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卷 風不定
第2332章 陳宣華:感覺綠綠的

所以慈善堂看上去只是收攏社會上的孤兒並且幫助那些溫飽尚且還成問題的窮人,真正明白慈善堂任務的沈婺華和陳宣華等人心裏卻很清楚,陛下是在通過慈善堂從根源上消除社會的一些隱患,甚至還把這些隱患轉變為忠誠于大漢的一股力量。
空談,終究只是提供一個理論指導。
尤其是一些從小就接受專業技能培訓的,長大之後必然會變成某些行業的中堅力量。
連被遺棄的孤兒朝廷都不會放棄,甚至還能帶著他們成才。那麼其餘雙親聚在的人,還有什麼好不努力的?而朝廷甚至就連這些邊邊角角都能夠關懷到,那還有什麼不值得信任的?
看著這些孩子的笑,李藎忱心中也是一陣心潮澎湃。
李藎忱先對著先生們含笑誇獎幾句。
沈婺華索性就任由李藎忱挽著,還輕輕扯住了他的衣袖。
李藎忱抬手。
鍾離常年在南北朝對峙的前線,什麼都缺,最不缺的就是無家可歸的孩子還有一個個破碎的和*圖*書家庭。三百年的亂世,已經給這一片土地上的人民造成了太悲慘的影響。
而李藎忱很清楚,自己的最終目的,是帶動整個社會的風氣積極向上、與人為善。
眾目睽睽下,終究還是不敢做別的。
大小官吏以及不少選出來的慈善堂學生代表,都在兩側靜靜等候。
雖不是跪拜,但是也是不折不扣的大禮。
不說別的,單單是這些孤兒們,在感受到慈善堂以及慈善堂背後的陛下這麼多年的養育之恩之後,這些孤兒們肯定更願意在大漢的發展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別看內府現在鋪開的場面很大,但是後宮妃嬪們知道,掌控社會上的這些方面,都是李藎忱經過深思熟慮的。內府做不到或者內府沒必要去做的,李藎忱根本不會交給內府。
鍾離城慈善堂已經不是當初剛剛建立時候幾間茅草屋的樣子。
先生們忙不迭的表示陛下謬讚了。
當然樂昌和陳宣華也感激李藎忱,她們清楚,陛下m•hetubook.com•com在這其中功不可沒。
陳宣華雖然眼神之中帶著些許醋意,但是並沒有什麼嫉妒和怨憤。沈姊姊能夠敞開心扉,和陛下真心相愛,這是她們都很樂意見到的。
沈婺華並不怪罪她們,甚至還願意和她們姊妹相稱,實際上陳宣華就已經很感激了。
他們,才是真正實踐的人。
而且就連孤兒們都能夠綻放出最燦爛的笑容,看到這一幕的人們,還擔心人生路上有什麼艱難險阻不能克服?
總之不可能站在社會的對立面。
李藎忱挽著沈婺華,向慈善堂內走去。
另外還有其餘孤兒數量更多,足有兩三百個。
自己所提出的無數的想法,終歸只是想法、只是理論。
建設慈善堂的目的,很多人都能夠解讀到陛下想要避免隱患這一點上。
而且對於沈婺華來說,慈善堂,尤其是眼前這個鍾離慈善堂,顯然有著額外的重要意義。
回首當年,沈婺華可以肯定的說,眼前的這個鍾離慈善堂,https://www.hetubook•com•com也是大漢的第一個慈善堂,便是自己的心徹底和陛下連在一起的地方。
就像是乾旱的田地驟然受到春雨的滋潤。
旋即陳宣華摸了摸自己的頭頂,按照陛下平時開玩笑的話,總感覺自己頭上……綠綠的?
尤其是沈婺華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副模樣,陳宣華心裏還是有數的,總歸是陳叔寶的過錯,總歸……是陳氏對不起她。
她突兀的有些緊張。
這裏現在生活並且教育著上百個大漢英烈的孤兒。
看著眼前的一對身影,有一種神仙眷侶,自己不能去破壞氣氛的感覺。
孩子們平身,一個個看著李藎忱和沈婺華,笑得很開心。
看看身邊的沈婺華,再看看那些隨駕的內府官員,在這笑容的影響下,似乎一個個心情都出奇的好。
沈婺華下意識的想要拒絕在這麼多人面前和陛下如此親密,多少有點兒不符合禮法,不過李藎忱並沒有容她拒絕的餘地。
攜手進門,兩人便看到一個個身著漢家和-圖-書衣冠、挺胸抬頭的孩子們,在先生們的帶領下,齊齊拱手向前一推,同時躬身九十度行禮。
慈善堂的山長冒昧的請沈婺華題字,沈婺華不由得瞥了一眼李藎忱。
而內府最先開始推動的事業,肯定就是在李藎忱心中份量最重的。醫院是一個,書院是一個,現在外廷都已經意識到了這兩者對整個社會的重要性。而之後便是慈善堂。
陛下背後的深意,大家不見得都懂,但是大家清楚,慈善堂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
而沈婺華的一切柔情與愛,都已經歸屬這個男人。
對於這些孩子們來說,如果說朝夕相處的這些先生們既是老師又是父母,那麼眼前的這一對人,就是不折不扣的天和地,是讓他們能夠活下來並且學習知識、讓人生完全步入正軌的神仙。
不然在深宮之中,她們總覺得自己見到的是一具莫得感情的屍體。
人生之中第一次,她知道了什麼是愛情。
對於後宮之中的妃嬪們,他雖然不可能給予她們自己全部的愛,但和*圖*書是也絕對不可能和古往今來的眾多冷血帝王一樣完全把她們當做工具人。
假如沒有慈善堂的干涉,這些從小浪蕩于街頭巷尾,吃百家飯長大的孩子,幾乎沒有一技之長,即使是長大之後也依舊會變成社會發展的阻礙,不給社會添亂就算謝天謝地了。
這些孩子們傳遞出的,是最純真也最能牽動人心的善意。
李藎忱自己心裏清楚,他們當得起自己的誇獎。
就是這些人,把這一切變成現實。
背後的陳宣華撅了撅嘴,卻還是微微放慢腳步。
笑,似乎是孩子的天賦,總是在無意中流出。
顯然他們之中大多數的年紀還太小,並不清楚為什麼要行禮,對方又是什麼人,只是覺得這一對大哥哥大姐姐看上去和藹可親。
無論是樂昌還是陳宣華,雖然出身帝王家,但是到底還是女兒家,女兒家的感性和相比于男人不太容易被權色所消磨掉的人性,讓她們更同情沈婺華,甚至願意代替她們的兄長來儘可能的彌補沈婺華所遭受的這些精神損失。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