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7章 鑽石加工

鑽石作為美麗的慾望對象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公元一世紀,羅馬博物學家普林尼說:「鑽石是最有價值的,不僅是寶石,而且是世界上特有的東西。」
公元一至三世紀羅馬帝國出現的鑽石,即是通過這兩條「鑽石之路」從印度運來,只不過隨著羅馬帝國的滅亡,這條道路最後指向的目的地變成了波斯。
從規模上來看,這應該是一座規模很大的工廠,因為整座工廠有五千多人,甚至在整個地區都算是數一數二的。
古印度人把鑽石顏色分為四個等級,按照印度特有的種姓制度進行命名:無色的鑽石稱作「婆羅門」;淺紅色的鑽石稱作「剎帝利」;淺綠色的鑽石稱作「吠舍」;灰色的鑽石稱作「首陀羅」。
但也就在這個時候,現代社會中最重要的鑽石產地非洲產地被發現,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時候,光是金伯利城附近的鑽石礦年產量就高達2000~3000萬克拉。
但這並不代表印度人的手裡沒有好貨,別忘了印度可怕的貧富差距,對於這些有錢人而言藏和-圖-書有一些頂級的鑽石絕對是有可能的。
但現在的情況也導致印度只能在低端鑽石加工業上佔據優勢而無法升級產業,畢竟這群文盲或者半文盲工人基本上不可能滿足產業升級所需勞動力的素質要求。
如今很多人購買、佩戴鑽石的人都不去想這樣一個問題:非洲礦工挖毛鑽,全世界有錢人買鑽石,這其中的加工環節是誰完成呢?答案就是印度!
梁恩則收到了盧布松管家的請求,表示希望他能夠幫忙看看瓦爾瑪手上有沒有什麼好的鑽石,如果有的話可以通知他們討論接下來鑽石收購的事情。
現在世界上有四大鑽石加工中心,小顆粒鑽石加工中心——印度蘇拉特、孟買;大顆粒鑽石加工中心——美國紐約;精湛鑽石加工城——比利時安特衛普;精緻小件鑽石加工中心——以色列特拉維夫。
因為整體情況上印度加工的鑽石較其他地方的切工效果相差,所以加工的主要以小鑽為主,面對的消費者也都是普通的消費者。
在公元前四世紀的印度文和_圖_書獻中已有關於鑽石的描述和記載,考古研究發現印度人在公元前四世紀已用鑽石作為工具,對其它寶石的珠子進行雕琢。
不過那些五層樓高的新廠房看上去非常不錯,應該是這兩年新蓋的。從這裏面也能夠看出這個加工廠實際上是一直發展的,也難怪對方開始想著擴大化經營了。
不過印度鑽石礦最大的問題在於產量太小,哪怕在17世紀高峰時年產量大約為5-10萬克拉,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達到寶石級。
博物館之旅結束之後梁恩他們就沒有安排其他的出行計劃,而是直接回酒店了。按照之前的計劃,他們將會前往瓦爾瑪先生的鑽石加工廠看看,順便看看有沒有什麼靈感。
和古代的絲綢之路一樣,印度也有一條連接印度和西方世界的貿易之路,在歷史學家研究中被稱為鑽石之路。
雖然說現在一提起鑽石,人們就會想起南非,獅子山這種盛產鑽石的非洲國家,如果對這行有興趣的話,可能還會說出加拿大,俄羅斯或者是巴西這一類更新的產地https://m.hetubook.com.com
之所以說簡陋,是因為工廠房屋明顯不是同一個時代修建的,其中有一些年代久遠的房屋牆壁上的油漆出現了破損,玻璃也被打碎了,看上去有些糟糕。
不過在珠寶設計和高端加工方面印度方面是真的糟糕,整個印度都找不到幾個這方面的大師,而這也基本上就是為什麼瓦爾瑪先生要專門邀請梁恩的原因了。
對於這種奢侈品公司來說,大顆的鑽石絕對屬於屬珍稀資源,現在既然能夠藉著合作有機會弄到的話那價格合適肯定會爭取弄到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華夏作為現在全球第一的製造業大國卻無法在這方面能夠戰勝印度人的重要原因,因為印度人的人工成本實在是太低了。
如今印度西部港口城市蘇拉特和孟買已經成為全球鑽石加工中心,最極端的年份甚至能佔到全球鑽石加工份額的92%。
蘇拉特在孟買北邊二百多公里的地方,因為他們是中午以後才出發的,所以到那裡已經是下午4點左右。
鑽石之路實際上由兩條路線組成,一為陸路,和-圖-書從印度經現今的兩伊、土耳其抵羅馬;二為水路,跨印度洋,經麥加從地中海南岸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再穿地中海抵達羅馬。
不過在1730年的時候巴西發現了鑽石,並在19世紀50年代達到頂峰,年產量30萬克拉以上,直到1880年下降到5000克拉。
這也是印度加工方面的一個特點,那就是靠著廉價的人工費用玩人海戰術,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印度人人工費用只有華夏那邊60%左右。
關上了辦公室的大門之後,瓦爾瑪先生打開了一個保險柜取出了好幾個尺寸不一的托盤,上邊全都是亮晶晶的鑽石,在燈光照耀下顯得璀璨無比。
此後鑽石產量迅速回落,在1725-1730年間,每年從印度運至歐洲的鑽石只有2000-5000克拉,這嚴重打擊了歐洲的鑽石產業。
吃完飯之後,他們開車來到了位於市區郊外一片低收入蘇拉特市民的定居點之中,順著一條數百米長的道路龜速行駛了幾分鐘,他們就來到了一座大鐵門的前邊。
從那以後,鑽石不再成為王公貴族獨和_圖_書享的奢侈品,而是走入了千家萬戶,不過在這個時代之中,印度在鑽石產業中仍然是重要的一環。
但是最古老的鑽石來自於印度,從公元前800年到18世紀中期以前,印度一直是鑽石的唯一產地,也生產出類似於光明之山這樣著名的大鑽石。
進入廠房大樓之後,大家乘坐電梯來到了五樓辦公室之中,作為少有的安裝空調的房間,進門之後所有人都覺得一下子涼快了下來。
到地頭上后乾的第一件事情是吃飯,因為印度人擅長把所有辦事需要的時間都拖得很長,所以幹活之前不吃飽的話一會兒絕對會餓的難受。
高大的圍牆以及圍牆上的鐵絲網和瞭望塔把工廠和周邊的社區分隔開來,穿過大門,一座看上去略微有些簡陋的工廠出現在他們面前。
至少梁恩的作品真的能達到大師級,而這正是他現在最欠缺的地方,要是不抓住這個機會絕對是傻子。
雖然這幾年華夏也逐漸開展了這方面的業務,但是因為人工費用的緣故份額一直擴大不了太多,印度仍然牢牢佔據了全球鑽石加工份額第一的寶座。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