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暖心舉動

誰都看出,胡哥是想要幫襯老阿婆的生意,華仔趕緊快步朝便利店走去,很快拎出來一個空紙箱,花了一塊錢買的。
老人見這些人是孫子賀文清的朋友,所以也很熱情,親手給大家泡茶,據說是他到清遠搞回來的好茶。
「哥們,你就是賀文清?」胡楊停住車,問道。
「OK!OK!麻煩了。」
「賀爺爺,您以前當兵的?」胡楊看了一會屋內的情況,問道。
「阿婆,這番石榴怎麼賣?」胡楊停下腳步,詢問道。
有些感慨,羊城是國際大都市,居然還有這麼窮的村子,還有老阿婆那樣特困的人民百姓。
「幫我都裝起來吧!」說著,胡楊從錢包取出兩百元,遞給老阿婆。
這是他剛剛順便在便利店買的,看老人家嘴唇都幹了,居然都不捨得吃自己擺出來的果子。
賀文清的表情有點古怪,剛才的直播,他一直都有看,知道這些水果怎麼來的。
賀文清翻了下白眼:「沒有政府的扶助、補貼,根本活不下去好嗎?單單是https://m.hetubook•com•com阿婆卧病在床的兒子的葯錢,就足以壓垮一個家庭。
她家,就三個人,出去賣水果、蔬菜、雞鴨等,是迫不得已。兒子卧病在床很多年,廢人一個,還有個在讀書的孫女,日子過得很難。」
「也沒什麼好奇怪的,我的村子也不算富裕,也有很窮的人家。哪怕是迪拜,都有乞丐,不是嗎?」華仔安慰道。
華仔拿著一瓶水,遞給老阿婆:「阿婆,喝瓶水。」
沒想到,遇到一個心善的年輕人,一口氣幫她全部買走,還故意多給了錢,阿婆心裏很感激。
一邊問,一邊拿出一個用過的購物袋,打開,讓胡楊挑選。
「這香蕉和番石榴,一會遇到人就分了吧!」胡楊跟賀文清說道。
胡楊阻止:「阿婆,不用稱了,這兩百元收下,本地蕉好吃,阿婆您賣便宜了。」
說到當兵,老人家臉上滿是自豪:「是的,參加過抗美援朝的戰爭,那場戰爭打得太慘了,差點回不來。看,和圖書我這還有一個彈孔留下的疤。」
阿婆怔了怔,最後感激地收下錢,連聲道謝,然後小心地將攤上的香蕉和番石榴都裝到紙箱裏面。
「香蕉呢?我看,應該都是本地的水果。」
停好車之後,賀文清跟祠堂裏面的老人打招呼,讓他幫忙看一下車子。不擔心別人偷,而是擔心被人刮花什麼的。
胡楊苦笑:「我要知道阿婆是你們村的,剛才就順便載她回來,不用花錢坐其他車。」
賀文清則是小聲透露:「我奶奶就是朝鮮人。」
回到車上,胡楊沒有矯情,扯下來一根香蕉,就吃起來,絲毫不介意那是根品相不怎麼好的香蕉。
一路往村裡走,遇到一些小孩子,胡楊等人總把香蕉、番石榴等送出去。到賀文清家的時候,發現一大紙箱的香蕉、番石榴都差不多送完。
看來,賀爺爺這波不虧,拐了個老婆回來。
「蠻好吃的,別看它不好看,味道可以。」
「阿婆的家人怎麼搞的?這麼大歲數,讓她安享晚年呀!真無語!」
華仔https://www.hetubook•com•com以為賀文清看不上這些品相不好的果子,連忙解釋。
「我們村雖然也屬於羊城管,但可能算是羊城最窮的村子了。」賀文清說道。
聽了賀文清的話,直播間剛剛罵阿婆家人的觀眾頓時失聲。
「這種情況,政府沒有幫助嗎?」唐宥忍不住問道。
胡楊看了眼攤上的番石榴和香蕉,說道:「華仔,去那邊的便利店要一個紙箱過來。」
去迪拜當乞丐,已經成為一種調侃。
「無意間的關懷,真是暖到心,也祝老阿婆身體健康。」
不過,沒等華仔說完,賀文清就擺手道:「我不是那個意思,剛才我也有看直播。其實,那位阿婆,是我們村的人。
「必須關注,主播太有愛了。」
老阿婆很高興,沒有急著收錢,而是開口:「我幫你稱一下先。」
不等老阿婆推辭,胡楊抱著紙箱,就帶著華仔他們離開。
街邊,是一位看似年過七十的老人家在擺賣水果,只有香蕉和番石榴兩種。而且,攤上的兩種水果看著品質也不太好和_圖_書,有點花皮,一看就是管理不好導致的。
這一幕,暖到了兩個直播間的觀眾們,紛紛讚揚。
男人,似乎都會炫耀自己身上的傷疤,似乎那是值得自傲的資本。
「她不會坐車的,肯定走路回來,三五公里的路,她幾乎天天走。」賀文清脫口說道。
一時間,胡楊的直播間關注再度上漲好幾百,有條件的觀眾,都紛紛送出一點小禮物,徹底被胡楊的舉動給俘獲了。
華仔和唐宥也都跟著吃了一點,還剩下不少,胡楊打算送給賀文清。順著導航的指引,胡楊他們來到賀文清的村子,叫賀家村,很容易辨認,村口就是一座賀家祠堂,一個年輕人在路邊等。
因為她拿出來擺的水果品相不好,大半天都賣不出幾斤。
看到胡楊的車子,他立即揮手。
「各位,關注走一波!我都路轉粉了。」
那些祠堂,基本上都不關門,有人看守管理,甚至有人在裏面打牌等等,跟大家印象中祠堂嚴肅的氣氛有點大不相同,令人意外。
那青年點頭:「胡哥,是我。車子就停和-圖-書在祠堂門口吧!我叫我叔公幫忙看一下。往裡面走,雖然也能走,但不好停車。」
……
大家聽后,又是一陣沉默。看來,老阿婆家的情況,比想象中還要嚴重一點。
他家還算好,是一棟兩層高的自建房,沒有裝修得很漂亮,但還算過得去。
阿婆操著濃濃的白話口音:「一蚊雞,靚仔愛幾多?」
直播間的觀眾先是一陣讚美,可聽了賀文清的透露,全都笑了。
這麼大歲數的老人家,還出來擺攤,看來家境不怎麼好。
胡楊帶大家逛了一圈古鎮的古街道,讓觀眾們看一看嶺南古建築的風采。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那些祠堂。
賀文清家裡,爺爺奶奶兩位老人都還健在,爸媽則是出去工作,要到晚上才能回來,大哥大嫂也一樣,還有兩個侄子侄女。
不僅如此,左鄰右舍也經常會幫點忙。
「都一樣,冇錯,系自己家種的。」阿婆點頭,笑的時候,大家發現她嘴裏的牙齒都沒有幾顆了。
鎮政府、村委每個月都有一些補助。她家的孫女讀書,也完全是免費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