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8章 千般難捨舊時緣、萬軍解甲、彈指之間

這個決定隨即就在朝廷上順利通過了,雖然暫時還沒有正式向民間宣布,但是實際上卻已經確定了下來。
這個地方就叫做河套……這裏面又有前套和后套之分。
在臨走之前,他還給西夏在北部邊防留下了五千守軍,由他們來幫助西夏鎮守邊關。
他們其實已經被蒙軍打得死去活來,而且在這些軍人中無論是將領還是小兵,也有不少人的家園已經處在蒙古人的奴役之下。
這一回他們防守的這條邊防線,可不是原先的白馬強鎮軍司了,而是直接頂到了原本西夏北部邊境,黑水鎮燕軍司和黑山福威軍司的前方。
除此之外黃河上游還有個西套,就是後市的寧夏平原。
實際上這對於沈墨來說一點不難,因為在他的前世有過一句話,叫做「黃河百害,唯富一套!」
在這種情況下投靠大宋,使得大夏國被保護在沈墨強軍的羽翼之下,那些朝臣武將也都不至於被人搶得一乾和*圖*書二淨。還有他們的閨女媳婦也不用被蒙古人搶去為奴為婢,這樣的結局顯然是要好上很多。
雖然有幾個冥頑不靈之輩,還有和大夏皇族沾著血統的貴族跳出來反對。但是他們畢竟勢單力孤成不了什麼氣候,很快地這些人的聲音就被壓了下去。
所以現在只要他們答應併入沈墨的麾下,立刻就獲得了之前大夏全部的國土。他們不但可以從此和家人團聚,而且還不用在和蒙古人血戰,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這對於西夏的軍方將領來說,簡直就是如蒙大赦一般的好事。
而沈墨也隨即向著唐天機面授機宜,告訴他在修建灌溉系統治理乾旱時,該從哪裡著手進行。
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加起來,足以讓西夏群臣心悅誠服。再加上他們回想起之前這位通州統帥的狠辣手段……那更是不服也得服!
讓項嫦兒都沒想到的是,這件事居然進行得異常順利。
首先hetubook.com.com就是在大夏國內,諸多有識之士都意識到,他們這個國家已經到了危急關頭。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被蒙古人攻下了中興府,落得個亡國滅種之禍。
與此同時這位通州沈郎的實力直強悍,有橫掃天下之勢。而且他答應的招撫西夏文官武將的條件,也是分外優厚。
所以她們兩個人的決定,與其說是交給朝臣去商議,實際上卻是落在了自己所把控的勢力手中,自然不會有什麼意外發生。
所以當沈墨把賀蘭山以西的地形圖交給了唐天璣,並且憑藉記憶找出了後市青銅峽的位置,指給他看之後,這時的唐天璣一下就是豁然開朗!
再加上人家表示出了足夠的誠意,還沒怎麼著呢,就花了百余萬兩銀子,給他們大夏改造灌溉系統。
畢竟蒙古人對待他們征服的國家裡,那些貴族和俘虜的態度,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次日之後,西夏朝廷也隨即舉辦了朝會和*圖*書,將他們這次舉國向大宋投誠的決定,在朝堂上正式宣布了。
這回有了老師的指點,他在修築灌溉系統這方面就更加有了把握。接下來只要他埋頭苦幹,就可以順利完成老師交給他的工作了。
除此之外,這個西夏朝廷也提前被元靈兒和項嫦兒兩姐妹梳理得服服帖帖。其中那些敢於反抗她們意志、或是在背地裡搞鬼的人,也早就被這一對姐妹花殺得不剩幾個了。
咱們之前說過,如今西夏的控制範圍內所有的百姓加在一起,人口才將將達到百萬。而沈墨替他們收復了西夏國全境之後,也同時將西夏故土上的兩百萬軍民交還了西夏。這就使西夏的總人口數量,再度恢復到了全盛時期的三百萬人。
至於這位唐天璣,能否如願以償的拿下那位西夏太后。那就要看他是不是能學以致用,把趙錦屏交給他的手段熟練運用了。
至於這件事之所以會進行的如此順利,這裏邊的原因卻www.hetubook•com•com是多方面的。在項嫦兒事後看來,也很有幾分水到渠成之意。
……
這裏面通常所說的后套,是指蒙古狼山、大青山以南的后套平原,前套則說的是土默川平原,又稱前套平原。
在這之後,他就可以帶著自己的兒子沈嵐和項嫦兒,一路去往臨安。把那個還不知道自己中了美男計的元靈兒太后,跟小胖子唐天璣放在西夏,讓他們自行發展。
它位於賀蘭山以東,黃河以西的位置上……就是現在西夏所在的區域!
在西夏的寧夏平原上,在後世修建了一座青銅峽水電站之後,於是便有了「塞上江南」之稱。也就是說在這裏修建一個完善的灌溉系統,是被後世的成功經驗證明了的。
而西夏國軍方的態度,則是表現得更加乾脆。因為這些傢伙早就挺不住了。
至於沈墨放下的這支軍隊,都是由成都、巴山、蜀山三軍中抽調出來的精兵強將。
……
……
這句話說的就是黃河往往會給https://www.hetubook.com.com流域內釀成巨大的災害,可是它卻唯獨在一個地方,不但沒有造成災禍,而且還為那裡的土地提供灌溉,讓當地百姓有了大量可以耕作的良田。
之後只要到了合適的時機,沈墨一旦發出信號,西夏立刻就會舉國過來投誠。所以這個大夏國現在已經成了沈墨鍋里煮熟的鴨子,再也飛不了。
所以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這件事辦得異常順利。沈墨也在厚積薄發之下,輕鬆的解決了西夏問題。
之後的沈墨還有大事要辦,自然不便在西夏久留。
可是現在沈墨的手中有了鋼筋水泥,同時有大批的勞工和工程技術人員。在這裏修建一個成熟的灌溉系統,那就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其實從漢代之初一直到唐朝,寧夏平原上的居民一直都在修建水渠,引黃河之水灌溉良田。可是這些水渠卻並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灌溉系統。同時最重要的是,古人也沒有能力在下游攔水造壩,提高水位,使黃河灌溉更大的面積。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