他們打贏了,山東守住了!
即便最終被迫退出山海關,還京瀋陽這日子不也是照樣過嗎?
王先生大喜。他連忙向前一步到:「洪老夫人,我是您兒子的長隨。洪大人此番特地派我來接您到北京享福吶。」
帥旗……動了!
「奴才遵命!」
沒有阿濟格在湖廣牽制明軍的精力,僅憑多鐸這十萬人是難以啃下山東的。
好在接觸鄭芝龍並招降他的事情不用吳二鬍子來做,他只需要負責把船開到福建即可。
但本能還是告訴他們要儘可能的往帥旗的方向靠。
此時清軍在全力攻城,中軍十分空虛薄弱只有千人左右。
「是誰啊?」
當然多鐸退兵還有一層考量那就是糧草不多了。勒克德渾所部糧草悉數被燒就不用說了,多鐸麾下軍隊對糧草的消耗也是極大的。
洪老夫人先是一愣,隨和圖書即破口大罵道:「這個不孝的畜生啊!我七十多歲了,他教我到旗下去當老媽子?你叫他來,你叫他親自來吶!我要親手打死這個不孝的畜生,替天下人除害!」
就這麼折損了大半,對清軍實力的影響是巨大的。
「王爺,明軍,是明軍!」
之後鄭芝龍更是神奇的洗白,接受朝廷招安成為一名大明將領,一路官運亨通做到了南安侯、福建總兵的高位。
這真是一頭豬啊!
但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
而看明軍的騎兵至少也有幾千上萬,這麼多騎兵沖陣怕是抵擋不住啊。
百無聊賴之下吳二鬍子遂選擇回艙睡覺。
多鐸感到痛心疾首。
朱慈烺自然是感到欣慰的。
帥旗竟然動了!
於是乎奇怪的一幕發生了,多鐸的中軍在跑,跟在後面的是八旗精銳,而在最後的是高傑統率的明軍。
他們抓緊時間加固城門,填補城牆缺口,將大量石塊順著馬道搬到城頭。
一來八旗軍都是騎兵,且坐騎都是上等的蒙古馬,單比腳力爆發力明軍坐騎不是對手。
其實這是因為戰場上信息溝通不暢造成的。
可過了沒多久,讓明軍士兵感到驚訝無比的事情發生了。
而之後八旗兵的反應也沒有錯。因為他們聽到了海螺號聲,聽到了退兵的命令。
「此話當真?咱真是要去勸降鄭芝龍的?」
尤其是滿八旗精銳,每一個都是十分珍貴的。
原來韃子也不過如此,只要他們上下一心,韃子也沒有什麼可乘之機。
……
作為一個海盜,吳二鬍子對鄭芝龍自然是很敬畏的。
在甲板上站的時間久了,海風吹得他有些頭疼。
號角聲變得越來越急促,他們終於確信不是自己聽錯了,而是真的要退兵了!
多鐸十分艱難的從嘴中擠出這兩個字。
她把那王先生讓進院子,一邊在前面引路一邊嘆聲道:「難得還有人記掛著老夫人,自打崇禎十五年這個家就敗了。」
聯想起德州城頭那尊銅像hetubook.com.com
,多鐸深吸了一口氣。
二人雖然都是漢人藩王,但十分清楚他們不過就是兩個高級奴才,主子有令他們怎敢不從?
主將被擒,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敗仗了,而是慘敗啊!
難道說這支明軍是從臨清趕來的明軍?
多鐸跑了良久終於感覺到了安全。
好在這筆錢不由他來出,不然他還真要肉疼死。
多爾袞志在天下,多鐸卻是覺得哪怕回遼東老家也沒啥不好。
一直沉默的王先生突然變得健談起來,侃侃而談吐沫星子四濺。
這個海盜頭子的經歷可謂傳奇,每每在別人以為他要丟掉性命時總能神奇的化險為夷。
「撤……撤軍!」
這簡直是所有海盜的夢想啊。
他們迅速撤離向中軍靠近。
低沉的海螺號聲再次響起,猛攻城頭的清軍為之一愣。
吳二鬍子走到甲板上朝遠處望了望,除了汪洋還是汪洋,連陸地的影子都看不到。
王先生的面色有些難看,卻也沒多說什麼,跟著老嫗走到一處屋子前。
若不是聖天子親臨山東,明軍也難如此精誠團結。
「阿嚏!」
是被明廷冊封為南安侯,授予福建總兵官之職的鄭芝龍!
如果能夠替清廷招降鄭芝龍,那麼功勞簿上他自然會被重重記上一筆。
福建是鄭芝龍的地盤,而泉州府則是鄭芝龍的老巢。
多鐸看到明軍衝擊中軍本陣第一反應肯定是跑,因為僅僅靠千八百人他不可能攔得住明軍的衝鋒。
只是可惜那些被拋下的大炮、投石機了。
他停下來豎起帥旗重整旗鼓,清點兵員。
吳二鬍子也被他描述的美好前景誘惑了。
葉臣在一旁恭聲勸阻道。
可是讓他們感到驚訝的事情發生了。
八旗軍竟然被明軍追著跑!
……
不過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現在多鐸必須按照自己的節奏來辦了。
王先生陪著笑臉道:「某想求見洪老夫人。」
「當然是真的!我家老爺雄經偉略,早就把一切計劃好了。吳三當家,這可是為大清建功立https://www.hetubook.com.com
業的絕好機會啊。若是把這件事辦妥了,榮華富貴還不是手到擒來!」
他咽了一口吐沫,舔了舔有些乾裂的嘴唇,和聲道:「我能做些什麼?」
八旗子弟們不願意相信這個事實,他們敬仰無比英明神武的豫親王怎麼會逃跑呢?
高傑命人追擊了一陣便不再追了。
那些綠營軍也就罷了,可漢八旗、蒙八旗可是清軍的精銳。
清軍雖然後來沒有再圍城,可也在嚴密監視著四面城牆的動向,並沒有發現明軍殺出啊。
八旗兵的執行力還是很強的。除了充作先鋒的覺羅巴哈納統領的正藍旗,其餘各旗受到的損傷都不算太嚴重。
總之車到山前必有路,多鐸就不相信拿不下山東這日子就沒發過了。
……
清軍攻打山東其實就是三板斧。三板斧過後沒有佔據優勢便很難了。明軍可以調動湖廣、南直隸的軍隊增援山東,源源不斷生力軍的湧入可以徹底改變戰場的局勢。
洪家老宅並不好找,王先生按照地址找了好幾遍都沒能找到,最後還是詢問當地的百姓才找到具體的位置。
在海上睡覺是消磨時間的最好方法。
他領奉皇命增援德州,本是做好了血戰一場的準備,誰曾想多鐸竟然像只兔子一樣的跑了。
……
要知道清軍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重新趕製出投石機的。至於紅衣大炮更是稀缺貨,除非孔有德增援德州,否則多鐸只能對著城牆乾瞪眼。
整個泉州外海被鄭家水師封鎖的密不透風,任何敵船靠近都會被集中猛攻。
雖說退兵很可能引發多爾袞盛怒,但多鐸不在乎。
孔有德正打的興起,卻接到了多鐸的調令,稀里糊塗的退兵往德州進發。
明軍士兵們無不喜極而泣,有的相互抱在一起嚎啕大哭起來。
他們判斷這是一場拉鋸戰,短時間內很難分出勝負。
那老嫗愣了一愣,用略帶沙啞的嗓音說道:「你跟我來吧。」
……
如果硬要指出有什麼問題的話,那就是無法做到戰場上的及時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