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鐵山

現在也無法向賀齊提供保護,所以武昌鐵山的價值並不高,缺乏意義……哪怕這裏的鐵礦非常容易開採。
己方握著織機、匠坊,還有許多外圍富裕的人力……怎可能讓人在原料上卡住喉嚨?
織機運來時都是成箱裝來的標準零件,一箱箱零件或入庫,或轉運到其他船上;同時將庫房、船剛運來的丹陽工具裝到南下的船隊里。
陸議稍稍停頓又說:「江東潮濕,鐵甲易銹,吏士多受其苦,故多儲漆、油脂以防鏽。今公上將定嶺南,嶺南土人產漆,今漆為我有,孫權少漆,鎧甲鐵器無漆則銹。」
按著古制,三恪家族本身就是個小朝廷,自有僚屬、臣工,君臣關上門議事,區別於漢朝廷,豈不是個小朝廷?
見蘇則言辭確鑿態度明確,見陸議也是認同模樣,呂定只是長唉一聲,立在邊上不言語。
理由也簡單,讓典滿帶些禮物去慰問母親趙氏。
別說臨近大海的江東,僅僅是江都,鐵甲多生鏽,每日早晚都要擦拭凝聚鎧甲上的水汽。
張溫直接答應,遞出令符、文書,又對呂定說:「丹陽邑近來上報,說淯陽礦石品質不大如前。且去和圖書淯陽查清狀況,若淯陽不給明確回復,今後斷絕淯水貿易。」
為了防鏽,制好的各類工具淬火后,都塗抹有一層髒兮兮的油脂,如今都成排躺在木箱里。
新一批麥城織機運抵,陸議親自驗收,監督運船裝卸。
「是,鐵山已然探明,不在南陽鐵山之下。」
陸議幾人抬頭相互看看,張溫身子前傾,進言:「殿下,臣以為武當相可兼管匠坊。」
即懂文化,又難查清楚背景。
司直班房,張溫坐堂聆聽呂定陳述,作為搞監察的機構,順帶反間也是正常的。
「殿下,孫權雖貪婪,卻多計較。公上回師快則一年,遲則一年半,期間賀齊堅守,孫權難有進展。即便破賀齊進據武昌,也無力開採,更無從冶鍊,鍛造兵甲。」
你無法判斷投奔者的親屬究竟是被扣做人質,還是真的病亡夭折在遷徙路上。
隨行的參軍蘇則側開口:「此短見也,各郡雖有不足,得丹陽器械,提升有限。為嶺南荒蕪,天下大亂以來更是百業凋零。自孫權、步騭竊取以來,更是民不聊生。此次器械運抵嶺南,可收立竿見影之效!」
陸議從m.hetubook.com.com袖子里掏出一疊摺子,轉遞給中門前的小侍女,小侍女接住摺子轉遞給帘子后的關姬。
扣船前,再大的衝突當面解決,也就沒了;就怕扣船,船扣下后,就上升到大將軍府、北府之間的地位高低問題。
他反應的事情,轉了一圈又經張溫之口陳述到關姬耳朵里。
礦山在南陽郡,南陽郡守徐祚組織山民開礦,讓山民脫貧……這有什麼錯?
這幾年的戰爭烈度太大了,處處都有人員流動,人口遷徙中有折損很正常,這種原因折損的人口就是極好的借口。
呂定頗有見地:「魏有河西之大勝,今提兵向東欲襲燕王之後,恐我出兵救援,自會命奸造亂,使我分心不能出兵;孫權得利於漢口,驕橫之氣一時無兩,恐會行挑撥之事,以使我內耗。」
這也沒辦法,遵循古制策立三恪,那就繞不過封建制、集權制的爭鬥。
幾個悲觀軍吏與他一樣,愁眉不展,深怕運輸船幫被卡,被人為擴大事端。
再好的盔甲,鏽蝕久了,也就成了脆鐵,箭矢輕易可以洞穿。
也有一名軍吏開口:「職下亦有此慮,丹陽器械供不應求和圖書。今周邊郡縣皆有訂購,我卻運往嶺南交付漢僮……未免有失偏頗,恐遭非議。」
除了張溫,其他人紛紛把頭垂著,態度也算明確。
一側押送織機而來軍吏遞送文書,低聲向陸議稟報什麼,隱約聽到似乎麥城要製作播種用的耬車。
見無人異議,關姬開口:「善。」
蘇則做考慮模樣,還是輕輕搖頭:「嶺南土民兩代人已不知漢家恩德、威儀,今公上此去,欲樹立恩威而已。此朝廷大略之所在,誰敢作梗?」
淯水貿易是一個三角貿易,參与者是麥城的織機,織機的主人是關姬;第二方是丹陽邑的匠鋪,主人是田信;第三方成分複雜,既有南陽司金中郎將,也有張飛麾下開礦的軍士。
隨後張溫又進言,才陳述呂定的擔憂,關姬略略思索,就遣鄧國第一位封君典滿隨同前往。
不可能沒有間諜,呂定的意思是派重量級人物壓船,即便有間諜鼓動扣船,也沒幾個人敢動手。
陸議口吻確定:「殿下,彼斷絕煤炭,屆時匠坊正好使用木炭鍛造兵甲軍械。」
塗漆只能延緩鏽蝕,無法杜絕鏽蝕。
幾個校事郎只好跟著呂定來征北幕府和_圖_書見張溫,張溫拒絕朝廷征拜,自然還是北府的司直,執掌兩郡監察大權。
沒什麼好意外的,關姬只是拿回她鄧國公主的封建主權力,順帶幫丈夫、兒子管理家務。
關姬聽聞后,詢問:「相國,武昌每月僅能供兩萬斤鐵砂?」
一月兩萬斤鐵砂,再加上丹水流域的幾處小鐵山,足以供丹陽匠坊使用。
這裏的會議規模已從最初的陸議、張溫、典滿三人擴增到十二三人;就連待在南陽辦公的徐祚也派出自己的長史常駐鄧城,代表他旁聽會議……彷彿一個小朝廷。
關姬追問:「若孫權得悉武昌有大鐵山,可會反攻江南?」
漢軍水師主力覆沒后,賀齊更不敢大肆開發鐵山。
關姬擔憂:「若引武昌鐵,淯陽煤炭可會生變?」
呂定還是爭辯:「蘇公,就恐小人壞事。」
「嗯,此事待我上奏殿下。」
這裡是小朝廷,征北幕府是個小朝廷……各郡守徵辟僚屬,關上門開會,就是個小小朝廷。
陸議略作解釋,關姬就明白過來,吳軍鐵甲自然損耗較高。
鄧城,宣池。
鐵耜、鋤頭、鐮刀、斧頭共有一千套,以及少部分鋸條,這些金屬工具靜靜躺在箱和-圖-書子里令楊先羡慕。
呂定不由想到族弟那張可能會變白的臉,也不問去哪裡找替代的礦石,上前接住通行令符和文書,拱手:「喏。」
若不是給張飛面子,北府自能召集、組織荊蠻去開礦。
曹魏、孫吳方面始終沒有放棄派遣間諜,這類間諜往往是遷移、投奔漢軍的寒門士人。
校事中郎楊先隨同監督,隨陸議一同抽查木箱里的工具。
武當相田允,給眾人的印象是溫厚、遲鈍,不會私底下搞事情。
關姬輕嗯一聲,另說:「匠坊增產,諸公可有合適人選就任令長?」
關姬翻開細細閱讀,這是一份賀齊專門作出的鐵山產量計劃表單……現在的賀齊雖然有能力開採、粗略冶鍊鐵砂,可缺乏力量保護武昌鐵山。
楊先的上司呂定檢察鐮刀刃口,手上沾染黑色油脂用布巾擦拭,詢問:「陸相國,近來與江都多有齷齪。職下擔憂這批工具遭遇刁難,敗壞公上撫定交廣大事。」
裝貨,運船沿漢水南下后,呂定也與陸議等人分開,回校事署的路上,呂定還是憂慮不已:「蘇公有大略,知大節,卻不知小人行徑。我恐奸賊乘機挑撥……誰與我去拜謁張公,陳述此事?」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