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持家有道的賢妻與退伍老兵

不過,陳確在與孔希貴交結時,很快就發現,縣衙銀庫里沒有多少存銀。
王氏這時候則說了一句。
「我們的補貼銀何時發放,你們要拖到什麼時候?!」
因為陳確是寒門士子,也沒錢請幕僚。
陳確沒有回應王氏的話。
陳確看著這一幕直接懵了。
但他沒想到自己縣衙居然還存在著欠退伍士兵撫恤銀河工錢的事。
在未設縣之前,鹿兒島的軍政事務皆是由鹿島水師參將衙門暫管的,財政也是。
「皇上說了,要管我們這些傷病員一輩子的,說我們願意定居在原駐紮在地的,還多給一半的撫恤銀,結果你們縣衙去不給錢!皇上的旨意都不聽了,你們還是大明的官府嗎?!」
「找死也不選個好時候!」
他來到院中,看了一眼藍天,開始謀划著接下來該怎麼治理鹿島縣,對島上的土人推行漢化教育。
按照陳確的打算,是用鹿兒島的地方稅收來作為建校之資的。
而陳確這一來就看見許多穿著棉甲,佩著獎章的退伍士兵和其親屬聚集在外面,且一見他出來,就直接涌了過來。
在孔希貴說和*圖*書了一句后,高僉事就先說道:「現在人已到齊,就準備收今年的稅吧。」
他是真沒想到縣衙虧空這麼嚴重。
陳確這時候卻不合時宜地問了一句:「敢問積欠這些退伍士兵和撫恤銀和工錢的事?」
據歷史上陳確自己記載:
「這哪裡夠!我們統計了,合計要三萬八千六百之數!你們縣衙怎麼虧空那麼多?!」
這是朝廷的制度,所以,當陳確再次見到鹿島水師參將孔希貴,要求其將這些權力移交給自己時,孔希貴倒也沒有拒絕。
「你們這群騙子!」
「刁民!這也是你們該質問的,竟真的敢在縣衙來鬧事,全部殺掉!一個不留!」
而一旦朝廷派了新的知縣官來了后,財政和民政自然要移交給知縣。
這時候,孔希貴和一穿著猩紅官袍的文官和一武將走了來。
陳確不由得問:「這是為何?」
……
「你們這些貪官,對得起皇上嗎?!」
「這我就不知了,你要問就問府衙去,老子哪裡管這麼多!」
陳確點燃了一盞煤油燈,然後放在了正舀水的王氏身旁。
其中和圖書一退伍士兵先朝他問道:「你是誰?孔參將身邊的高把總呢?」
而他打算要做的第一件事,則是在這裏設學校,教習這裏的孩童習漢文。
這時候,外面傳來了一人的聲音。
……
這時候,一做過隊正的退伍老兵先說了一句。
不過,沒多久,王氏就將這盞煤油燈吹熄了。
陳確因此問了起來。
孔希貴跟著說了一句,然後指著陳確說道:「這位就是剛到的陳知縣!」
接著,孔希貴也介紹起身邊的武官:「這位西廠五島分司高僉事。」
陳確跟了來,站在一旁,想說些什麼,又不知道該開口說些什麼,只得看著自己妻子的背影發愣。
然而,就在陳確因為庫銀不足而犯難時,縣衙外又傳來了吼罵聲,以及咚咚的敲鼓聲。
陳確因此問著孔希貴。
且這人話剛一落,槍聲就響了起來,這些退伍士兵和的親眷們成批地倒在了地上。
這文官還先說了一句:「沒想到,這些賤貨還真的敢鬧起來。」
……
孔希貴不耐煩地回了一句。
「本官新任鹿島知縣陳確,對於你們說的高把總是誰www.hetubook.com•com,本官不清楚!敢問,諸位今日來縣衙是為何事,為何敲鼓?」
不過,設學校得需要錢,需要聘請文士來擔任教師,也需要尋找地方立學校,更需要花錢招募工匠建造校舍。
陳確聽后大為驚訝:「府衙借縣裡的款作甚。」
為了增加新開拓的統治區的漢人數量,朱由校的確鼓勵駐紮官兵定居於駐紮地,在那裡娶妻生子,並給了許多優惠政策。
而錢財從哪兒來?
「自然是來要撫恤銀和工錢的,縣衙都已經拖欠我們撫恤銀和工錢兩年了!」
王氏笑著回了一句。
孔希貴回了一句,還把借款的公函遞給了陳確。
這個陳確也是知道的。
而這些退伍士兵和他們的親眷們也因此鬧了起來。
更關鍵的是,他發現自己妻子攢下這樣的家業還是在極度節儉下做到的,除了因為孝順父母,而不得不養了倭人童僕以奉雙親外,從不戴一件首飾,雖織錦不下千匹,卻未著過一件錦衣。
陳確知道這些退伍士兵都是帝軍舊人,從軍時,上過掃盲夜課,其子女也上過皇莊社學,也就是說,都讀https://www.hetubook.com.com過些書,對朝廷政令頗有了解,是不可能那麼好糊弄的。
而這一世,因大明更加繁盛之故,陳確之妻靠其勤儉自然積攢下更大的家業,積田已至百余畝,銀幣達數百元。
陳確也就不得不親自來到縣衙外,看看是什麼情況。
「就是,我們還等著這筆錢醫病呢!」
陳確自認還是不善於在生活上給王氏一些什麼幫助,也就離開了廚房。
然後,孔希貴也對陳確介紹起身邊的一文官來:「這位是分管五島、種島、星久諸府的按察宋副使。」
因為他剛剛找到來了一件自己可以做的活。
陳確見孔希貴這樣,也不好多說什麼,只得吩咐人鎖庫,心裏卻更加的犯了難:「這麼點錢,搞儒化教育哪裡夠!只怕賑災都不夠。」
宋副使笑問了一句:「人都死了,還要錢作甚?」
「嗯。」
「你們這群黑了心的狗官,不讓我們進京告御狀,逼急了,我們砸了你們這破衙門!」
而鹿島縣又是剛設的縣,也沒有佐官、胥吏與皂隸。
「據下官來時所知,按理,縣衙銀庫應該有二三十萬元銀幣儲蓄才對,怎麼現在只和圖書不到六千之數?」
不過,陳確不得不承認自己妻子饒是如此辛勞,也未及昨夜他認識的小玲瓏跟她乾爹打工的收入高。
所以,整個鹿島知縣衙門就他一個知縣。
所以,他也只得耐心解釋道:「諸位容稟,本縣也才剛剛到任,具體情況不知,但縣衙現在確確實實只有六千多元銀幣的現銀,加上本縣自己私人所帶銀幣,合計估計就七千之數,也不知夠不夠支付你們的,但可以先支付一部分,你們現在可以跟我去庫房領。」
「天都亮了,看得見!」
「我們一開始來要,你們說等把水渠修通后,將工錢和撫恤一起結,結果什麼都沒有!」
「府衙調走的,說是暫借。」
「相公,我昨日去集市打聽了一下,這裏的土錦比海寧收的價高,往後,倒是能靠織錦多掙些,將來沒準還能有打點的錢,讓上面把你升回中土去!」
「吾分家時僅得米六石,幸賴吾妻晝夜力作,以供其乏困。每冬春之月,則以布易米而食。上供父母酒饌,下養仆婢,外給吾讀書,薪油紙筆之費,漸以絲布之餘買田,積至四十余畝,心力交瘁,年僅五十一歲病故。」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