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外道來襲
第110章 唐詩三百首,才氣沖九霄!

氣蘊化象是文氣凝練到一定程度之後,以其中所含的內核精神自然化生的意境,堪比劍道劍意,神通道蘊。
「我竟從此詩之中看出了作者高望遠景所表現出來的不凡胸襟,那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令人油然的心生欽佩。」
眾學子都被震驚了。
但,這還沒有完!
又像是大能高手召喚出了自己的法相,以元神之力憑虛將其顯化。
更多的才氣自虛空湧出,源源不絕灌入李塵的丹田氣海,不覺之間,他竟強行把自己的儒道修為提升至了堪比六重的童生巔峰。
甚至在天龍峰下,坊市之中的人也不由自主抬起了頭,驚疑不定的望向李塵如今所在的靈峰內谷處。
如此一來,即便修鍊至大儒境界,也將反受其害!
……
「呵……呵呵……呵呵哈哈……」
「啊……」
內谷之中,林允文等人更是幾乎快要被晃瞎,紛紛垂首帖耳,不敢直視。
這是一種非常強大和高深的文道秘法,往往只www.hetubook.com.com有才華橫溢者才能掌握。
這些都是代表著詩才文華的古代經典,無一例外獲得此世天地認可,文道所鍾,增加的才氣流轉周身,耀人眼目,及至林允文等人無法直視的地步。
李塵聞言默然。
他面上帶著一絲疑惑,若有所思。
文氣只是初始的入道之基,如若連聖人之言,道德文章那一關都過不了,那秀才就已經是極限,絕對不可能再更進一步。
確實如此,此世儒道,又稱聖道,自有其精神內核在。
東隆震驚道:「這是有人在修鍊儒門之法,以文道起步,作詩試才!」
他體內的文氣直接暴漲至猶勝本身結丹修為,甚至抵近巔峰之境的地步!
「那是什麼?」
他們多是秀才位格,文才自然不缺。
此番外道侵襲,東隆一路過來雖然沒有少與儒門之人打交道,但也從未聽說過有如此誇張的才華和氣象。
而這些,更被大乾王朝巧妙www.hetubook.com.com的與功名利祿結合起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件件離不得三綱五常,君臣父子!
如若不能勘破這一點,想要竊奪他們的道果,簡直做夢!
當李塵緩緩誦完自己所憶唐詩最後一首之時,耀目的光華終於緩緩降了下來。
當李塵一口氣把《唐詩三百首》抄了個遍之後,整個人已然是才華橫溢,文宮初成了。
即便林允文和眾學子再如何仇視偃道,也無法否認,此時所聞,絕對堪稱經典!
內谷那邊究竟發生了什麼,他不敢多說,也不敢多問。
平常人根本無法記得那麼清楚,但對他而言,重新撿起並非難事。
但奇怪的是,李塵的文宮始終處在將成未成的狀態。
「好生奇怪的光柱!」
「邪魔外道,果然是邪魔外道!」
「詩作寫景,由遠而近,山水相稱,堪稱絕妙啊!」
就好像每一位法道修士,都得從煉精化氣做起,引氣入體,煉化為己身之道hetubook.com.com基。
在正氣洲,進士位格比擬結丹,換言之,他此刻表現出來的才華,完全凌駕于普通進士之上,就彷彿法道修士之中,有鍊氣修士超越巔峰極限,一舉推進至所謂「鍊氣三十重」那般誇張。
李塵當年讀過《唐詩三百首》,雖然迄今已有六七十年,相隔兩世之久,但自步入超凡之後,記憶尤新,甚至把潛藏在神魂之中的那些東西都翻閱出來。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外道投誠過來的東隆亦注目凝望,他在坊中一棟小樓中看到了那柱光華,帶著幾分難以置信,喃喃自語道:「才氣沖霄,氣蘊化象!」
詩詞文章之中不乏典故,前世今生,不盡相同,然而這完全可以解釋成為東勝洲和異大陸的文化歷史差異,林允文等人對此間之事知之甚少,也不敢說自己探盡星海,無所不知,自然不敢質疑。
東隆禁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究竟是何人在創作?氣象不www.hetubook.com.com凡,竟恐怖如斯!」
「此間用詞,當真樸素而又高雅,原來詩文還可以這樣作……」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經典又見經典!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林允文披頭散髮,鬆開捂住眼睛的手,狀若癲狂,雙目通紅的看著李塵:「我不知你用什麼邪法竊奪了本宗文運,竟然能把文氣模擬至這般地步,但聖人之言,道德文章,你是永遠無法掌握精髓的,你再如何高明,也只能停留在秀才境界!」
李塵才不管他們,感受著氣海之中才氣累積,再佔一絕:「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前世所知正在如泉洶湧,化作此世的修鍊資糧不停消化。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塵此刻所吟誦,當做自己創作的,全部都是《唐詩三百首》之中的詩篇,《唐詩三百和圖書首》文才如何,毋庸置疑,絕對首首經典,篇篇無雙。
此刻呈現在他面前的,就是一道衝天光柱之中,如同海市蜃樓的巨大幻影在翻騰,詩文的意境正在化作七彩光芒流轉其中,演繹流光溢彩。
「沒錯,傳世經典,又是一篇傳世經典!」
這裏更加暗藏一個陷阱,那就是前人研究畏之如虎的道心異變,如若一心追逐聖人之言,道德文章,潛意識中就容易為其所乘,漸漸認同其理念。
「我更看重的是後面兩句,簡直蘊含世間真理,這絕對是傳世之作,經典二字絕不為過!」
儒之根基在文道,詩詞文章是必修,每一位蒙徒,童生,秀才都得經歷此間的學習,才能逐步開闢文宮,鑄就文膽,漸至禮法道德,聖人教誨的領域。
既然決定了要走文抄公的路線,他索性一口氣再作下去。
旋即卻又苦笑:「嗨,我管那麼多作甚?我現在只是一個無關人。」
不過,對方的法力氣機似乎有些熟悉,這讓東隆納悶之餘,也不由得生出幾分震驚。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