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錦繡江山
第538章 都柏林大起義(三)

1917年11月20日發生的都柏林大起義,代表著大英帝國數百年來統治方式走向瓦解的開始,伴隨著這次起義,蘇格蘭、威爾士也都出現了要求獨立的呼聲。
從11月28日起,英國軍隊集中重炮開始猛轟都柏林,並集中了超過15萬人準備強行攻擊都柏林。
在大起義爆發的當天夜裡,愛爾蘭新芬黨以極高的效率召開了緊急會議,在會上屬於激進派的瓦萊拉和屬於溫和派的維帕爾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雙方為了各自的權利在會議上爭吵不休,甚至惡語相向,幾乎就要大打出手。
經總參謀部和遠征軍團總指揮部同意,特任命中國遠征軍團92空降師師長林鋒少將為愛爾蘭、蘇格蘭、威爾士抵抗運動中國軍事力量總司令。望你部一體同心,完成所負重任!」
中國92空降師的殘餘官兵都被安排在了第一線,分別負責指揮各條戰線的防禦。此時中國遠征軍團總指揮柳波成元帥親自給林鋒拍來了電報:
1917年11月21日,起義爆發的第二天,愛爾蘭新芬黨宣布「愛爾蘭共和國」成立,由瓦萊拉出任共和國總統,維帕爾就任共和國總理,科林斯為共和國國防部長。
中國高級軍官林鋒明確地表示不干涉到愛爾蘭的內部矛盾之中,這讓瓦萊拉和維帕爾兩方勢力都失去了中國的支持。而此時雙方把目光都投向了擁有軍隊實權的科林斯身上。
科林斯曾經再三要求由自己去最危險的外城,但卻被林鋒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的理由也非常之的簡單:
11月25日,英軍指揮官維那將軍將軍隊整編為6個軍,加上緊急增援上來的5個師55000人,英軍的行蹤人數達到了近17萬人。英軍對都柏林形成了包圍。
在他們的眼中,「愛爾蘭共和國」無疑是個短命的政府,他們的總統夢和總理夢也在僅僅做了幾天之後即和-圖-書將破滅。
都柏林此時起義為計劃外的意外收穫,它將極大的牽制住英國人的精力,使其無法全心投入正面戰場的戰鬥。而如果不能迅速解決都柏林問題,對英國國內民眾士氣打擊甚大。
這次出擊,由於英軍指揮官對由中國軍官指揮的起義軍的戰鬥力估計不足,對大規模軍事行動缺乏準備,致使出擊部隊沒有統一領導、各行其事,導致了慘重失敗。這次沉重打擊也迫使英國指揮官改變了速戰速決的戰略戰術。
科林斯此時心情矛盾到了極點,他想看到的只是一個獨立自由的愛爾蘭,而不是一個為了權利爭吵不休的政府,在這樣的情況下,科林斯在積極準備前線戰爭的同時,還被迫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到了周旋在雙方勢力的身上。
到26日這一天激戰結束,起義軍守住了都柏林西線和南線,給了英國軍隊大量的消耗。26日夜晚,林鋒調整了都柏林防禦部署,他命令中國軍官司馬炎指揮起義軍第一軍在西線抗擊敵6個步兵師和1個炮兵旅的猛攻,司馬炎指揮的部隊充分利用當地熟悉的地形和英勇的鬥志與敵人廝殺,不僅以少量兵力頂住了敵軍主力的進攻,而且支援了南線作戰。在南線,敵進攻的主要目標仍是都柏林架設在城牆上,對英國人威脅很大的炮台。
一直戰鬥到了29日,在城內愛爾蘭人的沉重打擊下,英軍竟然被迫退出了城內。此時,毒辣的英軍指揮官命令所有重炮炮擊都柏林,他發誓要把整個都柏林夷為平地。
都柏林方面的軍事進展工作在科林斯上校的努力下也有了進展,他們新徵召了16000的作戰部隊和45000人的預備部隊。起義軍方面擁有79門大炮,全部被安放在了都柏林的城牆上,不過缺少熟練炮手,而不得不臨時由中國軍官進行訓練。
但是面對這樣的形勢,都柏林的和*圖*書起義者卻一點也沒有畏懼,他們鬥志高昂的積極準備著迎接任何來自敵人的進犯,他們決心以鮮血和生命來捍衛起義的勝利果實。
可是愛爾蘭共和國的領導者在英國絕對優勢的炮火下卻產生了極大的動搖,他們惶恐不安地躲避在相對堅固的工事內,討論是否還有堅持下去的必要。
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愛爾蘭共和國的府院之爭就從來沒有平息過,瓦萊拉和維帕爾這兩個總統和總理,每天想著的不是如何使愛爾蘭強大和富裕,而是每分每秒都在謀划著如何奪走對方手裡的權利來壯大自己。如果不是有著科林斯在那苦苦支撐著大局,愛爾蘭國內形式不知道會發展到什麼樣子。
11月27日清晨,防守艾恩撒克的起義37營在敵人集中起來的炮火轟擊下崩潰,英國人佔領了南線這個主要據點,數百名起義軍戰士陣亡或被俘。接著英國軍隊發起了全線的總攻,27日下午都柏林的炮兵力量遭到摧毀。失去了大炮的支援,起義軍完全暴露在了敵人的炮火攻擊之下,形勢已經很難挽回,林鋒開始命令部隊向第二道防線撤退。
總統和總理的話引起了在場人的一陣竊竊私語,看來大部分的愛爾蘭政府官員都贊成他們投降的做法。
在這樣的打擊下,缺少大炮的起義軍傷亡突然增大,整個都柏林幾乎變成了一片火海,無數愛爾蘭人在炮火襲擊中死去,無數家庭家破人亡。
為了保衛勝利成果,起義軍戰士在忠誠堅定、智勇兼備的中國軍事將領指揮下,與敵浴血奮戰。11月25日,英國軍隊依仗優勢炮火重新攻佔了被起義軍奪回的克丁橋和附近據點。都柏林起義軍軍事總指揮林鋒率領西線5000名裝備很差的部隊,同9倍於己的敵人激戰。25日下午的時候,600名起義軍戰士在都柏林外圍的定康城堡抗擊500https://www.hetubook.com.com0名敵軍進攻達到6個小時。
26日,在威魯克林方向堅守的起義軍戰士日夜作戰,與敵展開肉搏,擊退了強渡威魯克林的英國軍隊。在南線,英國軍隊為了炸毀愛爾蘭的大炮,不惜用數百門重炮轟擊炮台,起義軍戰士為守衛炮台頑強戰鬥。
瓦萊拉和維帕爾這兩個政敵難得的意見統一在了一起,他們毫無例外地認為戰鬥打到這個份上再繼續抵抗下去已經沒有任何的意義了。
11月28日傍晚,都柏林的南城門被炸開,英軍進入到了都柏林,一場浴血慘烈的大巷戰開始了。為保衛都柏林起義的勝利果實,都柏林的所有愛爾蘭人奮起抗敵,他們在街道和廣場築起街壘,不論男女老少,人人拿起武器同敵人進行殊死的戰鬥。
此時在都柏林城外,左翼是英軍的6個師為主力,右翼是英軍的5個師,共有火炮669門,坦克8輛,無論在火力和兵力上,英軍都佔據著絕對的優勢。
當林鋒的話傳到起義者耳朵里的時候,愛爾蘭人深深為中國軍人的英勇不屈所感動。一些和這事毫無關係的軍人,為了一個陌生的國度而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這樣的情操他們從來沒有看到過。
而作為起義軍的軍事總指揮,中國第92空降師師長的林鋒,則表現得相當鎮靜,他把八萬人的部隊分成了三個部分。在城外、城牆和內城組成了三道防線,並且將最精銳的部隊和最強大的武裝配屬給了城外的部隊,自己則親自鎮守在了外城。
整整一個晚上,兩派勢力就在這樣不停頓地爭吵下度過。當第二天天色發亮的時候,除了「愛爾蘭共和軍」的總司令科林斯充滿了疲憊,每個走出會議室的愛爾蘭人臉上都洋溢著興奮喜悅的光芒,因為他們已經把愛爾蘭的權利全部瓜分乾淨。
24月戰爭爆發后,英軍調集的2萬人,分3路向都柏林進和_圖_書軍。中路1萬餘人從正面進攻,擊退起義軍后隨即遭到率領的軍隊阻擊后後撤;左翼5000多人從東南方向進軍,初戰獲勝,進抵距都柏林10公里處,因彈藥和援兵不濟而被迫後撤,後撤時遭到林鋒安排下的伏擊而傷亡慘重,英軍指揮杜林克少校陣亡;右翼5000人在佔領克丁橋后沿大道出擊,但隨即因為都柏林向前線大量增兵后被迫後撤。
而都柏林的起義者,則擁有起義過來的愛爾蘭正規軍和平民部隊總計八萬人,火炮79門,槍支平均每兩個半人擁有一支,彈藥奇缺,裝甲車為零。
在陣地最前沿的2000名起義軍戰士與10000多名敵軍激戰數小時后,被迫放棄了克丁橋等陣地。敵人的炮聲驚醒了都柏林,全都柏林的軍民都投入到了保衛戰中。
但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都柏林的起義者也沒有屈服,他們咬著牙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耐心而勇敢地等待著英國侵略者的再一次進犯。
就在愛爾蘭共和國成立的當天,英國人調集了超過五萬人的部隊開到了都柏林城外,但遭到了愛爾蘭起義者的沉重打擊。到了23日,都柏林的英軍已經增援至十一萬人,都柏林的形勢陷入了非常嚴峻的地步。
「援兵即將到來,依然由92空降師8000人進行大規模空降。但由於目前愛爾蘭的氣候比較惡劣,大風和陰雨天較多,故不適合立即空降。望你部指揮愛爾蘭起義軍堅守七至十天,一旦天氣放晴,即立刻進行空降。
「雖然這是愛爾蘭人的戰爭,但作為領袖派遣來愛爾蘭的中國軍人,我們將永遠戰鬥在第一線。如果我們不幸犧牲,我只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在我們的墳前寫上:中國軍人之墓,那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是的,投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瓦萊拉附和著總理的意見說道:「生與死是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的,但選擇如何www.hetubook.com.com的死法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在座的所有人都是愛爾蘭的希望,只要我們還繼續活著,就總有勝利的那一天。」
11月24日,這一天都柏林風雨大作,在這樣一個不適合進攻的天氣里並不適合於進攻,但是很明顯的英國人已經迫不及待了,兩個師的英國軍隊為先頭部隊,向都柏林的外圍陣地發起了兇猛的攻擊。
此時由林鋒精心布置的巷戰工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這些工事隱蔽難以被敵人發現,都柏林的愛爾蘭躲避在工事內,神出鬼沒地對進入城內的侵略者以大量殺傷,英軍每前進一步都付出了重大的傷亡。
柳波成元帥的電報讓林鋒感覺到了身上擔子的重量。此時他已下定了哪怕戰鬥到最後一兵一卒也決不放棄都柏林的想法。
在長達一個小時的炮火準備之後,兩萬余名英軍開始進攻。
「也許投降還能保住我們的性命。」見久久沒有人說話,維帕爾硬著頭皮說道:「我這麼說並不是因為我怕死,而是為了愛爾蘭的未來保留一些火種。如果我們這些人全部死了,誰來繼續為愛爾蘭的獨立而戰鬥?」
「不行!」愛爾蘭國防部長科林斯大聲叫了出來:「就這樣投降簡直是懦夫的行為,我們的士兵和平民在前線犧牲流血保衛著都柏林,可你們卻在這裏商量投降,難道不覺得可恥嗎?中國軍官們和這事一點關係也沒有,但他們卻戰鬥在最前線,難道你們想引起中國人因為遭到出賣而引起的憤怒?難道你們以為按照英國佬的性格,他們會輕易的放過我們這裏的任何一個人嗎?是的,現在戰鬥的局面非常困難,但中國軍隊正在趕向這裏,只要我們再努力的堅持下去,我相信援軍一定會及時到來的。」
在西線,6000名連續作戰、疲憊不堪的起義軍戰士與6萬名裝備精良的敵人作戰,有時還主動出擊。但同樣的,失去了炮火支援的他們,被迫退進了城內。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