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蘭亭序

「沒錯,這對於中國的郵票吏來說,畢竟是中國人發行的第一枚郵票,這可是重要的一筆,小許,這個也要記錄下來。」黃立德閉目起了一會兒,也說道:「我也想到一件。」
「是什麼?」駱天問道。
「是,是。」小許有些汗顏,自己是小瞧了眼前這兩個人了。
「黃老師,不久前我曾經偶然間得到過一張大龍郵票,現在論起來,大龍郵票的首日封一直沒有找到。」駱天靈機一動,馬上想起這樁心事來了,自己還曾交待一些熟人幫忙留意,看能不能撞運找到大龍郵票的首日封。
小許這時候插了一句話:「黃老師,我覺得你們漏了一件最重要的。」
「最有名的應該是末代皇帝溥儀捐獻給國家的那一方玉璽了,溥儀被馮玉祥驅逐出宮,他帶出皇宮的惟一一方玉璽,也就是皇太極所得的這方刻有制誥之寶的玉璽。當時馮部將領鹿鍾麟等人曾經打過這方玉璽的主意,可惜都沒有得手。溥儀從偽滿洲國皇帝變成戰犯押往前蘇聯,又轉押回國,這璽都一直放在他隨身皮箱的夾層中。直到撫順戰犯所,在政策感召下,他才取出這顆寶璽交給了國家,經過鑒定,也是贗品,著實可惜啊和-圖-書。」
小許有些不好意思:「這樣不好吧,你可是……」
「這就不見了?太可惜了。」小許突然換了一張臉,有點討饒的意思:「兩位的歷史知識太讓我佩服了,不過可不可以慢一點,我這手實在是忙不過來了。」
黃立德說道:「就這麼講出來也太無趣了,不如你猜一猜?我可以告訴你一條線索,是一幅字。」
「蘭亭序。」駱天肯定地說道。
「這麼一塊絕世美玉,是人都會有動心的,這個相國要不是這麼顯擺,也不會出這種事情了,樂極生悲,應該就是形容這種情況的。」駱天對那相國可是一點也不同情。
「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這樣,九州就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九鼎成了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
駱天與黃立德相視一笑,兩人說得有些激動了,而且這些內容是早就印在腦子裡的,說的時候,就像印表機在運轉一樣,沒有照顧到小許的節奏,駱天主動提出來:「這樣吧,我和你一起記https://m.hetubook.com.com錄,你呢,記錄我說的,我呢,記錄黃老師說的,到最後一拼,這樣要快捷不少。」
黃立德點頭:「這和氏壁製成的傳國玉璽聲名在外,明清的時候,皇帝們都動過它的心思,朱元璋甚至為了它,不惜遣徐達帶兵數十萬入漠北,以期奪回此寶。大臣解縉還為此上表請罷兵戎,以利百姓生息。後來李文忠二次遠征,俘虜了元后妃和諸王,得到了一些宋元玉璽,但那些根本不是傳國玉璽,其後又有很多次傳聞傳國玉璽重出於世,可惜經過鑒定,都是贗品。」
「那後來呢。」小許正在查資料,卻發現速度還比不過這兩人的腦子。
「客套話不要說,我們來這裡是為了稿子,不是為了奉承,好吧,就這樣說定了。」駱天也坐到了電腦前面:「黃老師,我們繼續吧。」
「唐貞觀四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后突然與皇孫政道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李唐。末,天下大亂,公元907年,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建後梁。公元923年,李存勗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也隨著到了後唐。最後一個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五代後唐末hetubook.com.com帝李從珂,公元936年後晉石敬瑭攻陷洛陽前,他和后妃在宮裡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時投入火中。從此,和氏璧神秘失蹤,從此以後,再沒有了和氏壁的任何信息。」駱天馬上接了過來。
看了一眼小許,黃立德說道:「晚上請他過來坐坐,看這瘦猴兒知道些什麼。」這種會面得是非正式的,駱天明白。
駱天說道:「後來過了幾十年以後,趙國的宦官繆賢偶然間買到了這塊和氏壁,風聲傳出去之後,被趙王知道了,並且佔為已有,後面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也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秦昭襄王聽說和氏壁在趙國,就想巧取豪奪,藺相如卻讓『秦終不予趙城,趙亦不予秦壁』,把和氏壁保留了下來,再到後來,和隋侯珠一樣,因為泰一統六國,落到了秦始皇的手上,被制在了傳國玉璽,劉邦滅了秦之後,子嬰把這塊傳國玉璽獻給了劉邦,到漢末董卓之亂,御璽先後落入孫堅、袁術之手,再傳魏、晉。五胡十六國時,一度流於諸強,后被南朝承襲。隋亡后,御璽被隋朝蕭皇后帶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貞觀四年御璽歸唐。五代時,天下大亂,流傳的御璽不知所終。」
「沒和_圖_書錯,就是蘭亭序。」黃立德背起雙手嘆息一聲:「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名流及親朋共41人聚會於蘭亭,行修禊之禮、飲酒賦詩。後來王羲之彙集各人的詩文編成集子,並寫了一篇序,這就是著名的《蘭亭集序》。傳說當時王羲之是乘著酒興方酣之際,用蠶繭紙、鼠須筆疾書此序,通篇 28行,324字,有復重者,皆變化不一,精美絕倫。」
「據傳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後,用天下九牧所貢之金鑄成九鼎,象徵九州。商代時,對錶示王室貴族身份的鼎,曾有嚴格的規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時行九鼎大禮。因此,鼎很自然地成為國家擁有政權的象徵,進而成為國家傳國寶器。據說,秦滅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遷咸陽。但到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時,九鼎已不知下落。有人說九鼎沉沒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地方,曾派人潛水打撈,結果徒勞無功。」
黃立德點頭:「嗯,六代時這玉璽的確流失,不過在三國時期,被孫堅找到了,他在攻打洛陽的時候,在宮中的一口井裡發現了玉璽,藏在他的妻子吳氏那和圖書裡,可惜的是,後面被袁術知道,搶走了玉璽,袁術死了之後,落到了曹操手中,然後司馬炎稱帝,成晉朝玉璽,公元311年,前趙劉聰虜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公元329年,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在右側加刻『天命石氏』。公元350年,再傳冉魏,后冉魏乞求東晉軍救援,傳國璽為晉將領騙走,並以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這樣,傳國璽重歸晉朝司馬家。在南朝,傳國璽歷經了宋,齊,梁,陳的更迭。大隋一統華夏,傳國璽遂入隋宮。公元618年,隋亡。蕭后攜皇孫政道攜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
「你說的是九鼎吧?」黃立德一語道破。
「可是它的下落也成了謎,一直以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到了唐太宗手裡,他愛不忍釋,臨死時竟命人用它來殉葬。史書記載,《蘭亭序》在李世民遺詔里說是要枕在他腦袋下邊。那就是說這件寶貝應該在昭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把昭陵盜了,但在他寫的出土寶物清單上,卻並沒有《蘭亭序》,那麼十有八九《蘭亭序》就藏在乾陵裏面。乾陵一帶的民間傳聞中,早就有《蘭亭序》陪葬武則天一說。」駱天說道:「說不定飛天叔叔能夠知道一些什麼。」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