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太師椅

據傳康熙皇帝也曾有一尊九龍杯,名是康熙的心愛之物,后隨康熙葬于遵化東陵的景陵,傳說1945年景陵被盜后還真發現了九龍玉杯,盜賊田某在盜陵前揚言只要九龍玉杯,後面果然到了他的手裡,后經過新中國人民政府地方幹部的耐心工作,田某將此杯交給了政府,但現在此杯流落何方,誰也不知道,成為一謎了。
「我有種感覺,她還會再來。」張奇偉說道:「或許我們可以再等等看。」
眼前的這一把太師椅。椅子背板搭腦高出靠背的形式,在宋代名人繪畫中已能看到,只是搭腦後彎而未成為卷 書式。在明代傢具中,這種形式在寶座上也有實例。直至清代,椅子背板做成如此式樣的不屬少見,但主要是太師椅、屏背椅一類的椅子,且多程式化。此椅背板與卷書狀搭腦一木連做,靠背板上部正中鏟地浮雕「雲、蝠、結、磬」的寓意花紋。扶手和靠背均作對雲鉤,兜結交角圓和,造法比較利落。該椅製作時代不會早於嘉慶年間,是清代太師椅比較普遍的式樣。
像現在專業做舊已經成為一項產業了,做舊出來的東西足以以假亂真,矇騙了不少古玩玩家,這九龍杯的技術早就不是什麼秘和圖書密了,這做舊的人多半是利用了這買家的獵奇心理,一番說服就哄騙著買了。
據傳說,當時的浮梁縣令為了討好皇帝,博得皇上的賞識,指令御窯廠的瓷工半年內製出一種九龍杯用來進貢皇上,好則賞,不好則罰。指令發出后,縣老爺親自監製。由於九龍杯的製造難度大,時間又短,瓷工們個個急得寢食不安。他們日夜研製,充分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經過三個多月,幾十次的反覆試驗,終於獲得了成功。看到精製的九龍杯,縣太爺喜笑顏開,親自快馬加鞭將九龍杯送至京城,進貢皇上。洪武皇帝朱元璋看著浮梁縣令進貞的藝術珍品壺九龍杯,愛不釋手,連聲誇讚景德鎮瓷工制瓷技藝高超,誇讚景德鎮不愧為瓷都之稱。浮梁縣令由於進貢有功,得到了皇上的賞識,不久便加官晉級,由縣令升遷為府台。
駱天將這些做舊的地方一一寫了下來,完了,袁傑已經迫不及待地搬來第二件東西了,這是一個大件,大家經常在電視電影里看到的一種椅子——太師椅。
袁胖子經過剛才的事情,知道自己要挨一通訓了,現在積極主動得很,連忙將需要駱天掌眼的古玩一一搬了出來,和_圖_書這第一件搬出來的是一套瓷器,形狀十分奇特,整個杯體由九條龍裝飾,一條龍頭部伸到杯底,尾部伸出杯口並彎曲為杯把,另外八條龍組成四對,每對一條頭朝上,一條頭朝下,頭朝上的四條龍頭伸到杯口內呈喝水狀,駱天知道,當杯體內裝滿液體時,通過杯體內的倒U形管,並由頭朝下的四條龍口中噴出。
現在經常有一些酒店引進了九龍杯,主要是用來助酒興,增加活躍氣氛,給人們以神秘莫測之感,另外它還可以作為一種特殊工藝品,並具有欣賞和收藏價值。
太師原本是一種官名,是地位的象徵,太師椅太師椅,連帶著這椅子也變得尊貴起來了,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能坐太師椅的都是人中翹楚了,這太師椅原為官家之椅,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放在皇宮、衙門內便帶官品職位的涵義,放在家庭中,也顯示出主人的地位。清中期后,廣東傢具生產蓬勃發展,原為官家之椅的太師椅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椅背與扶手常被雕刻得精彩異常,成為一種充滿富貴之氣的精美坐椅,風靡一時,後來又發展到用櫸木等木材製造,成為一種家常坐具。在處於重要位置的客廳里,一對太師椅和_圖_書或與八仙桌配套,既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也足可以說明主人的品位和情趣。
朱元璋得到九龍杯后,便經常使用這種珍品盛酒宴請文武大臣。在一次宴會上,洪武皇帝有意獎賞幾位心腹大臣多喝一點酒,便特意為他們把御酒添得滿滿的,而對其他一些平時喜歡直言不諱進諫忠言的大臣則將酒篩得淺淺的。結果事與願違,那幾位被皇上有意照顧的大臣點酒未喝,御酒全部從九龍杯的底部漏光了,而其他大臣都高高興興地喝上了皇帝恩賜的御酒。皇帝對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為公道,盛酒時只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掉,一滴不剩。為了謹記九龍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九龍杯命名為九龍公道杯。知足者水存,貪心者水盡。
這太師椅是古傢具中唯一用官職來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於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種類似於交椅的椅具。在明代時,將上部安栲栳樣椅圈兒的圈椅稱為太師椅。到了清代,太師椅成了一種扶手椅的專稱,此扶手椅的靠背板、扶手與椅面間成直角,樣子莊重嚴謹,用料厚重,寬大誇張,裝飾繁縟。這些的特徵都是為了顯示突出hetubook.com.com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已經完全脫離了舒適,而趨向于尊嚴。
這九龍杯的來歷很有一些故事,各個朝代都有一些說法,比如說明代的,在明代洪武間,官府在景德鎮開設御器廠,亦名御窯廠,專門為皇宮製造御瓷。當時的景德鎮隸屬於江西浮梁縣,臨近的都昌、撫州、豐城、樂平、波陽等縣的瓷工聽到景德鎮開辦御窯廠的消息后,紛紛聚集到景德鎮,其中以都昌、撫州的瓷工人數為最多。御瓷要求高,製造難度大,凡是選到御窯廠的瓷工都是一些制瓷手藝高超的能工巧匠,經他們之手造出的御瓷皆是精巧之至的佳品,九龍公道杯便是其中一種。
「九龍杯?」駱天搖搖頭,這造型是九龍杯的樣子無疑,不過這瓷是新瓷,這不過是一件現代工藝品作舊而已,瓷器上的裂紋倒也仿造得入木三分,駱天將九龍杯翻過來來看,他看的是底部的刻字,從瓷器的外觀上來看差別並不大,並不是商朝的瓷器外觀就一定要比唐朝的磨損程度更大。區別哪個朝代主要看瓷器底部刻的字,每個朝代的瓷器都代表了一個朝代和這個朝代的工藝,都是有印記的,字刻得真不真,是不是那個朝代的就十分重要了。
駱天點頭,巧了,他和-圖-書也有這種感覺,駱天不在的這段時間,積壓了不少存貨讓他鑒定的,這就是受聲名所累了,不少人送古玩上門來鑒定,總是點名駱天,駱天不在,其他的人客戶又不滿意,就只有堆放在這裏,留待駱天回來進行鑒定出,現在壓在這裏就有五件古玩了。
九龍公道杯其實是運用虹吸原理製造而成的。為了進一步發掘陶瓷傳統工藝技術,景德鎮的一些陶瓷藝人等人對九龍公道杯實行了大胆的改進,原來的杯子龍頭角度朝下,裝飾單一,且盛水不足杯子容量的70%時所盛之水便全部漏光。經他們反覆試驗改進的九龍公道杯龍角朝上,用青花、粉彩裝飾得五彩繽紛,美觀之至,且盛水容量也由原來的70%上升為90%。
字是假的,瓷器裂紋是造的,就連邊角的一些痕迹也是做出來的,這樣是為了讓人看起來是使用過的,現在的做舊手段十分高明,比如做舊的人會把燒製成的瓷器來回揉搓,讓瓷器有做舊的感覺,然後會把瓷器埋掉,每隔一陣段時間就會去簡單處理一下,過幾個月再取出來,他們所做的處理也就是將鹽酸和無水乙醇塗抹到器具上,可以讓瓷器與土結合得更加緊密,這樣,就會給人一種在地下埋藏多年的滄桑感。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