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雒陽
第012章 再見恩師

為何如此?
劉備在修造樓桑時,市中街道亦曾遭重車碾碎。后改成混入銅鐵礦粉的加固陶管,這才經起碾壓。
久居朝堂,恩師眉宇間頗多鬱結。見到劉備,終得一笑。作為門下首徒,劉備自是最令恩師滿意的弟子。這便破例問了許多家常。劉備將恩師走後臨鄉的諸多變化,娓娓道來。
劉備暗忖片刻,這便將心中所想娓娓道來。
殖貨里賤民聚居。左右多是賤業。殺豬屠狗,販雞沽酒,再加上後院還有個牛馬市,著實惡臭無比。故用花香遮掩。
劉曄陪坐身側,聞劉備所言,不禁暗自揣測。
問劉備,如何看待。
聽聞臨鄉廣納流民,人口已破百萬。恩師甚喜。又問田畝可足夠?
見過恩師。又見關門弟子劉曄。經年未見,知行倍增。已被破格錄入太學。
恩師欣然點頭:你且細細道來。
到底是三公之府。前後三進院落。佔地頗廣。不然也不會從殖貨里一直伸到馬市後院。
劉備輕hetubook•com•com輕點頭。
想來想去,把輔漢將軍的匾額懸在了門前。而非臨鄉侯府。
恩師終得返。
劉備想了想道:正如楊司徒之勸諫。雖未盡全功,卻仍見其效。想必讓陛下不賣官,幾無可能。若因勢利導,或許能將賣官鬻爵的影響降到最低。
楊賜,便是先前把陛下與桓帝相比。被陛下稱『死後必引來大鳥』之人。
這便讓史渙外出打探,尋木材商人。若沒有,這便去信遼東田韶,讓他代為販運。
前後重樓,左右廂樓,附樓、角樓、門樓、闕樓,水榭,曲廊,皆換成香樟巨木。室內物什,倒無需倶如此。香氣濃烈,不利睡眠。至於後世傳說香樟易流產,乃是流言。不足為信。
太學生亦參与評論政事。清流黨人亦以太學為基,與宦官爭鬥。深得太學生們的支持和響應。於是太學生亦成為宦官打擊的對象。不少與黨人有牽連的學生遭到禁錮。熹平元年,太https://www.hetubook•com•com學生被宦官逮捕和囚禁的達一千餘人。
司徒楊賜上書勸阻:「陛下應遵守歷代先王制定的制度。先帝們左開闢鴻池,右興上林苑,既不算奢侈,也不算十分節約,正好符合禮儀法度。而今多增城郊之地,闢為皇家苑囿。便要破壞肥沃的土地,荒廢田園,把農民驅逐出去用來畜養飛禽走獸。不符合愛民如子的古訓。況且現在城外的皇家苑囿已有五六個之多,足夠陛下任情遊樂,滿足『四季田獵』(春蒐(sōu)、夏苗、秋獮(xiǎn)、冬狩)所需。應好好回想一下夏禹宮室簡陋,文帝拒建露台的本意,體恤市井小民的辛苦。」
恩師甚是欣慰。
建武五年(29年),光武帝在洛陽城東南,開陽門外興建太學。明帝還曾親赴太學講經。順帝永建元年(126年),對太學進行了重修和擴建。費一年時間,用工徒十一萬二千人,建成兩百四十房,千和*圖*書八百五十室。所招學生稱之為『太學生』。太學生人數多至三萬。熹平四年(175年),為了刊正經書文字,刻『熹平石經』立於太學門外,全國各地來觀看和抄錄經文者,絡繹於途。
哼哼……
恩師留飯。出門已華燈初上。
乘車回府前,恩師再三叮囑。洛陽世家貴胄眾多。不比臨鄉一地,切不可恣意妄為,意氣行事。
說著,恩師又提及西邸賣官。
附近鄉民皆被趕出家園,另行安置不提。
劉備本以為是段太尉惜花愛花。等進入院中,登臨樓閣,這才幡然醒悟。
劉備便將圩田諸事,合盤說出。又說,今年已圩田六百萬畝。明年或可得八百萬畝良田。若以均產六石計,可入新谷四千八百萬石。
改造循序漸進。先改最惡劣的後院。再改中庭,最後改前院。單單空氣尚好的前院,便足夠劉備等人安身。衛士入住角樓、闕樓、門樓駐防。
劉備思前想後,唯有香樟木。
可有辦法除臭?
院中和圖書廣種花木。各種花木的花期,從一月到十二月,皆有。堪稱四時不落之花。
劉備還發現。之所以臭氣熏天,乃因下水不通所致。往來殖貨里的多是重車。路面屢遭碾壓,早已破碎不堪。官府年年修,卻年年碎。歲歲年年人不同,年年歲歲花相似。也難為段太尉了。
原來。立后大典之後,陛下便乘興下令修建罼(bì)圭苑、靈昆苑。
想我巍巍洛陽城,何物沒有?
劉備連連稱是。
當然,若事端惹上我。
段太尉亦染太學生之血。故被黨人所惡。
劉曄喚劉備大師兄。劉備亦叫他小師弟。
劉備這才得知緣由。
見恩師目光看來,這便躬身說道:大師兄所言,或許可行。
足夠百萬人吃喝。
話說,劉備也是想多了。
想到這裏,這便去信右丞崔鈞。讓崔家商隊販運臨鄉水洗設施前來洛陽,想了想,又讓侯府良匠隨船前來,改造府中水洗噴淋設施。以臨鄉的技術規程來說,除去下水管網,需改造的地方還有很多和圖書。尤其是如廁。劉備仍在馬車上解決,而不去後院茅房。
須臾,史渙便領來豪商。又從附近覓得良匠,大張旗鼓,整修宅院。
話說,本侯隱居在無人問津的殖貨里,便是為少惹事端啊。
皇帝聽了深受觸動。本已打算停止興建。又詢問侍中任芝、樂松的意見。二人回曰:「過去,周文王的苑囿,方圓百里,人們尚且認為太小;齊宣王的苑囿,方圓只有五里,人們卻認為太大。現今如果陛下和老百姓共同享用,對政事沒有什麼妨害。」靈帝聞之大喜,便下令在城南小苑門外興建二苑。
又道,朝政日非,君子更不能獨善其身。若無掣肘,陛下身邊皆是奸佞之徒,又豈能不受其蠱惑。正如此次興罼圭苑、靈昆苑。若無司徒楊賜諫言,陛下必然大興土木。最後雖亦興建,可規模已比先前大為減小。看似司徒楊賜的勸諫未起到效果,實則不然。
司徒楊賜搬出文帝來告誡陛下,要多學習先皇愛惜民力,拒絕修建露台的崇高事迹。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