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頭角崢嶸
第0445章 唇槍舌戰(下)

「翰林侍讀」是正六品官,而「翰林侍讀學士」是從五品官,官階雖然只差了一品,但翰林侍讀學士可以給皇帝講學授課,而翰林侍讀只能陪皇帝上課(相當於書童),不過,如果皇帝有了兒子,翰林侍讀倒是有資格給皇子講課。
接下來討論的事才是重頭戲,那就是討論「清田莊」的可行性,不過,這種關乎國計民生的政策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討論出結果的,所以一眾官場大佬唇槍舌戰地吵了一個早上,下午又繼續吵,直到天黑也沒能定下來,最後各自下班打道回府,等明天再繼續互噴!
兵部員外郎乃從五品官職,無定員,主武庫清吏司,就是主管全國軍械方面的雜事。
正因如此,為人寬厚的老費也怒了,站起來便向禮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石珤開懟。
當然了,無論是翰林侍讀,還是翰林侍讀學士,均是天子近臣,跟皇帝接觸的機會都很多,所以說毛紀這提議是在和稀泥。
禮部尚書毛澄見狀連忙救場道:「費閣老稍安勿躁,徐子謙確無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禮不信之舉,石侍郎只是覺得徐子謙為人過於圓滑奉迎,難以擔起輔助勸導和_圖_書君王的責任而已。」
「翰林侍讀」和「翰林侍讀學士」的名稱看著十分相近,但是少了「學士」兩個字,地位立即便差了一大截。譬如某人的姓氏后多加了「老師」兩個字,自然便顯得更受人尊敬了。
費宏問住了毛澄,繼續振振有詞地道:「子謙在上饒信江書院就學時,還是一介貧寒書生,面對在江西隻手遮天的寧王也絲毫不退縮。他協助孫巡撫剿滅了鉛山群匪,寧王起兵造反時,子謙率軍奮力抗擊,在鉛山城頭親冒矢石,與來犯賊兵血戰七天七夜,最後戰而勝之。他威武不屈,寧折不彎!
毛紀也將近六十歲了,跟楊廷和合作多年了,自然不會跟楊廷和對著干,但費宏的面子也不能不顧及,更何況徐晉確是個人才,下放到地方任知州太可惜了,輕咳一聲道:「徐晉確實欠缺些閱歷經驗,不宜擔任侍讀學士之職,不如暫且升為翰林侍讀吧,在任上磨礪幾年積慮些經驗,再考慮侍讀學士一職。」
此時此刻,一眾官場大佬才猛然發覺,徐晉雖然年未及弱冠,卻已經做了這麼多大事,讓在座不少人都為之汗顏。所以說,徐晉https://www.hetubook.com.com不僅沒做過危害大明江山的事,而且還做了幾件挽救大明社稷的事,譬如參与抗擊寧王,鎮壓山東反賊等。
如果徐晉此時在場聽到,估計會感動得稀哩哇啦了,有個護犢子的老師就是幸福!
費宏本是個性寬厚之人,石珤如果說徐晉欠缺學識就算了,畢竟學無止境,就連萬世師表的孔聖都說了,三人行必有我師,所以學識不夠並不是件可恥的事。但是,石珤貶損徐晉的人品,無疑是連費宏這個老師的臉都一起打了,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才歪,石珤指斥徐晉的人品,那便相當於指斥費宏的人品。
費宏跟楊廷和的關係本來不錯,但自從上次廷推欽差人選時便出現了裂痕,如今估計裂痕更大了,不過還沒到撕破臉對著乾的地步,所以並沒繼續步步緊逼,退回自己的座位上坐下。
如今子謙又在山東賑災搶險,救黎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查案懲貪,將山東一省的貪官污吏繩之以法;鎮壓反賊,收複數縣失地,平滅反賊數萬,挽社稷于危難之間。他清正廉明,果敢勇毅,智慧謀略可圈可點!
以費宏的身份講這番和*圖*書話,無疑有給門生吹噓之嫌,但其所講的都是事實,所以擲地有聲,整個內閣都為之寂然。
一眾官員討論了兩盞茶功夫不到便得出結果了,晉封徐晉為靖安伯,歲祿八百石,賜誥,但只允許世襲一代。
就這樣,徐晉加官為翰林侍讀,併兼職兵部員外郎的事便通過了。兵部員外郎雖然是從五品,但只是個沒多大權力的閑官,含金量還沒有正六品的翰林侍讀高,所以大家都對徐晉兼職兵部員外郎沒意見。
維之即毛紀,敬之即蔣冕,楊廷和這是在徵求剩下兩名閣老的意見。
既然徐晉的官職定下了,接下來便是討論爵位了。根據大明朝的規定,非軍功不能封爵,徐晉在山東剿滅了數萬反賊,收複數縣之地,封爵自然是沒問題了,平定寧王之亂的王守仁,前不久就被加封為新建伯。
至此,關於徐晉封賞的事便定下來了,屆時首輔楊廷和將會把結果寫成奏本呈給皇上過目,皇上同意后便正式擬定聖旨頒布。
「維之、敬之,你們二人有何建議?」楊廷和和聲問道。
石珤自然舉不出徐晉不忠不考的例子,再加上費宏的身份擺在那,而當著老師的面指責門生品和*圖*書行,在禮節上石珤也是理虧了,所以被質問得啞口無言。
楊廷和沉默了片刻,最終點頭表示認可。楊廷和雖然不喜徐晉,但徐晉這次在山東的表現讓他認識到此子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再加上徐晉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清田莊」這種犯眾怒的倡議,可見其對朝廷確是「赤膽忠心」,所以楊廷和也不想過份地打壓徐晉。
此時毛澄和石珤兩人已經有點面紅耳赤了,只聽費宏繼續道:「石侍郎如果指齣子謙學識不足也便罷了,但污衊貶損他的人品,老夫絕對不答應!」
「議禮」這件事歸根究底,其實也是新帝的君權和楊廷和的相權之爭,當然,估計連楊廷和自己也不肯承認這是君相權力之爭,他只會覺得自己是在堅持真理,所有楊黨都覺得自己是在堅持真理。
石珤面色一陣紅一陣白,拱了拱手便灰溜溜地退回座位上。楊廷和皺了皺眉道:「子充兄請安坐,石侍郎只是一時失言罷了。」
如果這就是毛尚書所謂的『圓滑奉迎』之輩,那老夫倒希望本朝再多幾個這樣的人才,那隻會是我大明之福。」
「議禮」這件事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無所謂和-圖-書對錯。嘉靖帝不願入嗣孝宗一脈,不肯斷掉與生父母的關係,這是孝道的表現,你可以指責他不識大體,但不能完全說他錯,既然嘉靖帝沒錯,那徐晉作為臣子支持皇帝自然也沒錯,反而是忠君的表現。
費宏沉聲道:「那老夫倒要問毛尚書一句,子謙可曾諂媚天子,誘導天子做出有害大明江山社稷之事?」
話說明朝的爵位只有伯、侯、公、王,而伯爵是最低一級的爵位。
毛澄也頓時啞口無言,話說徐晉確實沒盅惑過天子做出有害江山社稷的事,就連出格的事也沒有。事實上楊黨之所以打壓徐晉,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議禮」這件事上,徐晉站在了小皇帝朱厚熜這一邊。
楊廷和微不可察地皺了皺眉,問道:「敬之以為如何?」
蔣冕微笑道:「老夫附議維之,不過翰林侍讀乃正六品,相比于從六品的翰林修撰只提升了一品,恐不合皇上之意,不如讓徐子謙兼任兵部員外郎,主武庫清吏司吧。」
此言一出,在場眾官員均露出意味深長之色,毛閣老這是在和稀泥的節奏啊,不過以毛閣老與楊閣老多年的交情,他能和稀泥已經相當不錯了,由此可見他對徐晉也是蠻欣賞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