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江山闊
第1055章 給個「關公」拜

「所以你們現在大致是怎麼想的?」李藎忱緊接著問道。
「陛下?」裴子烈看李藎忱出神,忍不住低低地說道。
這種全新制度的建立肯定會引起爭論甚至是社會動蕩,所以李藎忱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來應對這種必然的衝擊,這也是對這個新誕生的團體的挑戰。
到這個時候,未來的治國方略實際上已經完全在李藎忱眼前攤開,而李藎忱也清楚的意識到,很多事情本來就是環環相扣的,國家想要發展,尤其是想要在工商等更加先進的技術和領域上發展,就需要更多的人才,而這就更需要將取材範圍擴充到所有人,再之後自然就是以更加科學而公正的辦法來取代現在完全是朝廷向世家妥協的九品中正制。
說到這裏,裴子烈不無擔憂的看向李藎忱。別的實際上都在歷史上有跡可循,這個才是軍中改革的重點和真正的創新點,增強主簿的職權,進一步掌控軍隊思想。
「軍中要統www.hetubook.com.com一規劃職位,百人為一幢,五百人為一仗,千人為一校尉,三千人為一都尉,八千人為一偏將,兩萬人為一雜號將軍,五萬人為一主將。」裴子烈顯然也有所腹稿。
想到這裏,李藎忱不由得感慨一聲,宋代說是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可是實際上真正實行這樣制度的是兩晉南北朝。
世家依然是短時間內李藎忱需要依靠的對象,但是絕對不是長期的依靠,南北朝朝代更迭不休的前車之鑒可就活生生的擺在這裏。這些世家短時間內有著更好的受教育權利,這或許是李藎忱在推行新的制度之後能夠留給世家的僅剩的東西了。
李藎忱也不想把佛道儒引入其中,從軍廝殺在前,本來就沒有什麼所謂的慈悲為懷,所以李藎忱乾脆就和後世一樣渲染忠義,只不過後世關公的地位雖然高,卻也只能約束一些位次比較高的人,到下面的士卒,根本就沒有忠義的概https://www•hetubook.com•com念,沒有效忠於這個國家和這個民族的想法。
「校尉及以上都是由尉或者將和主簿、司馬組成,」裴子烈急忙解釋道,「司馬主要是負責和後方以及更高層消息的往來、行軍計劃的協作安排以及在和平時期訓練士卒等等。」
一直到近代國土淪亡,亡國滅種的危機驟然降臨到頭上,民族意識才算是徹底覺醒。
「這是從下往上說,而如果是從上往下說,以末將為例,末將身為大將軍,麾下攜五萬大軍,軍當有軍號,軍中下轄左右兩師,各萬人,各屬於雜號將軍,聽命于末將,而中軍以及后軍總共萬人,直屬於末將。」裴子烈侃侃而談,「同樣的道理往下類推,一直到校尉,校尉以下,不過千人,征戰的時候無需再詳細劃分中軍出來,所以只設兩個仗,軍中仗、幢眾多,不再以左右為號,而是以數為號,稱之為第一仗第一幢等。」
李藎忱當然知道,華夏民族https://m.hetubook.com.com對於信仰實際上沒有太大的忠誠性,佛道儒三家在歷史的舞台上輪流轉,不過終究還是有各自的主要受眾。一般文人和文官都是儒家的擁躉者,而一些官宦人家和婦女則偏向于佛家,至於那些林泉隱士則偏向于道家。
但是在軍隊之中顯然就缺乏這種信仰。
而到了南北朝時期,戰事的增多導致很多將領都已經是長期帶兵在外,所以軍司馬這種和平時期統率軍隊的官職自然就有些雞肋,逐漸被主簿所取代。現在李藎忱重新恢復軍司馬的職位,把他們的職責改為監督和輔助。
不過李藎忱對此只是一笑。
開國君主從不畏懼殺人。
這相當於參謀長和副手,和漢代差不多。在漢代的時候,除非將領拿到了虎符,否則是沒有權力調動兵馬的,兵馬的訓練等等都是軍司馬在負責,這可以有效地防止將領擁兵自重反過來威脅到朝廷。
不過李藎忱面臨的是三百年的亂世,這意味著即使是這個https://www.hetubook.com.com時代無論是哪個階層,識字率實際上都不高,畢竟溫飽才是最主要的問題,誰會去想讀書識字。
而忠義社就是在這個基礎上準備成立的,顧名思義,忠義社就是通過各階層的主簿向下面的士卒傳播忠誠和正義的重要性,培養士卒忠君愛國的思想。而忠義社自然也會跟著樹立起標杆,往遠處的包括衛青、霍去病和雲台二十八將,往近處的,關公、常山趙子龍還有白袍陳慶之都在其中。
只是不知道到了那個時候,這些現在對自己忠心耿耿的世家,又會是什麼樣的反應?
「而主簿主要負責戰功的統計、後勤以及軍中的……思想。」裴子烈緊接著說道,「按照陛下的設想,軍中會設立忠義社,軍中主簿對這個團體負主要責任。」
而李藎忱要做的就是給他們一個諸如「關公」和凌煙閣功臣這樣的角色來拜。封名將,鼓勵名將的驍勇善戰和忠義,這在歷朝歷代實際上都是很常見的。
而與此同時,通過建立這麼和_圖_書一個鼓勵士卒廝殺、為士卒排憂解難的團體,李藎忱也能夠更好地推行識字等等,提高軍隊的整體文化水平。畢竟不管是在任何時代,軍隊或者說整個基層的受教育水平還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也是因為九品中正制的施行,導致朝廷的人才已經被局限在了世家和寒門上,對於普羅大眾甚至是大多數寒門來說,讀書識字、學習知識似乎也沒有什麼意義。因此這也是李藎忱想要準備開始推行科舉制的原因。當然科舉制肯定是要放在文官和武將等等制度確定了之後。
「那軍中高層呢?」
李藎忱微微頷首,這實際上和自己跟裴子烈等人大致描述的想法差不多,也算是結合了後世和現在的實際情況。
或許少不得要流血啊……
當然了現在天下未定,科舉制也只是說說而已,李藎忱可不想看著世家臨陣反水。
實際上這和南朝軍隊的大致規律差不多,只不過軍中在偏將以上就開始有些混亂,這也是李藎忱主要改革的地方。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