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駐馬東瀛
第203章 在下李洛,字中正

因為海東人口太少。
明朝一統后,洪武下詔書「禁胡俗、恢漢制」,再次強力打擊胡化,撥亂反正。
李洛對眾人作揖道:「在下李洛,字中正,本貫征東行省仁州李氏,在此見過各位官人。」
要知道,如今的漢官,大多數是雙名制。就是除了漢名,還要取個蒙古名。這可不是趕時髦,而是為了表示對主子的「仰慕」和「忠心」。
可是,漢人政權兩次大規模反胡化,蒙古風俗仍然難以盡滅。由此可見,元朝胡化之重。
李洛進了理政廳,看見裏面竟然有十多個氣度儼然的官員在座了。
已經認識的真金太子,正坐在主位上和幾個儒臣模樣的官員交談。
「你看,高麗王有蒙古名,金方慶,李簽,還有後來的李成桂,甚至反元梟雄張士誠,都有蒙古名。」
大漢奸們自然不用說,人人都有蒙古名。就是中下層的漢族官僚,也多有蒙古名,而且「刻苦」學習蒙語。
李洛道:「愛新覺……那個羅,努爾哈……那個赤。」
白天,真金太子一般不在皇城東宮,而是在太子理政衙門:大元儲政院。
「這字體,當真很有幾分大家風範……」
真金道:「李司譯,在座的都是飽學之士,你自向他們介紹一番。」
李洛連說不敢。
沒有官位和-圖-書護體,他如何能「偷人」?沒有人口,海東有個毛用?
而守門官卻不敢反駁,只是因為忽術兒是蒙古人,而他只是色目人。
崔秀寧差點罵出來。這麼妖的嗎?
李洛打了個響指,刮刮崔秀寧的鼻子,「夫人好聰明,又猜對了。不錯,我取的字,很妖。」
李洛哼哼:「我大清那是辮子嗎?那是豬尾巴。」
哪怕在儲政院官署裏面,理政廳門口也有太子怯薛侍衛守護。
《明實錄》記載:「胡俗變易中國,士庶咸辮髮胡服,無復中國衣冠之舊。甚者易姓氏,為胡名,習胡語,依胡俗,恬不知怪。」
「嗯,比清朝的那種辮子頭好看多了。」崔秀寧笑道。
「新的鎮守官人,我們的太子殿下,可能抽不開金貴的身子。」色目守門官說到。
由於沒有髡頭(剃髮),並不難看。
儲政院是輔佐太子的二品官署,長官並不是太子本人,而是儲政使。
過了一會兒,忽術兒出了大門,對著李洛喊道:「新的小小的鎮守官人,我們的太子,他抽開了金貴的身子,要見你一見!請你在額頭上帶上虔誠,跟我來吧!」
一時權宜變通都做不到,還能做成什麼大事?
李洛道:「好教太子殿下知道,正是微臣拙筆,讓殿下見笑了。m.hetubook.com.com
李洛先寫了一封拜帖,又帶了一些寶石,就出了院子,騎馬直接往儲政院而去。
「好吧。李中正!」崔秀寧真心服了,「總比另外兩個好點。我說,你不會還要娶個蒙古名字吧?」
然後,忽術兒轉身進了儲政院大門。
李洛頭髮被崔秀寧編成兩條辮子,挽成雙環垂在耳邊。
當時漢人胡化之嚴重,遠超後世的認知。
那個「雲都赤」看看李洛的文書,「來吧,新的鎮守官人,主人在等待他的僕人,在額頭上帶著虔誠,進來吧。」
元代官場,流行說國語(蒙語),漢官拜見蒙古上官,不但說「國語」,還大多報蒙古名。
李洛笑了,「夫人真是深知為夫啊。為了革命事業,取個蒙古名字向韃子表示心向大元,這隻是策略,無關情操大節。」
編好了頭髮,李洛戴上蒙古瓦楞帽,穿上質孫服,立刻成了一個假蒙古人。
李洛不得不下拜行禮。
兩人打鬧完,李洛又認真道:「真金仰慕漢化,身邊有很多文士。我冒充的李氏也是漢化門閥。所以,我要取個字型大小。」
說白了,他這個達魯花赤,主要是為了人口才當的。
那守門官接過拜帖,對旁邊一個蒙古衛士說道:「我英勇的忽術兒,請你像駿馬和-圖-書那樣,將信送到主人身邊。」
李洛處心積慮謀取元朝沿海州縣的官位,不就是為了「偷人口」么?
暫時要當好元朝的官兒,在蒙元體制內混下去,就要先對自己革命。
李洛一臉認真的無辜,「是妖了點,但我是認真的啊!李中正,又中又正,不好嗎?」
儲政院裏面的官員很多,大小籤押房總有幾十間。真金太子的理政廳,當然是最大最堂皇的一間。
有名無字,實在不像大家出身。
這是第一次的大規模反胡化。
李洛來到儲政院門口,拿出太子簡任的官職文書,對守門的九品官吏用蒙語說道:「在下奉了太子的命,到外地做那鎮守官人,臨行前向太子辭行。煩請通稟太子知道。」
李洛早有準備,他掏出寫好的拜帖,「尊敬的守門官人啊,這份信里,是我對太子的忠誠,請讓太子看到吧,守門官人!」
李洛能不能不做元朝和高麗的官兒,直接跑到海東發展勢力?
我去!
李洛說道:「請你辛苦的帶路吧,就像老馬帶著新馬那樣,我英勇的忽術兒!」
南方剛被佔領沒幾年,胡化才剛剛開始。可是整個北方已經淪陷半個世紀,胡化之重觸目驚心。
李洛寫下拜帖,為的就是讓真金見他。因為真金酷愛書法,他的一筆「董字」,hetubook•com•com多半會打動真金太子。
李洛聽的好笑。這忽術兒只是個守門的衛兵,連九品官都不是,可卻大咧咧的稱呼守門官為「小小的官人」。
就是漢官之間,也會說「國語」,報「胡名」。
崔秀寧懶得再和這李中正BB了。
然後,這個警花就聽到她的逃犯說:「重新介紹一下。在下李洛,字中正。」
但這是後世鮮為人知的事實,歷史學者們都不好意思提的事實。
等海東的人口資源能支持十萬大軍,李洛才不用再做元朝的官。
「微臣李洛拜見太子殿下!」
元末,紅巾軍在北方打擊胡化,陳友諒在湖廣打擊胡化,張士誠和朱元璋在江南打擊胡化,明玉珍在四川打擊胡化……
「你是認真的嗎?」崔秀寧拍拍額頭。
看到沒?這是服飾、姓名、語言、風俗等全方面的蒙古化哦。
按道理,太子在東宮好好待著就成,沒必要來屬下的儲政院。
在這種情況下,漢人和高麗上層的雙名制就成了主流。
是不是很悲哀?
忽術兒對門口的「雲都赤(帶刀侍衛)」說:「英勇的怯薛歹哈圖爾,太子要見的人,站在你的面前了。」
不能。
崔秀寧搖頭。這個逃犯,可千萬別取什麼潤之、逸仙,真心受不了。
崔秀寧冷笑:「看你詭異的表情,我猜你取的字hetubook.com.com一定很妖。」
只是,他的長相,無論如何不像是蒙古人。這也是如今很多上等漢奸的標準裝扮。
忽術兒接過拜帖,「好吧,小小的守門官人,我忽術兒,如你所願。」
「楊堅,李淵,李世民都有鮮卑名字。野豬皮有漢姓。後世某些開國元勛,也有蘇聯名字啊。」
不過就是辮髮、質孫服、胡名而已。這烈度,他還能承受。
那守門官吏是個色目人,他看「根腳告身」為真,語氣仍然很冷淡,只是沒有刻意刁難而已。
真金笑道:「想不到你年紀輕輕,書法竟有這般造詣,想必也精通漢學,真是讓本宮刮目相看。」
然後,李洛就跟隨忽術兒進了宏大的儲政院。
李洛要取個蒙古名,當然不是跪舔。而是「安達」印侯和「伯父」李簽給他的建議。
李洛要是不取個蒙古名,即便不是另類,起碼也是少數派,容易受到猜疑。
印侯是蒙古人,李簽是資深政客。兩人的建議由不得李洛不重視。
崔秀寧問:「野豬皮是誰?」
真金這才看到李洛進來,呵呵笑道:「李司譯到了,本宮正在說起你的拜帖。這字,可是你親手所寫?」
原來,他們在議論李洛的拜帖。
可是真金非常勤政,嫌棄東宮太安逸富貴,幾乎天天來儲政院坐堂理政,搞的儲政院長官儲政使成了副手。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