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激蕩:持久的較量
第026章 轉向(4)

「水面艦艇緩不濟急,航空兵力又夠不著,唯一可用的大概只有部署在南非的潛艇部隊——他們可對德軍脆弱的後勤補給線發起致命攻擊。」金上將補充道,「我想提醒諸位一點,接下去3-4個月,南非的航運和物資輸入將被截斷!」
金上將雖然猜到德軍還有後續兵力,也估到了比較合理的人數——1個裝甲師和1個步兵師,甚至估到了德軍不需要從2萬里之外的歐洲過來,1萬公里之外的非洲和馬達加斯加已足夠提供支援,但有兩方面的判斷依然不太準確。第一,德軍這點兵力運輸並不需要30萬噸運力,實際打8折都用不著,因為德軍不像美軍這麼嬌貴,其裝甲師配備也不如美軍擁有的重裝備多;第二,德軍後續部隊的抵達不是他認為的2個月,而是更快——增援船隊大約10月1日就可從馬達加斯加出發。
按照「官方」說法,這些猶太人通過強制勞動完成了和_圖_書贖罪,開始了新生,這片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的國土就是元首給猶太民族的恩賜,而獨立建國更是猶太民族上千年的渴望——為了是不是要在尚比亞建國,猶太復國組織自己就爭論不休,處於分裂狀態。
這一點金上將猜得非常准,古德里安的非洲集團軍在非洲戰役結束后余留了大約15萬兵力,維持如此龐大的兵力一方面是浪費,一方面也毫無必要。根據霍夫曼的要求,一部分軍隊(大約6萬余)和古德里安本人返回國內,有關非洲部分地區的防務移交給義大利人——墨索里尼歡天喜地地派出部隊接收衣索比亞和部分蘇丹,北蘇丹併入埃及,由其國防軍協同防守,另一些領土如烏干達和部分尚比亞則交給法國軍隊,其他未定領土則讓歐洲各國如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國、荷蘭、比利時等派出遠征軍自行瓜分。
「海軍打算如何應m.hetubook.com.com對這個場面?總不能什麼事也不做,乾等著吧。」
除德屬東非開始建設外,根據霍夫曼的授意,德國政府從國內提前釋放了第一批大約4000餘「表現良好、貢獻積極、認真改造」的猶太居民和大約200人的猶太警察,開始按尚比亞方案在尚比亞興建猶太定居點。定居點內的猶太人不但可實行自治,還擁有民兵性質的輕武裝衛隊。德國政府表示,一旦這樣的大型定居點超過20個或猶太居民總數突破5萬人,就可正式成立猶太國。出於對元首和德國政府的感激——不知真假,定居點除猶太六芒星旗幟外,還可見到德國國旗和元首的大幅肖像。
別看猶太人在元首的鐵拳面前唯唯諾諾,純潔得像頭羔羊,面對黑人土著可是兇狠異常,不但趕走了定居點附近的黑人,還試圖像布爾人那樣建立一個種族隔離的國家。
在庇隆確定穩固的政權統治並簽和_圖_書署《友好互助條約》后,曼陀菲爾集群集結準備出發——庇隆完全不傻,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沒有德國的有力支援,他怎敢和英美叫板?怎敢沒收價值幾十億美元的英美資產?對陸軍總兵力不到15萬的阿根廷來說,一旦有3萬德國部隊尤其是其中還有一個精銳裝甲師壓陣入駐,別說巴西或智利那點陸軍實力,就是來10萬美軍也沒什麼好怕的——他當過駐義大利武官,又親眼目睹德軍在歐洲戰場上摧枯拉朽的表現,對其實力相當迷信。
「1-2個師並不難,我們計算過,如果是德國裝甲師外加一個步兵師,哪怕從歐洲出發,大概需要30萬噸運力,考慮到食物、燃料等阿根廷就地可以提供,德國人可裝載更多的裝備和後勤物資,這個運力希特勒還是擠得出來的。」金上將分析道,「從歐洲出發到馬島,即便是繞行蘇伊士運河這條遠路,2個月時間也足夠了。事實上德軍並不一定https://m.hetubook•com.com要從歐洲調兵,非洲戰役結束后,他們在非洲有不少部隊,運到阿根廷比運回德國國內大概只多2000海里路程,增加不了什麼負擔。」
至於另外3萬餘人——主要是第7裝甲師和第92步兵師,霍夫曼安排給他們的任務是去南美執行「和平珍珠」項目第二階段的使命,連同第一批已抵達阿根廷和馬島的2個海軍陸戰旅一起組成南美遠征軍。在指揮官上,他拒絕了眾多大將、上將名字的推薦,將非洲戰役中有突出表現的第7裝甲師師長曼陀菲爾少將晉陞一級,選派為遠征軍指揮官,整個南美遠征軍又被稱為「曼陀菲爾戰役集群」。霍夫曼雖然很想往南美多派點兵力,但漫長的補給線制約了這個想法,3萬人的曼陀菲爾集群和相應空軍部隊的補給已近乎達到極限。
「至少也要10個。」金上將掰著指頭算了起來,「去蓋亞那需要2個師,巴西方向至少要3-4個師,馬島登陸戰https://www•hetubook•com.com需要2-3個師,然後還要1-2個師的預備隊,這還是建立在德國不繼續增兵的基礎上。」
一聽此言,眾人臉色頓時變得難看起來……
聽金上將侃侃而談陸海空三軍聯動、軍事外交雙管齊下的策略,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彷彿面前這位不是海軍一把手,倒像三軍聯合參謀長一般——美利堅並未有過該角色,李海上將竭力想扮演之,但總是吃力不討好。
德國將履行承諾不再與各國爭奪包括羅得西亞在內的其餘非洲領土,為讓各國放心德國不會在背後打黑槍,德軍爽快地將軍隊陸續退回德屬東非——包括坦噶尼喀、肯亞和索馬里、吉布地等地,國社黨高層為爭奪德屬東非總督的位置展開了明爭暗鬥,霍夫曼還未想好由誰出任該職務。德屬東非的戰略位置很重要,鑒於完善的殖民和統治體系尚未健全,霍夫曼最終考慮在這裏留大約3個師,5萬餘人部隊。
「德國人有能力繼續增兵?」
「真需要15個師?」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