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八章 配得上

李良拿過話筒,直截了當的對台下道:「各位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問,我會盡量回答。當然,我希望各位的問題可以專業一些,不要問假大空的問題讓我跟著放空話,可以問的具體一點,我也會回答的具體一點。」
在東方君悅酒店的會議廳里,早就擠滿了各路記者。
中國根本沒有深厚的校園籃球文化和基礎。
結果,青訓受到了社會環境影響,不再可能像過去那樣層層篩選,把最精英的選出來。
李良這話放的有點大,是他的風格,但這話從他嘴裏說出來,大家都覺得沒問題。
中國人的志向一向是遠大的,作為一個大國,要學咱就學最好的。
可惜這兩年三大球除了女排,其他都是每況愈下。
籃球雖然只是一個項目,而且肯定拿不到獎牌,但作為有重大影響力的集體項目,受到的關注度一向非常高。
記在幾天前,今年總決賽結束后,李良在第四場比賽後接受採訪,那陣勢可以說前所未有。
對於這種陣勢,李良早就習慣了,畢竟在美國他見識過更大的。
所以足球學習西歐,籃球自然對標世界第一籃球強國美國。
第一個記者的提問還是比較專業的,問的問題是大家https://m.hetubook•com•com都想知道的。
像姚明、易建聯、王治郅這批,都是老體制培養出來的頂尖球員,在08年的奧運會上綻放了最後的光華。
舉國體制之所以要改變,不是因為落後,而是因為整個社會大環境和制度都變了,底層基礎變了,體育文化這樣的上層建築當然也要變化。
在籃球界,東歐、蘇聯一樣代表著世界一流水平,在奧運會可是擊敗過美國的。
勢在我,則萬事大吉,勢不在我,則回天無力。
這些問題想要解決,實話實說,沒有20年到30年的發展,是不太可能有成效的。
現在,真正開掛的人來了。
西方的記者李良見的多了,總的來說美國記者雖然嘴臭,經常刁難人,但水平確實很高。
但美國的經濟基礎、校園體育文化、各項配套的制度,中國實在是學不來。
這個問題也算中規中矩。
中國集體項目的青黃不接問題可以說相當嚴重。
「請問甘先生,這次回國代表中國隊參加奧運會,心理上有沒有什麼目標。」
很多人覺得舉國體制落後,其實舉國體制也是學習外國先進位度的,那就是東歐、蘇聯。和圖書
第二個記者又問,「你覺得參加奧運會,對你會有哪些挑戰呢?與打NBA相比。」
「FIBA規則和NBA規則還是很大區別的,我需要適應。NBA的一些球員到了國際籃聯,確實會有水土不服的癥狀,不是說在NBA打得好,在奧運會就能所向披靡。當然,我個人認為,以我的打球風格,問題不會太大。可能FIBA的三分線未來需要調整一下。」
不會問什麼,「你是靠實力贏的吧?」「今天天氣怎麼樣?」「剛剛你儘力了嗎?」這種無腦又無聊的問題。
畢竟他算是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個人四連冠(科爾那種抱大腿的不算),讓這四年成為了徹底的布魯斯·李時代。
如果要靠一個人來改變這個勢,或者消除勢的影響,除非這個人開掛。
足球就不提了,鬧心。
和姚明的姚氏幽默不同,李良的回答從來都是甘氏傲慢,但他配得上。
而中國的商業聯賽頗有點東施效顰的感覺,和NBA一樣弄全明星,搞季後賽,還有名不副實的所謂「選秀」。
在回答完這個問題后,李良提醒道,「不要問這些給我機會吹牛皮的問題,問細節,細節,你們有必要提高你們的知識水和-圖-書平啊,知道嗎?」
在技戰術上,更是落後於世界先進潮流,很少能看到在技戰術上有什麼發展和創新,停留在外援個人能力展和意志品質鬥爭上。
一方面舉國體制,地方體育局的影響力還在,各地各自為政,青訓制度依舊是重要的供血機制,這點又很像歐洲俱樂部。
還有為了強制各支隊伍鍛煉本土球員,在某個賽季推出了,季後賽球隊可以從沒進季後賽的球隊里挑選兩名球員入隊(主要是國家隊成員),這種違背市場規則,瞎胡鬧的奇葩規定。
籃協為此還制訂了各種限制外援上場時間的規則,還區分「歐美外援」、「亞洲外援」。
奧運會四年一次,最重要的籃球賽事拿來鍛煉年輕人,那你平時幹嘛去了?
這批人退役后,中國籃球就進入了一種「中國特色的左右為難」。
……
籃球一度稱霸亞洲,依靠的是舉國體制。
問題就在於,市場體制下,反而不能敞開了挑了,青訓的基礎就受到了影響。
說實話,這種說法一直屬於自欺欺人。
一方面仿造美國的商業聯賽成為最重要的人才培養、磨練的基地,在戰術、賽制、商業模式等各方面都模仿美國。
舊的舉國體制培養的hetubook.com.com那批精英逐漸淡去,新的市場化體制培養出來的年輕人卻接不過大旗。
這種商業聯賽,半商不商,很多時候都靠老闆的籃球興趣和球迷的籃球熱情來支撐,形不成大的氣候。
姚明只能算半個開掛的,帶領中國籃球走向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輝煌。
「有目標,首先肯定要比北京奧運會更進一步,爭取突破前八這個亞洲天花板。如果能拿獎牌,一定會全力爭取獎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標是,希望給中國籃球樹立一些好的標準,帶來一些好的習慣。」
所以到最後搞成了中國特色四不像。
跟著姚明在採訪席上入座,李良喝了口水,下面已經咔嚓咔嚓拍個不停了。
下午四點,姚明帶著李良一起在東方君悅酒店的招待廳里召開了一場新聞通氣會,向各大媒體介紹李良加盟中國國家隊的事宜。
像當年八一隊為什麼那麼強大,就是因為全國各地的部隊,一層又一層的向上篩選,把最精英的球員統統集中到一起,能不強么?
桌上擺了滿滿當當的各種話筒,台下攝像機早已就位。
那你這次為啥不能考好一些呢?
這相當於參加高考,說是為了鍛煉自己,為了下一次高考。
基本就是一個山寨版和-圖-書的NBA,但觀賞性和競爭性大打折扣。
今年男籃征戰奧運會,入選大名單的都是年輕人,官方聲稱以「鍛煉年輕人」為主。
國內所謂「三大球」,一直都受到很高的期待。
再比如還有因為某短時間國家隊不擅長破緊逼,屢屢被對手的緊逼防守弄得灰頭土臉,所以在某個賽季規定球隊在一場比賽中,至少有一節使用全場緊逼戰術。
李良也很怕回答這種問題,所以他的開場白就直截了當,給那些習慣長篇大論放空話的記者提個醒。
這已經不是違背市場規則的,這壓根就是違背籃球發展的規律。
這算得上奧運會之前,中國體育界最大的一條新聞消息了。
因為中國在現代文明是一個后發國家,從落後的農業國走向現代化國家,可以說從上到下各個方面都是一邊學習歐美先進,一邊自己摸著石頭過河,體育行業也不例外。
因為李良一向喜歡立Flag,大家都想聽聽這回在國家隊,他會許下什麼承諾。
中國那麼大,十幾億人,敞開了挑人才,還能挑不出適合打球的天才?
球隊為了戰績,都是以外援為核心,把本土球員當工兵。
這不是一個兩個人的問題,也不是球員的問題,這是一個「勢」的問題。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