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錦繡江山
第473章 進攻永不停止

當從米爾帕靈卡增援上來的中國士兵到達戰場后,沃那靈和布羅肯希爾的守軍再也無法抵擋了,他們扔下了手裡的武器,拚命向巴里爾山脈退去,在那裡才有他們活下去的希望。
1917年7月2日,蔡鍔元帥決定對澳大利亞殘敵發起最後攻擊,總參謀部已經發來了7月15號前結束澳大利亞戰役的命令。在帝國最高元首李國勇拍給蔡鍔的私人電報中這麼寫道:
這幾發神奇的炮彈幾乎端掉了米爾帕靈卡的整個指揮部,一名少將、一名准將和幾個校級軍官都死在了這次炮擊中。
從卡利杜沃里的外圍戰開始,到內城爭奪戰的結束,國防軍軒轅軍團總共殲滅協約國軍隊17萬人,其中8萬人戰死或者致殘,近9萬人成為了俘虜。
「你永遠不要指望中國軍隊在取得了一次大捷后就停止進攻的腳步!」這句話後來在協約國部隊中流傳得非常廣泛,並且被協約國的軍官們牢牢記在心裏。
尤其是維多利亞大沙漠,自西澳大利亞州巴利湖以東,至南澳大利亞州西部;北接吉布森沙漠,南鄰納拉伯平原。東西長1200公里,最大寬度550公里,面積約30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0-300米。
10點,敵人陣地打起了白旗,中國軍隊暫時停止炮擊,隨後,幾名軍官走出了陣地,要求與中國人談判。
協約國布置在澳大利亞的60餘萬人的部隊,從中國軍隊在倫敦德里角登陸到卡利杜沃里攻防戰結束,前後的損失已超過25萬人,整個有效的防禦體系已被徹底打亂。被逼無奈的卡塞特上將將主力集中在以巴里爾山脈為中心的米爾帕靈卡、沃那靈和布羅肯希爾一線。
弗林德斯嶺的奪取,讓中國軍隊可以很從容的部署兵力,從弗林德斯嶺、蒙蘭德尼和查爾維爾三個方向對巴里爾山脈進行攻擊。卡塞特上將現在唯一能hetubook•com•com做的,就是自己的士兵有一顆盡忠國家的心,能為了協約國的勝利而戰鬥。或者,他心裏還抱著一份幻想,美國人的軍隊會突然出現在澳大利亞。這份看起來稍許有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是卡塞特上將一直在這裏苦苦堅持的精神支柱。協約國的總指揮部曾就這個問題不斷的給上將注射強心劑,不斷的對澳大利亞的守軍做出種種許諾。
中國軍隊在三個方向的同時攻擊,讓卡塞特上將不知道該將重點放在哪裡才好,整個指揮體系顯得混亂不堪。缺乏有效指揮的協約國士兵顧此失彼,盲目的對衝鋒的中國士兵射出槍中的子彈,沒有人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天黑之後。
「松坡,一切好否?美軍已全面介入歐洲戰爭,中美間早晚必有一戰,澳大利亞戰爭宜在最短時間內結束,我的情報人員告訴我,美軍有出兵澳大利亞的可能。軍事上的事情我不懂,也不管,但我的整頓澳大利亞秩序的黨衛軍軍官已經準備上船,15日左右即可抵達。」
卡塞特上將曾經有過堅守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的想法,但隨後的戰事破滅了他的這個幻想。中國海軍王璁之印度洋艦隊開至澳大利亞,炮擊伍倫貢港和紐卡斯爾港,整整兩天的狂轟爛炸,將兩港口的岸防設施徹底毀壞,隨後,兩萬五千名海軍陸戰隊員在伍倫貢港登陸,兵鋒直逼堪培拉。當時卡塞特已將主力全部集中在卡利杜沃里,在堪培拉僅僅只有不足一萬的守軍,中國人長驅直入的態勢讓上將不得不放棄了守衛堪培拉這樣不切實際的想法,主動放棄了澳大利亞的首都,全軍退守至巴里爾山脈。
炮擊整整進行了一個小時還沒有停止,到9點整的時候,幾發炮彈很巧的命中了米爾帕靈卡政府辦公廳,正在指揮抵抗的艾爾熱少將和他的部下當場身亡。
上將和圖書有些步履蹣跚向後走去,走的時候象是想起了什麼似的對身邊的參謀長說道:「盡量派出部隊救援下我們的士兵,如果實在不行,加固巴里爾山脈的防線,中國人大規模的攻擊很快就要開始了。」
接替艾爾熱少將指揮的法軍准將呂克松做出一個讓他一輩子都覺得羞愧難當的決定——投降!向敵人的指揮官投降!
他們永遠也無法懂得中國士兵的決心,這些中國士兵為了國家的利益,突破了疲勞的襲擊,突破了身體的極限,突破和死亡帶來的恐懼。他們的心中只有一個想法:
在呂克松准將沙啞而無奈的聲音中,米爾帕靈卡的守軍放下了手中的武器,重複了他們同伴曾經重複了無數次的事,走進中國人的戰俘營。
2日夜8時整,100餘輛坦克向敵人陣地開火,雖然當晚能見度很低,但米爾帕靈卡的協約國士兵過分擁擠,隨便一發炮彈就能炸翻一片。
下午2點30分,蔡鍔下令各部隊克服疲勞,強行攻擊米爾帕靈卡、沃那靈和布羅肯希爾三城,爭取在7月3日晚六點前結束戰鬥。
6月底,兩個軍的國防軍士兵強行穿越澳大利亞大沙沙漠、吉布森沙漠和維多利亞大沙漠,攻克愛德華茲克里克,神兵天降的出現在巴里爾山脈左翼天然防線弗林德斯嶺,閃擊了駐紮在此處協約國的一個師,兩小時時間攻克弗林德斯嶺,將卡塞特將軍辛苦布置的防線迅即撕開了一個大口子。如果險峻的弗林德斯嶺能夠早一點堤防,憑藉著該山嶺的險惡,一個師的兵力完全有可能在此堅守更長的時間,但是包括卡塞特上將在內的所有協約國將領都沒有想到中國人在那麼短的時間里就橫跨了三個大沙漠。
兩萬五千名協約國士兵陣亡,八萬人成為了俘虜,十萬人的損失讓卡塞特上將心疼如絞,他彷彿看到了一張無形的絞索正在套向自己和圖書的脖子。
7月3日天色才蒙蒙亮的時候,中國軍隊再次增援進城內600門大炮,這讓協約國的士兵們終於明白,中國人所說的毀滅性炮戰絕對不是一句恐嚇。
1917年7月3日下午2點,米爾帕靈卡、沃那靈和布羅肯希爾全部失守,帝國的軍旗插滿了城市的每一處,象是在對巴里爾山脈敵人示威一般獵獵飄揚。
卡塞特上將絕望的扔掉瞭望遠鏡,巴里爾山脈下發生的一切他全部看在了眼裡,可怕的中國人,他們潮水一樣的攻擊永遠也不會停止。他自認為完整的防禦體系,在自己還沒有來得及欣賞的時候,已經土崩瓦解。
在黑漆漆的夜色中,協約國的士兵們發現亮了起無數的火把,接著他們驚恐的發現中國人將坦克一字排開,炮口全部對準了自己。
參謀長面無表情的答應了下來,他和上將一樣,已經沒有什麼信心能夠防守住這裏了,剩下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盡一個軍人的職責而已。
幾乎就在同一時刻,在飛機的掩護下,第一軍由查爾維爾強行衝擊沃那靈;在弗林德斯嶺的兩個軍的國防軍士兵吶喊著沖向了布羅肯希爾。
這個時候的沃那靈和布羅肯希爾在中國軍隊的攻擊下早已風雨飄搖,他們勉強組織起殘破不堪的防線,阻擋著中國士兵一輪接著一輪永不停息的進攻。
其實中國軍隊為了穿越這三個沙漠也付出了極大的努力,當時到達弗林德斯嶺下的僅僅是不足一個旅的先頭部隊,遭到突然襲擊的協約國部隊,如果能及時進入戰鬥崗位進行抵抗,中國部隊也沒有那麼容易得手。但協約國的這個師在中國軍隊的連續打擊下已成驚弓之鳥,面對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的中國人,這些士兵失去了抵抗到底的意志,他們認為在短短的時間里,橫跨沙漠的中國士兵一定是得到了某種神秘力量的保護,所以無論是軍hetubook•com•com官還是士兵,在中國士兵的衝擊下都很快放棄了自己的陣地。
中國國防軍大炮的攻擊發揮到了極限,一些炮手的胳膊已經腫脹得幾乎無法抬起,但他們依然咬著牙將一枚枚炮彈送進大炮,從炮膛里砸向城內;裝甲部隊的攻擊發揮到了極限,炮口一遍遍的對準城牆轟擊,機身不停的撞擊著城門,裏面的坦克手們大口大口喘著粗氣,坦克內悶熱難當的環境讓他們當中很多人出現了中暑的反應,但沒有一個人願意鑽出去呼吸一口其實並不新鮮的空氣;步兵們的攻擊發揮到了極限,汗水、血水將衣服緊緊的貼在了身上,連續作戰的疲勞此時被他們忘得一乾二淨,他們的眼中只有敵人和陣地。
7月2日凌晨,當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露頭的時候,中國國防軍軒轅軍團第六裝甲師強突米爾帕靈卡外線陣地,大量的步兵跟在坦克後面發起衝鋒。六個小時的激戰,米爾帕靈卡外線陣地被中國軍隊全部佔領。
不想就這樣坐以待斃的艾爾熱少將組織了兩個旅的衝鋒,企圖打亂中國軍隊的布置,但這兩個旅在嚴陣以待中國士兵的打擊下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反而還損兵折將的敗退了下來,在中國士兵小規模的追擊下,差點衝擊到本方陣地。
7月2日下午1點,沃那靈外線陣地失守,下午1點10分,布羅肯希爾的外圍守軍撤城內,布羅肯希爾城外到處飄揚起帝國的軍旗。
――為了國家至高利益,衝鋒!
這份短短的電報沒有具體命令什麼,但卻讓蔡鍔感覺到了其中的壓力。
中國指揮官拒絕了談判的建議,但答允炮擊可以停止到明天天亮,在天亮前如果米爾帕靈卡守軍再不無條件投降,中國方面將進行毀滅性炮戰。
卡利杜沃里的進攻戰總共進行了兩天不到的時間,期間中國軍隊由於地方指揮官史特那的指揮不力,並沒有遭到什麼真正有效的和-圖-書抵抗,整場攻擊戰打的相當之順利。
米爾帕靈卡面對的中國力量最強大,遭受的攻擊力度也最大,數千門大炮幾乎將整個城市炸成了一片廢墟,中國人炮彈的攻擊將陣地劃成了無法聯繫,各自為戰的一塊一快,協約國的士兵努力想維持陣地的完整,但很快他們發現這一切都是徒勞的。
同樣,米爾帕靈卡、沃那靈和布羅肯希爾三城的守軍也打到了極限,在他們看來這些中國人全部都是瘋子,他們似乎不需要休息,不需要任何的休整,對面衝鋒的敵人就是一群為戰爭而生的機器人。
但這一切都是徒勞的,憑藉著米爾帕靈卡五個師的力量已經無法阻擋住中國軍隊前進的步伐。他們逐漸向城中心收縮防線,米爾帕靈卡的法軍高級指揮官艾爾熱少將命令殘兵以米爾帕靈卡政府辦公廳為中心進行抵抗。
7月2日夜晚,艾爾熱少將拒絕了中國人以及他的好友、老上級貝其亞中將要求其投降的命令,下令米爾帕靈卡各部士兵戰鬥到底,為整個協約國的勝利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
中國士兵洶湧著衝進了米爾帕靈卡,自動火器在他們手裡噴吐出一串串火舌,手榴彈從他們的手裡一顆接著一顆扔出。
不可否認的是,少將的舉動是英勇而且值得對手尊敬的,但他的抵抗在中國軍隊隨後的攻擊下顯得不堪一擊。
是的,「你永遠不要指望中國軍隊在取得了一次大捷后就停止進攻的腳步!」這句帝國最高元首李國勇非常欣賞的話此時在攻進米爾帕靈卡的中國士兵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取得勝利的他們,立刻分兵幾處,一處清剿城內殘敵,另兩處分別增援沃那靈和布羅肯希爾。
防衛米爾帕靈卡的協約國士兵已經儘力了,他們用手中的步槍、重機槍掃射著衝上來的中國人,他們和衝進陣地的中國士兵展開白刃戰,有的人甚至直接點燃了炸彈撲向對面的中國士兵。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