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大宅門》
第2272章 定縣調查

「這地方可真是夠窮的啊?」一名叫慕容武的學生說道,他是魔都人,慕名來到沈隆的學校求學,自小在大城市長大,還真沒怎麼來過小縣城。
想想也是,畢竟這兒挨著安國呢,百草廳可是安國葯市最大的主顧,身為醫藥界人士,誰還能不知道百草廳白家老號的威名?
「不行,我得去和縣長說去,這樣水平的醫生絕對不能再讓他們給人看病了!」性格衝動的慕容武說著就要出門。
「不要緊,臨走的時候我都備好葯了,再說敬業從小跟著我練拳腳,身體好著呢!」沈隆摸了摸白敬業的腦袋,「敬業,你是回去呢,還是和我一起去鄉下?」
所以沈隆在正常工作之餘,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這上面,在學校成立完畢,新生們紛紛入學並正常開始上課的時候,沈隆帶著自己的學生一起離開京城,前往河北定縣,他準備在這裏開始自己的實驗。
「今天先在城裡找個地方歇一晚hetubook.com.com,明天起來咱們先去縣城的醫館、藥店走一走看一看。」沈隆按照提前制定好的計劃作出安排,慕容武和袁小燕趕緊找客棧去了,可在僅有兩條街道的縣城轉一圈回來,他們倆都面露難色。
一個是子繼父業,身上的醫術都是跟著父親學的,不過從留下的方子看,他父親的水平很一般,他還不如他父親呢;另一位則是讀書人,早年間考中秀才,可舉人卻是一直都沒有考中,眼見年紀越來越大,家中積蓄日空,於是他就翻看了幾本醫書,開始給人開藥看病了。
這種情況在中國古代倒是一點兒也不少見,但凡是讀書人大多都看過一點兒醫書,有些膽子大的就試著給自己或者其它人開藥了,運氣不好的「終學醫,有所成,撰一良方,服之,卒」,運氣好點的就能靠這個吃飯了。
沈隆為了紀念他們的成就,所以也將實驗地選在了河北定和圖書縣,這次出來他把白敬業也帶上了,白敬業如今已經到了小學畢業的年紀,他此前一直生活在大宅門,雖然沈隆經常帶他出去轉,讓他目睹京城平民的生活,可這那有直接去農村效果好?
「回來!你給縣長說了,縣長把他倆都抓了,那定縣的老百姓怎麼辦?你留在這兒給他們看病么?」沈隆喊住慕容武,「你當定縣的老百姓不清楚他們的水平?可他們有選擇么?這樣的醫生已經是定縣水平最高的了!剩下的都是些只懂得幾個偏方的游醫,還不如他們呢!」
聽他們說起過去的診治病例,慕容武和袁小燕他們聽了眉頭緊鎖,回去之後就拍了桌子,「這真是草菅人命啊!這樣的人也能當醫生?他們開出的方子治死了多少人啊!」
慕容武和袁小燕等人都沉默了,整整四十萬人的定縣,就只有兩個完全不合格的醫生,定縣老百姓的日子簡直是太可憐了。
這些信息讓大傢伙兒不https://m.hetubook.com•com寒而慄,儘管他們之前已經在京城郊區做過類似的調查,但定縣的情況無疑嚴重地多,平均死亡率每年達35%,30%的農民在死亡之前,沒有得到過任何醫藥幫助,嬰兒死亡率極高,這就是他們面臨的現狀。
定縣距離京城有二百多公里,他們先乘坐火車來到保定,然後從保定下車雇馬車前往定縣,這條路沈隆倒是走熟了的,因為定縣就在安國隔壁,這些年他可沒少往安國葯市跑,一路上沈隆給白敬業和學生們講著自己在安國葯市的各種經歷。
「我跟爹一起!」還真沒白費沈隆這些年的教導,白敬業見了這種地方儘管有些不適,但並沒有退縮,就是晚上被跳蚤咬得有些睡不著。
為什麼選擇定縣呢,這是因為在中國公共衛生史上有一個重要名詞叫「定縣主義」,三十年代,先後畢業於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的平民教育家和鄉村建設家晏陽初在這裏進行平m•hetubook.com.com民教育實驗,其後兩位協和醫學博士,讓中國人吃上碘鹽、解決了大脖子病的姚尋源和「中國公共衛生」之父陳志潛先後來到這裏,建立農村公共衛生實習基地,中國農村的公共衛生事業也就此拉開序幕。
兩百公里的路程,這要是放到後世,高鐵一小時出頭就到了,走高速最多也就兩個半小時,可如今他們從京城到定縣,愣是走了兩天多才到。
「老師,照我看,您還是先把小師弟送回去吧!我們幾個大人倒還好,小師弟恐怕在這種地方待不下去啊!」等到了本縣最好的客棧門口,大傢伙兒才明白他倆的意思,這地方實在是太窮了,客棧裏面衛生條件也不容樂觀,白敬業還是個孩子,萬一染病那可就糟了。
起床之後,他們先到縣城的街道上走了走,遇到醫館、藥店就進去詳細詢問一番,沈隆報上自己國立京城醫學專門學校校長和京城百草廳白家老號傳人的身份,醫館的大夫和藥店的掌柜就www•hetubook•com•com無話不說了,沈隆能感覺到,似乎後者對這些人更有影響力一些。
仗著這個身份,沈隆他們很快就弄清楚了定縣的醫療水平,得到的數據不容樂觀,縣城裡只有兩位坐堂大夫,而且都沒接受過專業的醫師教育。
這麼說吧,要是把這倆人放到後世的醫院,保管活不過一星期就被醫鬧給打死了,看病治死人的事情幾乎每月都有。
調整好心情之後繼續調查,他們甚至去了縣政府,找縣長索要一些資料,再和滿清時候的胥吏聊天,從資料和這些人的口中得到了更多的信息。
沈隆答應出售學校和醫院也不是沒有條件的,他向教育部門提出,國立京城醫學專門學校成立之後,要有一個專門培養鄉村醫生的機構,並組建一個關於鄉村醫療衛生的研究部門,教育部門也答應了。
「比我老家好多了,這還是縣城呢,等到了村裡你就真正知道啥叫窮了!」另一名叫袁小燕的學生說道,他出身沂蒙山區,倒是見慣了這種地方。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