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7章 正月初十

宗學琰微笑道:「這點你放心,李文鷹與方運乃是至交,此次文會既然是要詠方運,他沒有理由不參加。更何況,我們已經做好準備,若在結束時李文鷹不作詩,我們便會用激將法逼李文鷹,他若不賦詩,必然能讓他文名受損,而且能離間他與方運。所以,到了那時,他只能硬著頭皮作詩。」
再之後,沒有圓桌,擺著許多普通的椅子,這是各國翰林和進士的坐席。
「只要能逼李文鷹作詩,一切皆可!」紀安昌道。
到了下午,整座岳陽城好像空了似的。
紀安昌微笑傳音道:「紀某苦心修鍊多年,為的便是再壓李文鷹!可惜,李文鷹乃是此次文會的主持之人,佔據優勢,我至今不知道他是先作詩還是最後參与,甚至可能不參与賦詩。若是他先作詩,我會立刻出手,若是他最後賦詩,那我分兩步走,一開始先作一首詩試探,最後等他作完詩,強行起身誦詩,將其穩壓。當然,他若是不作詩,我毫無辦法。」
所有人都知道,白霧之www.hetubook.com•com中,便是傳說中的小杏壇,是方運講學形成的兩棵聖杏。
紀安昌身邊的宗學琰暗中傳音道:「安昌老弟,雖然你這些天你低調行事,但各國早就知曉,這樣會讓你難以一鳴驚人。不過,不妨事,那些普通讀書人並不知曉。只要文會結束我們稍加運作,必然能讓你成為此次文會的唯一勝利者。只是……你真有信心文壓包括李文鷹在內的所有人?」
僅僅是一位位大儒自然散發的氣息,就足以讓所有讀書人不敢喧嘩。
在杏壇打開的一瞬間,濃郁的聖杏芬芳擴散,傳遍全場。
一門三狀元,父子四學士,紀家的紀安昌。
在文院廣場的正中間,有一片方方正正的杏樹林,在杏樹林的中心,白霧瀰漫。
許多人尤其是慶國讀書人,面色複雜地看向這位大名鼎鼎的劍眉公李文鷹,當年,此人壓得眾多慶國同輩讀書人抬不起頭,若非李文鷹文戰無雙但詩文稍遜,慶國讀書人那些年簡直如噩夢一https://www.hetubook.com.com般。
不多時,一個身穿紫袍的中年人走到大儒坐席之前、杏林之下。
每個人都從他的目光中看到鋒利的長劍。
宗學琰道:「那就好。不過……為了刺|激李文鷹以及景國讀書人,我想提前透露消息,說你要力壓李文鷹,不知可否同意?」
「好,只要李文鷹能作詩,我便有把握勝他。」紀安昌面露傲然之色,當年與李文鷹文戰雖然從未贏過,但論詩詞,十勝七八。
即便這香氣遠遠不如聖杏本身,普通人若是吸收之後,晉陞童生的機會也大大增加。
再往後,全是嶄新的長木凳,這是工家大學士臨時出手大批量製造之物,凡是讀書人,都可以在這裏就坐。
文戰不如,但論詩詞風流,紀安昌在當年更勝李文鷹。
紀安昌此次回來,與其說是榮歸故里,倒不如說是為更高境界不得不如此做。
自從小杏壇形成后,象州便堪稱鐵打的方黨勢力範圍,甚至比密州都更甚。朝廷幾次想在象州重要官衙安排非方和-圖-書黨官員,都遭遇象州官員聯合其他方黨官員對抗,而朝廷又不敢與方運撕破麵皮,只能收手,避免矛盾激化,以致於一直無法往象州安插釘子。
杏林北面,是莊重的聖廟,兩者之間的空地不設任何坐席。
從清晨開始,源源不斷的讀書人從四面八方抵達象州文院外,通過天地貝形成的大門,陸續進入裏面的會場。
與他同桌的都是大學士。
杏林的南邊,則是文院的正門,兩者之間的廣場空地上,布滿了坐席。
宗學琰輕輕點頭,但心中卻是暗嘆,當年李文鷹給紀安昌留下的心理創傷太嚴重。紀安昌雖然憑藉天賦和努力晉陞大儒,但若不徹底擊敗李文鷹洗刷恥辱,到二境齊家已經是極限,絕對無法達到治國之境,畢竟文戰之前被李文鷹嚇得逃跑,是極大的污點。
眾多讀書人拚命地吸氣,希望可以多獲得一些聖杏香氣。
天地貝完全複製文院的場景,但面積擴大了數十倍。
因為,他們之中坐著一位曾屢次在文比中勝過李文鷹的大儒。
那些岳陽城和-圖-書的非讀書人充滿矛盾地看向文院,既羡慕那些能參与聖杏文會的讀書人,又慶幸這些人即將離開。對於岳陽城當地居民來說,外來讀書人是商機,但數量過多便成了負擔。
李文鷹的目光在慶國席位上似乎多停留了一剎那。
紀安昌雖為大儒,但這些天一直在暗中行事,甚至未去聖院接受新的文位,即便身上的衣服也是舊的大學士青衣,而非大儒紫袍。
但是,在一處慶國大儒與大學士聚集的區域,那裡的所有慶國人都面帶微笑,毫不掩飾笑容里的自信。
在場的部分景國讀書人或官員全力吸收聖杏吸收,但他們的臉上沒有絲毫喜色。
離杏林最近的坐席,都是整齊劃一的圓桌,圓桌邊圍著製作精良的紅木太師椅,這裡是各國國君、大儒和大學士的坐席。
在兩人聊天的時候,李文鷹已經說完開場致辭,他一側身,就見那如牆壁般整齊排列的杏樹緩緩向兩側移動,最後露出杏林之中完整的小杏壇。
十六丈的杏樹。
正月初十,聖杏文會正式開始。
他只是和圖書隨意一掃,大儒之下所有人都本能微微低頭,不敢與他的目光相接。
那些大儒和大學士並沒有來,但其他地方已經坐了許多讀書人,從童生到翰林皆有。
各地的讀書人聯袂而來,比鄰而坐,擺放食物酒水,談書論文,談天說地,頗有在聖杏文會開始之前先開始小型文會的架勢。
那中年人兩鬢霜白,眉如兩劍,目光如天星般璀璨。
非讀書人,不得進入聖杏文會,這比之前的中秋文會更加苛刻。
當時方運在文院講學,這些人表明立場,不追隨方運,但隨後小杏壇形成,那些站在方運一邊的官員直接吸收大量的杏花花粉,實力全都獲得提升,日後的前途也不可限量。那些沒有參与講學的,失去了此生最容易晉陞文位的機會。
每棵杏樹之上,都掛滿金燦燦的聖杏。
傍晚時分,大學士、大儒和國君們陸續來到坐席,原本喧鬧的文會現場慢慢平靜下來。
那小杏壇,便是當日方運為象州百官講學之地,地面還留有當時的各種蒲團,除此之外,便是兩株格外高大的杏樹。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