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戰北方
第1602章 蘇湖熟

運河兩側已經出現了大片的田野,覆蓋著高低起伏的山丘。江南多丘陵,而正是在這高高低低的小山丘之間,孕育了天下糧倉。
如果不是因為這批糧食讓李藎忱的底氣增加了很多,李藎忱是絕對不會貿然在這個時候發動南征之戰。而新一年的屯田,效果也非常明顯,源源不斷的糧食正在從南向北運輸,足夠支撐漢軍至少發動半年的進攻,這也是李藎忱明年向北發動進攻的底氣。
沈家那是江南世家之中一等一的豪門,雖然在沈君理去世、身為皇后的沈婺華也跟著被打入冷宮之後,沈家只剩下沈君高獨立支撐,頗有幾分獨木難支的感覺,但是這麼多年打下的家底終究還是在的。更重要的是沈君高最終站對了隊伍,李藎忱自然也就沒有打算和他清算之前的賬。
如果自己在皇位上坐七十年,應該已經煩的透頂了吧。
大漢現在的糧食主要來源於三個地方,江南只是其一,還有荊湖和巴蜀,這兩個也m.hetubook.com.com都是華夏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糧食產地,前者是歷史上宋代主要的糧食產地之一,南宋北伐所用的糧食多來源於荊湖屯田;而後者自然也不用說,秦之所以能吞沒天下,和巴蜀天府之國的供給有很大的關係。
換句話說就是一次皇帝不在的演習,這讓李藎忱不由得想起來後世某國某位七十年的女王,因為在位時間太長,導致全國上下已經不止一次演練女王去世之後的應急方案,可惜就是用不上,不過真的應該可憐的,還是那位七十年的太子啊……
也正是因此,在北上之前,李藎忱必然要先下江南看看,這是誰都攔不住的。
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又所謂瘸子裏面拔將軍,形容現在的沈家倒是再合適不過,沈家不管再怎麼狼狽,也比你們那些因為叛亂被朝廷給抄了底的家族強,作為緊跟著朝廷腳步的貴族,只要沈家還能夠有人才嶄露頭角,那麼沈家依舊還是沈家m.hetubook.com.com
那李藎忱豈不是成了劉裕第二了?
希望這些傢伙不要讓那個自己失望。
這一次李藎忱南下固然也是輕車簡從,後宮之中只有沈婺華陪著自己,之所以讓沈婺華前來,主要還是因為後宮之中要說和江南世家們關係最密切的,也就只有沈婺華了。
當然了,只是憑藉江南一處,李藎忱的底氣可沒有那麼厚。
一來江南不算遠,甚至可以說就在建康府門外,而且李藎忱下江南絕對不至於和隋煬帝、正德皇帝那樣勞民傷財,他也是輕車簡從前去,二來之後李藎忱必然要御駕親征的,也必須要先讓朝堂上的這些年輕官員們歷練歷練,感受一下陛下不在的時候是什麼樣的。
另外大漢在淮南、淮西、南陽、嶺南等等前線,也都通過軍民結合的方式進行屯田,受到軍事上的限制,這些屯田的範圍雖然都不算大,但是也足夠支撐軍隊日常消耗。
尤其是隨著武陵蠻等等蠻族下山逐漸和*圖*書融入大漢的體系之中,大漢的屯田效果越來越好。
所以江南的潛力,李藎忱是很清楚的。
劉裕北伐失敗,並不是因為敵人太強大,而是自己後方作妖,李藎忱可得吸取教訓。
只不過長期以來南陳在西線都處於守勢,所以屯田的範圍不算非常廣罷了,李藎忱入建康府之後,極力推廣屯田,荊湖就是主要的開荒區域,尤其是大漢當時已經拿下了襄陽,湘州到江陵一帶徹底變成了大後方,自然就可以安心屯田了。
荊湖屯田發展的時間雖然不算長,但是底子也不薄,荊湖西線長期以來都是南陳和北周對峙的前線,因此湘州、贛州等西線後方魚米之鄉,也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畢竟這些地方也是不錯的耕作之地,南陳不可能只依靠江南支撐起來西線和東線的所有軍隊。
李藎忱入蜀之後,屯田的事情就從來沒有放鬆,因此巴蜀之地以及現在更南方的南中已經成為大漢最主要的糧食產地之一,之前大漢的西北之戰m.hetubook.com.com以及北伐關中,巴蜀就曾經出了大力。
而要說大漢現在最主要的屯田之地,終究還是江南。
此時李藎忱雖然人站在船頭上,看著水流滾滾,但是心裏想的卻還是背後越去越遠的建康府的事。
世家白送給李藎忱這麼大的好處,倒是頗有幾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感覺。
「再往前從晉陵入太湖,順風順水的話不日就到吳郡。」沈婺華站在李藎忱的身後,微笑著說道。
話說回來,好在李藎忱這次下江南,去去就回,時間尚短,如果這些傢伙們真的捅出來什麼簍子,也能夠及時跑回來給他們擦屁股,可是如果他們什麼經驗都沒有的話,到時候李藎忱北上,難道衝到了黃河邊,還要再跑回來給他們擦屁股么?
沈婺華跟在身邊,能給李藎忱壯聲勢不說,李藎忱這一次下江南肯定也要召見本地的世家——雖然這些世家已經七零八落,但是終歸還是有一些大小世家能夠在之前的動蕩之中倖存下來的。
畢竟有總比和*圖*書沒有好,在糧食上,就算是一根蚊子腿李藎忱也不想浪費。
只要人手足夠,這片土地的確可以培育出滋養整個大漢的糧食和財富,因此新修的官道和運河都優先照顧江南地區,就是李藎忱期望江南能夠儘快發揮出來其潛力,成為大漢經濟發展的新支柱。
蘇湖熟,天下足,李藎忱作為一個後世人,當然很清楚這六個字意味著什麼。後世從宋代末年開始,到明清,江南憑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大運河這條南北商貿命脈,一直都是天下最富足之地,從江南來的糧食和漕銀甚至在清朝已經成了國家之命脈,江南丟則國家危在旦夕。
世家的體制已經被推翻,但是李藎忱不可否認的是,到現在世家依然是大漢受教育水平最高的一批人,這一次大漢秋闈之中嶄露頭角的也有一多半都是世家子弟,大漢想要憑藉書院培養出來更多的寒門乃至平常百姓家的子弟,還需要時間。
剛剛結束的秋闈也是李藎忱這一次下江南不會太久的原因之一。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