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南天外
第1520章 磨合和融合

而朝廷對軍隊,實際上是沒有多少掌控能力的。
而海上絲綢之路的出現,也並不是華夏主動的尋求和外界通過海洋進行貿易,而是因為北方向西北去的道路都被封鎖,所以華夏只能通過這個方式向外拓展,乃至於通過這條道路來獲取財富、維持整個國家的運轉。
到了南北朝時期,隨著世家的崛起,將領們也就變成了世家之中的將門,對於軍隊的掌控只多不少。
諸如把目光從陸地轉移到海洋上。
「告訴李詢和羅毅,朕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留給他們蕩平南方,而且就算是朕有時間,南方天氣詭變,誰也不知道老天會不會看著我們把這一場戰鬥進行下去,因此能夠儘快就儘快。」李藎忱補充一句。
交趾偏遠,每一車轉運過去的糧食都意味著背後有幾倍於此的消耗和十數人乃至於數十人的付出,一旦受到襲擾乃至於出現損失,等於這些人的付出和之前的消耗都付之東流,長此以往,尤其是在www.hetubook.com.com漢軍還不能掌握整個交趾和林邑控制權的情況下,這種損失一多,就算是大漢再富足,也承受不住,更何況大漢還不能用盡全力,北方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宇文憲。
這些相互之間的配合和合作,將會加深各個兵種對於自己工作和職責的認識,從而更好地完成協同作戰。
同時通過這一場戰爭,也是為了讓南中、嶺南各部儘快的融入大漢軍隊,畢竟在這之前,他們雖然保持有漢軍的編製,但是更像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這樣會給動亂埋下隱患,只有讓這些軍隊徹底融入漢軍的體系之中,才能確保他們和漢軍一樣忠誠于大漢,而不只是忠誠於他們的酋長或者某個將領。
而相比之下,從海上如果順風順水的話,不但路上的消耗會減少,而且還能從根本上避免糧食被劫掠的可能,並且沿著海岸線南下,也能夠避免上次海軍登陸象林時候遇到的大風雨和*圖*書導致的迷航,畢竟運送糧食的船隻,無論是船體結構硬度還是適航性上,都不能和專門打造的海軍戰船相比。
「臣會儘快落實此事。」楊素果斷地說道。
所以在楊素他們的心中,大海是陌生的、甚至很多內地人都沒有見過大海,所以他們不相信大海是一條可以讓他們順利通行的道路,反倒是認為這是無法逾越的天塹。
看著楊素等人的背影,李藎忱相信剛才自己的一番提點,楊素等人應該會有所領悟。
這也是李藎忱現在想要引導大漢的將領們去做的。
李藎忱喜歡任用和提拔年輕人,並不僅僅是因為他自己也是年輕人,更因為年輕人的學習能力更強、也更傾向於革新。在這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中,只有年輕人才能更快的摒棄傳統的思想,去努力接受新的事物。
海洋,對於這個時代大多數的人來說其實是陌生的。
至少南方的戰局還沒有淪落到真的無可挽回的地步,甚至一切都還https://m.hetubook.com•com在大漢的可掌控範圍內。初次遇上這樣的對手,會有一些小挫折也在情理之中,李藎忱倒是並不希望自己的軍隊每一場戰爭都會順風順水,只有多經歷挑戰,才能鍛煉將領們的應變能力和決策能力。
這一次南方之戰,李藎忱的主要目的並不在於控制南方,而在於讓大漢軍事系統進行一次從上到下的磨合,在這之前,大漢的軍隊雖然軍規嚴格,但是組成卻怎麼看都有些混亂。
畢竟之後等待大漢的戰爭,還多著呢,其中也少不了和諸如林邑人這樣異族的戰鬥。
「運送糧草的船隊沒有必要直接橫渡南海,」李藎忱補充了一句,「只要能夠沿著海岸線南下抵達象林和盧容就可以,同時九真和交趾等處其實也都可以通過這種辦法把番禺郡的糧食轉運過去,這樣就可以避免我們的糧食受到擾襲甚至被劫掠。」
相同的道理也體現在陸軍和海軍的合作上。
華夏從炎黃開始,就是一個不和圖書折不扣的陸地民族,對於華夏來說,更傾向於腳踏實地的向前走,而不是走向波濤洶湧、一切由天的蒼茫大海,所以陸上絲綢之路也會先於海上絲綢之路開通。
大漢的軍事體系是整個大漢制度之中最先進行改革的,但是當時受制於現實需求,改革進行的實際上也不算徹底,歸根結底現在大漢還是奉行的各個將領統帶自己的兵馬的政策。
另外火槍在大漢軍隊之中的列裝意味著漢軍將士必須要儘快接受這種新鮮事物,並且學會如何和火槍手配合作戰。沒有什麼比來一場實際的戰爭更能夠起到這個作用的了。
大漢現在的兵法謀略實際上都有一些局限性,就算是武聖孫子也無法料到世上還會有那麼多的戰法,尤其是隨著火器的列裝,大漢算是逐漸邁入熱兵器時代,之前冷兵器時代的作戰思路就應該進行改良了。古人的作戰思想即使是到了千年之後的現代也是有參考和學習的價值的,因此作戰思路只是改良,而不是丟棄。
這並https://m.hetubook.com.com不是因為他們不相信大漢海軍的操船技術以及工部的造船技術,而是因為他們並不了解海洋,所以他們不相信海洋和老天。
協同作戰,這就是李藎忱之後留著對付宇文憲的撒手鐧。
來自天南海北的人們歸屬於不同的隊伍,而李藎忱要做的,就是讓他們將對自己隊伍的歸屬感轉變為對整個大漢軍隊的歸屬感,之後更方便李藎忱進行軍隊制度的改革和軍隊的調動。
看著楊素等人離開,李藎忱輕輕呼了一口氣。
陳禹和楊素倒是都有些錯愕。
「臣遵旨!」
這種從先秦時期就延續下來的政策,在東漢末年達到全盛,朝廷的軍隊幾乎都變成了將領的私兵,這就意味著朝廷需要保證的是將領的忠誠,只要將領們忠誠,士卒也會忠誠,反之亦然。
大海,作為一個不錯的選項,卻被忽略了。
朝廷可以隨意調動將領,但是不能調動將領麾下單獨的哪隊士卒。
缺少的經驗可以繼續培養,但是缺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那就沒有辦法培養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