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戰聲煙塵里
第五十章 忠節

晉人的援軍浩蕩而來,既見胡軍退卻,便也不入戰場,就在北方紮營下寨,與裴該本陣呈犄角之勢。因為其實郭默帶來的只有數千步騎而已,主力以及輜重尚且遠遠地落在後面,加之遠來疲憊,即便胡軍不退,他也不敢直接衝殺過來。
韋忠還是頭一回見到這位河東耆老,細一打量,就見呂鵠六七十歲年紀,長相甚丑,一張臉跟風乾菊皮一般,頭髮、鬍子稀稀拉拉的,都快要掉光了。老頭兒氣色很糟糕,是被兩名美婢攙扶著入座的,倚著靠幾,喘了好一陣子的粗氣,才哆哆嗦嗦端起酒盞來,朝向韋忠:「且、且為韋大將軍壽。」
想當年呂虔擔任徐州刺史的時候,用琅琊名士王祥為別駕,極為器重,后得一刀,工匠相之,說配此刀者必登三公之位,呂虔就以之相贈王祥,對他說:「苟非其人,刀或為害。卿有公輔之量,故以相與。」王祥反覆推辭,呂虔強之使受。後來王祥臨終之時,又將此刀傳於其弟王覽,說:「汝后必興,足稱此刀。」
他倚仗的就是河橋,再如何殘破、狹窄,難容大軍,難道真逼急了,我領著幾百上千人還登不得橋,逃不回河東去嗎?這還不能算徹底失敗呢,我就先逃了,留下誰人可以統籌大局?即有絲毫勝機,也都等於拱手讓人了。
呂鵠一開始還肯側耳傾聽,到這會兒實在忍不住了,插嘴道:「誠然,司馬氏得國不正,史筆煌煌,料是逃不得一個『篡』字。然而皇漢將來,恐怕也脫不得一個『叛』字吧?劉元海本亦晉臣,則若趙高、章邯之叛秦,秦雖暴,若非項、劉,難道能服天下么?
韋忠心說不管你提這些問題是好心是歹意,我總得跟你把話說明白嘍,要你知道大義在皇漢一方,以顯我忠臣之節。於是耐著性子,一字一頓地解說道:
呂鵠笑一笑,說:「豈敢,豈敢,小老唯于大將軍之行事,不甚分明,故而請教一二罷了。若大將軍所行合乎聖人所教,天下大義,我呂氏自當恭附m.hetubook.com.com驥尾,任憑大將軍驅策。」
韋忠聽呂鵠之言不善,幾乎句句諷刺,便即正色道:「先生慎言。即便天子有過,臣下實不當揚其惡,而當進諫言,並謹執臣道,以利國家。今天下未定,諸夷擾亂,我等更應忠悃為國,共度時艱!」
韋忠也端起盞來,卻道:「我等當為天子壽。」
甄隨朝裴該一拱手,訕笑道:「既殺胡將,前事不必再提……」裴該呵斥道:「兵刃上用險,其險不過及於一身,若在將兵上用險,必有覆師敗陣之事!汝難道還不警醒么?今若無裴熊相助,恐汝不得全身而回!」
他仗著一腔凜然正氣,僅僅帶了部曲十數人,就直奔了呂氏塢堡。呂家倒是挺客氣,開門相迎,並且擺下酒宴,呂鵠親坐主位,款待韋忠。
韋忠聞言,不禁把臉一沉:「先生此為何意啊?今日請某來,是為當面責我的么?」
韋忠答道:「天子富有四海,稍稍寄情于醇酒婦人,也屬正常……分列有司,百僚各安其位,自不必天子事必恭親……」
呂家入晉后仕途並不顯達,但其靠山強橫,故而才能在河東繁盛之地立足。
韋忠正色道:「自然是我皇漢麒嘉天子。天無二日,國無二君,豈有他哉?!」
呂鵠略略一皺眉頭,以手撫耳,打斷了韋忠的話:「小老耳聾,聽不分明,大將軍適才雲,天子勤謹,不知所言是哪位天子啊?」
轉回身來,指揮晉兵,將入壘的胡卒逐一分割、包圍,很快便堵上了缺口——主要是馬忠被殺,胡氣已奪,即便是生力軍也無心再戰了。
於是劉粲便命喬泰撿選五百健卒,待至深夜,前去偷襲郭默營壘,劉雅率部從后策應,若然喬泰得手,便可一舉摧破郭默軍,先斷裴該一條臂膀。隨即他寬慰眾將,說:「我前此已命韋鎮西調動舟船,來會蒲津,若待其來,糧秣也可供應,後路也可保障,士氣必振,再與晉人決戰,尚有勝算,卿等勿憂也。」
韋忠想要去和_圖_書見呂鵠,屬吏都雲不可,說那呂老頭素來對朝命陽奉陰違,其心叵測,大將軍此去,恐有不測之禍。韋子節昂然道:「我為國家,生死不避,豈懼禍患?!」隨即又耐心向屬吏解釋,說有柳氏兄弟緩頰,呂鵠就算最終不肯合作,也必不敢拿我如何,況且他一行將就木的老朽,豈有叛反的膽量啊?
甄隨狡辯道:「裴熊那一箭,須是未中……」眼瞧著裴該眼色不善,趕緊拍馬屁:「幸虧大都督明見萬里,遣裴熊相助末將,雖未中的,卻也……勉強可以分潤一些功勞……」話未說完,忽聽胡陣中響起了鳴金之聲。
喬泰建議說:「晉人遠來,忙於立壘,必然疲憊而不設防,可以嘗試夜襲。」
因而韋忠想要經營蒲坂,將此處作為劉粲西征關中新的後方基地,是不能不跟地頭蛇呂氏打交道的。不過此前他多次請求與呂鵠相見,都遭婉拒,此番通過解縣柳氏兄弟關說、再請,呂鵠終於鬆了口,才請韋忠至其塢中一晤。
在郭默想來,我把「騏驥營」都先撒出去了,倘若還不能御胡,導致大都督慘敗,那即便我率部趕到,也于戰局無補,難以回天啊。但是能不能救得下大都督是技術問題,主要看北宮純等人,不看我;是不是急著去救大都督,那就是政治問題了——我即便身為主將,不能伴隨騎兵,第一批趕到,也絕不可過於落後。
韋忠聞言,臉色不禁有些尷尬,急忙敷衍道:「傳言不可盡信……」
因此他揀選精銳,虛張旌幟,偽裝主力,緊隨於「騏驥營」之後便趕到了戰場附近,當即下寨立壘,遣人去向裴該致意。裴該明知頻陽之兵,抵達者尚不足半數,也不說破,鼓舞士氣道:「我軍大合,破胡必矣。奈何今日天晚,夕陽將落——暫且休歇一夜,來日破敵!」
屬吏說既然如此,您多帶兵馬去吧。韋忠搖搖頭,說:「若盛陳兵馬,反使呂鵠疑我有相攻之意,不敢相見;況河東兵本不多,即出四五千,亦難攻和_圖_書克呂氏塢堡,何如我孤身前往,以大義說之,必教呂鵠拱手臣服。」
劉粲咬牙道:「我豈可棄此十萬大軍,率先而遁?!」眾將反覆勸說,劉粲擺擺手,說不必多言——「即便置身死地,尚有望能得後生,況我軍猶比晉人為多,豈有戰方一日,我便先遁之理啊?若待局勢實不可轉,再與卿等共走不遲。」
「晉與皇漢豈可相提並論?司馬氏以篡僭得國,其位所來不正,司馬炎刻剝黎民,司馬衷昏庸無能,遂使諸藩造亂,生民塗炭。我皇漢光文皇帝承運而起,弔民伐罪,以伐篡晉,上繼漢統,下安夏、夷,其德至大,其功至高,某以是而臣之,甘受驅策。可惜光文皇帝天壽不永,殆及今上,雖破洛陽,卻因勝而驕,乃使國事略有挫遲。當此際,正忠臣烈士奮勇之時……」
呂鵠點點頭:「善哉,大將軍之言,使小老知世間實有忠臣也……」可是不等韋忠謙遜幾句,他卻又說:「請教,昔日晉天子無德,諸藩擾亂之時,大將軍尚為晉人,為何不肯謹守臣節,進獻雅言,以與裴、張二公共度時艱呢?」
劉雅等人就建議,皇太子殿下不若趁夜過河,先歸河東去吧。劉粲瞠目道:「卿等以為,明日再戰,我軍必敗不成么?」眾將皆不言語,那意思很明白了:今日以眾擊寡,尚且不能摧破晉兵,如今對方援軍也陸續抵達了,兵數的差距逐漸得以彌補,那咱們還能有多大勝算啊?即便蒼天護佑,最終能夠戰勝,也必是一場耗時良久的血戰、慘勝,則皇太子殿下仍舊呆在河西,實在太危險啦。
劉雅搖頭道:「裴該用兵頗為謹慎……」這是通過今日戰局看出來的,分明與甄隨作主或陶侃領兵之時,柔韌性或有過之,勇猛之勢不足,基本上採取的守勢——「且慣夜襲,豈能中我之計啊?」
你當年覺得世道渾濁,晉政紊亂,因而不肯出仕,這我可以理解;可是如今胡漢之政難道不亂嗎?你怎麼又擺出一副入世的忠臣嘴臉來了?
劉雅和-圖-書還是搖頭:「郭默狡詭,更無中計之理……」他曾經在河內與郭默多次交鋒,對郭思道的了解還在對裴該的認知之上。雖然幾乎每次都仗著兵精糧足,追得郭默滿處跑,甚至於數次將郭默逐至黃河以南,但只要略一鬆懈,對方就如同癩蛤蟆一樣,會再次跳到你腳面上來,並且尋找你薄弱之處,下嘴狠咬一口。
甄隨刀劈馬忠,自有部曲趁機撲上前來,將已然只剩半條命的胡將按翻在地,砍下首級,雙手奉上。甄隨也不接,只道:「可呈大都督。」反正是我殺的,大都督距離這麼近,也不會瞧不見,而那鮮卑奴……他敢搶老爺的功勞么?!
韋忠確實在當日黃昏時分便進入了蒲坂城,但隨即席不暇暖,晚膳未用,便又離城而去,前往拜訪縣內大戶呂氏。
想當日放棄圍困郃陽,而南謀大荔,劉粲就知道此行不管是否成功,再想千里迢迢從夏陽渡運輸糧秣物資,都是不可能的,於是遣人急渡黃河,前去通知韋忠,要他把當日夏陽涉渡的舟船全都調至南線,把準備好的糧秣物資也別再往夏陽城運了,搬去蒲坂。昨夜攻克了蒲津渡口后,便又連番遣使過橋而東,去打探韋忠的消息。
喬泰說你這也擔心,那也不成,咱這仗乾脆別打啦,大傢伙兒撇下部眾,連夜逃回河東去算了——「何妨一試?」
呂鵠撇嘴笑笑:「大將軍此言,與傳言不甚相合啊……都雲漢天子自破洛陽以來,沉溺於酒色之間,不理國事,皇太子實監國政,則『勤謹』二字,何由說起?」
這才返回來向裴該繳令。裴該冷冷地望著甄隨,問他:「汝今日可知,陣上用險,生死須臾了么?」誰讓你雙執上陣的?就光瞧著陳安刀、矛並施威風了,人家可是不知道練過多少年了啊!
……
其實這時候,馬忠戰死的消息尚未傳到胡軍本陣,而本陣中便主動敲響了鳴鑼,號令三軍後撤。因為就在甄、馬對戰之時,突然又一支晉軍旗幟招展,隱隱出現在了地平線上……
晉軍以寡敵眾hetubook.com.com,平原對決,逼退了胡兵,而且眼見援軍陸續抵達,士氣無不高昂。相對的,胡軍中則一片哀怨、驚恐的氛圍,諸將齊聚大帳,亦無不頓足嗟嘆。
因此琅琊王氏的發跡,就中任城呂氏實有助力,王氏既得顯達,便即多方關照呂氏——有了琅琊王氏做靠山,則河東雖富,呂氏亦可安居。只可惜其後不久,天下大亂,隨即胡漢創建,整個河東郡全都失陷了。呂鵠乃閉門謝客,築塢自保,並戒子弟不得仕胡。
韋忠飲盡盞中酒水,笑著回答說:「天子人中龍也,得天顧命,聰明勤謹,智勇為一時之冠……」
呂鵠點頭道:「也好,也好……」將酒盞略略沾唇,以示飲過,隨即就問:「小老無福覲見,不知當今天子,何如人也?」
——反正他對兄弟劉驥是已經失望透啦。
韋忠還是今早派人到河西來複命的,說調船、調糧的命令皆已下達,為恐河東之人懈怠,臣打算親到蒲坂來坐鎮。計算時間,這功夫韋子節理應進了蒲坂城了,為何還沒有新的消息傳來哪?
呂鵠道:「哦,不可盡信?但不知可信幾分?大將軍自平陽來,當知天子近況,可是勤民聽政,日夕不輟么?」
「而以大將軍論,因德于劉元海而及其子孫,則昔裴、張二公,亦因德于武皇帝而及於孝惠皇帝,何以大將軍又斥之為『棄典禮而附賊后』呢?」
喬泰說那就去偷襲郭默營寨吧。
呂老頭兒繼續揪他的語病:「北海為鮮卑所據,西海、南海,尚在晉人手中,天子所有,也不過一東海耳,趙公還未必聽命……大將軍雲富有四海,不知是否小老所知之四海啊?」
河東蒲坂的呂氏,本是從兗州任城郡遷來的,其祖呂虔,為曹魏名將,官至徐州刺史、威虜將軍,封萬年亭侯。呂虔長子呂翻、長孫呂桂,呂桂所生次子呂鵠,在晉武帝泰康末年遷來河東居住。
劉粲、劉驥得報郭默率部趕到,無不黯然,心知今日之戰,難有勝理,還是趁著戰局尚且佔優的時候,主動後撤,保全實力為好啊。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