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四川之變(下)

而後肯定表揚了鄺奕和的處置,但也將這事限制于內閣與鄺奕和之間的小範圍,以免出現地方各省有樣學樣,導致接二連三的類似鄺奕和這般隨意篡改政策的事件繼續出現。
無數諸如李三的自耕農在兩種補償方案前猶豫躊躇,絕大多數還是選擇了第二種。
好處都落了下來,其他的虛名哪裡還重要。
但無論是抵退還是直接兜售,其結果是一樣的。
做人做事,自己要學的可是不少。
同時,幾人也在心裏痛罵起鄺奕和這個不知好歹的左布政使來。
有道是高度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將來中樞在其他國策上若是自有考量之處,但地方卻看不到,受限於地域狹隘之觀肆意篡改,是會壞國家大事的。
一畝地三十兩,五畝地就是一百五十兩,漲個兩成就多給三十兩。
與楊士奇一樣,朱允炆並沒有大範圍對鄺奕和行徑進行表揚嘉獎的打算,即使後者這次說出了一番十分正確且具有建設性的諫言。
苦思良久,和-圖-書師爺才苦笑起來。
一場大規模,波及成都府數十萬百姓的退耕行動在建文十二年十月展開,自夏尹始,近四千年的中華農耕文明中,這還是第一次出現由朝廷主動發起的退耕行動。
四川的事很快被通政司送進了文華殿,也很快傳進了朱允炆的耳朵里。
等周維文接到師爺的轉達后,也一樣得知了鄺奕和的所作所為,心裏更是對鄺奕和讚賞不已。
謹身殿內,內閣幾人都有些面色尷尬的坐在下手,不時小心翼翼的偷瞄上首御案后的朱允炆一眼。
師爺算是徹底傻了眼。
前後折騰了那麼多天,到頭來,怎麼反倒把所有的功勞全拱手送到內閣的腦袋上了?
「四川的事,朕在思慮方面確實有失妥當了。」
見自家師爺腦子轉不過來,鄺奕和便開口點了一句:「關於四川此番退耕事宜,在補償上,內閣的指示都是按照每畝地每年二兩進行補償,時限為五年,一應相關政策早已定好,與本官無關,四川和-圖-書布政使司只負責全心全力的貫徹落實,從未發現任何不當之處。」
城市化進程在四川,以一種迅猛的速度開始加快。
那鄺奕和會是一個聰明人嗎?
「什麼批複?」
那就是數十萬離開了土地的百姓不得不湧入成都、綿陽等大城尋找新的生計。
鄺奕和隨口反問了一句,更加讓師爺詫異不堪。
這算哪門子事啊。
與其如此,還不如趁現在一把多賣個兩成呢。
咱們都犯了主觀上的外行領導內行錯誤了,犯錯就要認錯,更不能因羞而生怒,讓後人笑咱們狹隘無知。」
在內閣的批複到達成都后,鄺奕和淺淺一笑,便隨手將這紙批複付之一炬。
朱允炆輕搖右手,誠懇道:「何罪需請,都坐吧,鄺奕和這份本子給朕,也給諸位提了一回醒,這民生大事,咱們高居廟堂金殿在定策之前,理應方方面面都思慮到才是。
「好在此事發現的早,加之鄺奕和處置迅速,尚未造成其他影響,臣看,就由內閣出m.hetubook.com.com面批複一個準吧,另外,再以內閣的名義,寫一封嘉獎信肯定一下。不過,就不要讓通政司在邸報等內刊上通報各省了。」
他們的主張是,選擇第二種,固然可以每年多獲得一筆補償銀,但是五年後,這些田地就得以彼時的市價賣給朝廷。
即以抵退的形式獲取每年固定的補償銀。
放下這份奏本,朱允炆的第一句倒是先承認了錯誤,也驚得內閣幾人下意識站起身告罪。
退耕的政策才剛剛到四川,還沒等施行呢,問題就搶成效一步先出來了,這不是打內閣、打皇帝的臉嗎?
成都平原上那星羅密布的幾百個村落數量開始瘋狂銳減。
如果鄺奕和是個聰明人,他是不會拿這件事大肆宣傳的,該他的功勞一分沒減,也算是將來簡在帝心。
見朱允炆不僅沒有生氣,似乎還對這鄺奕和頗多讚許,楊士奇便搶先一步開口道:「陛下之開明納諫,縱是唐太宗在世亦遠不及,臣欽服。」
「通知一下周司丞,讓hetubook.com•com他的督辦司放開手腳的干吧。」
誰知道五年後的地價是漲還是跌?
這番舉動,把心腹師爺嚇了一跳。
「完全沒有的事,你不要瞎胡說。」
無論好賴楊士奇都有馬屁話送上,而後才順著朱允炆的話頭往下應和道。
你就不能委婉點給皇帝說,等下一步向其他省推廣的時候,朝廷自然會更正,你自己覺得不合適就隨意更改,那你四川乾脆搞獨立政府吧,還要內閣和皇帝做什麼。
「開工收地!」
朕是九五之尊,諸位呢也都是一品大員,平素里議國家之策,輒動以億萬錢財計,哪裡知道這一兩二兩銀子的價值。
「就是有關於成都退耕補償一事,大人果斷處置,指出並解決其中不當之處的批複啊。」
「大人,這可是內閣的批複,將來還要歸檔通政司呢。」
只有少部分膽子大的,直接以高於市場價兩成的方式出售。
鄺奕和愜意的哼起了小曲,心情好的不得了。
在內閣首輔這個位置上呆了那麼多年,楊士奇的政治水平和_圖_書絕對堪稱是登峰造極,一番回答可謂是面面俱到,首先就是維護了朱允炆這位皇帝的中央權威,將定策不當的責任背了過去。
眼下一把拿了這一大筆錢,幹什麼不行。
止抑住心中的崇拜之情,周維文對一眾督辦司的戶部公員說道。
「實為臣等不察民情之過,與吾皇何干,臣等請罪。」
等將來,其他各省有樣學樣,中央的政策下去,都以一句『竊以為有思慮不當之處』為搪塞來篡改,那還不天下大亂了。
未曾想在此時之成都,一畝地一年的收成,已經連一兩銀子都不值了,百姓生活困頓至此,若是久貧乍富,恐怕真就如鄺奕和所言,國朝要養數十萬整日混吃等死的懶漢了。
怪不得人家是一省布政,自己就是一個不入品軼的小吏。
四川這次試點一共才涉及多少人?就算出了這養懶的問題,又能對財政造成多大的壓力?
五年才差了二十兩而已。
朱允炆點頭允了下來:「那就這麼辦吧。」
選第二種,五畝地五年不也就五十兩銀子嗎?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