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大宅門》
第2279章 群英薈萃

這種小手術按道理來說肯定沒問題,然而由於護士標記錯誤,就將梁啟超健康的右腎給切除了;術后協和為了自己的名聲閉口不言,而梁啟超一向推崇西醫,竟然也幫著醫院遮掩,以至於直到四十多年後,梁思成才從協和醫院知道了當年的真相。
沈隆繼續查看學生名單,想看看還能找出什麼歷史名人來,結果湯爾和又給了他一個驚喜,「我這裏剛收到一封求職信,一位即將獲得哈佛大學醫學博士的留學生,想在回國後來咱們學校工作,這是他的簡歷。」
這下好了,只要能把他留下,將來學校就不用為找不到合適的校長而發愁了,這學期我也去給大一新生帶一門課去,也好認識認識這位日後的醫學泰斗。
在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之極,為了廣泛開展先進模範學習宣傳活動,國家九個有關部門共同組織開展「最美奮鬥者」學習宣傳活動,評選表彰新中國成立70年來和*圖*書各地區各行業各領域湧現出來的、來自生產一線、群眾身邊的先進模範,而出身於京城協和醫院張孝騫、林巧稚兩位醫學大家作為醫學界的代表榮獲「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
在基礎研究領域,他是我國消化醫學的奠基人,為中國創建了第一個消化專業組,並對胃的分泌功能進行多方面的研究,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文;他第一個在臨床上使用組胺法化驗胃液分泌,並提出發熱對胃分泌功能有抑制作用的新論點,從病理生理上闡述了發熱病人不願進食的機制之一,這些論文,有的至今仍被國際上引用。
三女兒趙來思加州伯克利數學研究所畢業,出版過23本書包括一些兒童讀物,其夫婿是華盛頓州立大學數學教授;四女兒趙小中畢業於美國康奈爾大學,物理學碩士,任職于麻省理工學院。
沈隆第一個留意到的名字是張孝騫,日後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內科專家、醫學教育家、中國消化病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也就是日後的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原副院長。
他最有名的事情就割錯了梁啟超的腎,梁啟超因小便出血住進了協和醫院,被診斷為腎腫瘤,醫生建議切除那個「壞腎」,當時劉瑞恆是協和最好的外科醫生。
醫學界「南湘雅、北協和、東齊魯、西華西」四大天團,其中湘雅醫院和協和醫院能有日後的地位,都離不開他的貢獻,解放前他擔任了十一年的湘雅醫院院長,解放后他擔任了31年的協和醫院內科主任,並先後擔任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等重要職務,人們尊敬地稱他為「協和」泰斗、「湘雅」軒轅。
以她培養孩子的能力,要是能留在學校,當個教導主任那是綽綽有餘啊!只是這位在真實的歷史中也https://m.hetubook.com•com沒有報考京師醫學專門學校,在當了一段時間中國第一所「崇實女子中學」的校長后,便前往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求學。
在基礎研究、臨床診治和醫學教育等多個領域,張孝騫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臨床方面,從1921年7月開始看病,到1986年7月看最後一個病人為止,在整整65年的臨床工作中,顯示出極為高超的技術,拯救了無數的重危病人。
這位必須手下,等將來李宗恩回國了也請到學校來上課,到時候再把林巧稚、裘法祖、吳階平、顧方舟、吳孟超、黃家駟這些大師都招到京城醫學專門學校來,那這所學校可就真的牛逼了,倒時候不管是湘雅、華西還是協和、齊魯,都無法動搖這家學校的地位。
只是按照正常的歷史,張孝騫報考的應該是長沙湘雅醫學專門學校才對,為什麼來了京城醫學專門學校呢?難道是我引起的蝴蝶效應?在沈隆和湯爾https://m.hetubook.com.com和等人的貢獻下,如今京城醫學專門學校已經成了全國最好的醫學院,能夠吸引張孝謙這樣的人才也不奇怪。
大女兒趙如蘭是中國音樂博士,哈佛大學教授,與夫婿卞學鐄同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二女兒趙新那就讀哈佛大學化學系,長沙中南礦冶學院教授,其夫婿黃培云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醫學教育方面,他先後在湘雅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等機構培養了大批醫學人才,可謂桃李滿天下。
他從哈佛醫學院回國后,先是在魔都哈佛醫學院任教,然後又來到京城,在協和醫院任職,其後進入國民政府衛生部擔任高級職位,抗戰爆發后奉命成立軍醫總監部,並擔任總監,兼陸軍軍醫學校校長。
現在看來也是和張孝騫一樣,因為沈隆的改變而選擇來這裏求學,這讓沈隆有點擔心,她到底有沒有機會和趙元任認識,要是這對賢伉儷因為自己的機會錯過的話,那就太可惜了,等趙元任從康奈和-圖-書爾大學畢業回國后,我就介紹他倆認識吧!
這倒不是她沒有這個能力,而是家庭的原因,她的丈夫是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結婚後為了照顧趙元任的生活,就放棄了自己的醫學事業,將精力全都放在了照顧家庭和教育孩子身上,她教育出來的四個孩子個個成才。
「我看看!」沈隆並沒有因為是哈佛醫學博士就放寬要求,不過一看簡歷上面的名字,立刻就決定收下了,這位求職者叫劉恆瑞,是中國創傷醫學的奠基人,中國近代公共衛生事業創建者。
同時在阿米巴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結核性腹膜炎、消化性潰瘍、胃潰瘍與胃癌的關係、胃運動功能等方面都做出過卓越的貢獻。
這一屆出色的學生可不止張孝騫一個,沈隆的目光又在楊步偉這個名字上停住了,她是中國第一個留日醫學女博士,回國后,在北京絨線衚衕和同學李貫中合辦一所私立醫院「森仁醫院」,不過遺憾的是,她並沒有在醫學領域做出過突出貢獻。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