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
落後小日本原因-要命的蠶寶寶

養蠶、種稻交相輝映
生活在當時中國的蠶寶寶是幸福的,由於傳統道德觀念的保護,它們得以長壽。可是在當時蠶絲業已經全球化的背景下,蠶寶寶的幸福卻剝奪了中國蠶農的飯碗。
道德社會中的蠶寶寶
日本養蠶業為何能迅猛發展?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日本雖然在古代也是個佛教國家,但明治維新后,人們觀念日益開放,並不把蠶寶寶的生命看得很重,所以烘箱、繅絲廠這樣的現代事物在日本得到了迅速推廣,蠶寶寶在烘箱中被殺死了,但日本絲的質量越來越高,很快超越中國生產的絲,成為最受歡迎的亞洲細絲。www.hetubook•com.com
日本蠶不僅沒能壽終正寢,它們連頤養天年的權利也被剝奪了。養蠶和種稻是當時中國、日本農業最基礎的兩項產業,兩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一年中的某些時候,農家會格外的忙。比如,插秧的時候最需要人手,對於養蠶來說,蠶就要成熟的時候,一天要喂八次,而且每天要清理數次飼料盤,養蠶人基本上要寸步不離蠶的左右。對於日本和中國江南地區來說,養蠶和種稻最忙的時候剛好都是在4月至6月,這使得農民必須為兩項產業分別配備人手,要麼只養蠶,要麼只www.hetubook.com•com種稻。
從古到今,絲綢都是中國重要的出口產品,絲綢貿易催生了中國通往歐洲的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在公元200年左右,蠶絲技術傳入了日本,從此日本人也開始養蠶,繅絲,加工成絲綢。但到了清朝末年,日本的養蠶業異軍突起,搶佔了中國絲在世界上的地盤,甚至一躍成為世界第一蠶絲產地和出口國,國力不斷增強,而中國依然在生產蠶絲,但地位卻日漸衰落。
日本蠶絲居然超越了中國?原來是因為中國人慈悲為懷。
命運「凄慘」的日本蠶
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此時大力www.hetubook.com.com發展養蠶業。雖然當今日本以工業品聞名世界,其實在明治維新后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最重要的出口品並不是工業品,而是農產品,其中絲又佔了最大比重。在日本打開國門維新后的60年裡,其進口的產品都是靠出口絲來支付的。
從蠶繭中抽出蠶絲的工藝稱為繅絲,原始的繅絲方法是把蠶繭浸泡在熱盆湯中,手工抽取蠶絲,再卷繞到絲筐上。這種方式抽出的絲粗細不均,斷頭又多。中國的蠶絲業到清朝末年依然使用這種簡單的繅絲方法。那時歐洲人已經利用機器繅絲,能夠把蠶繭加工成明亮均勻的絲線。但新式的hetubook.com.com繅絲工廠在中國一出現,就遭到了朝廷官員和手工業行會的反對,因為工廠效率高,產量大,搶奪了舊式行會的飯碗,也使民間從事土法繅絲的人日子難以為續。
科學技術的進步解決了人手不足的麻煩。人們發現,可以通過控制蠶室的溫度,讓蠶提早孵化,提早成熟,或者給蠶施加一些化學藥物,它們可以改在7月到3月間孵化,農民們可以從容地完成兩項產業。這些技術都在日本養蠶業中得到了應用,但在中國,依然受到了道德人士們的強烈阻撓。1880年至1930年,日本蠶絲的產量增長了將近9倍,蠶絲的出口為日本帶來了大量的外匯,和圖書使其可以購買西方的機器設備,提升自己的生產力。反觀這期間的中國,道德人士保護了蠶寶寶的「動物福利」,中國養蠶業卻有日薄西山之感。
而且,中國人遵從佛家的觀念,對蠶寶寶的生命異常看重,因此在繅絲的過程中,盡量不將蠶殺死。而西方養蠶國家在繅絲時,會先把蠶蛹放入烘箱中,將蠶殺死,這樣繅制的絲質量更高,中國人的慈悲無意中增加了自己加工蠶絲的成本,卻只生產出半成品的蠶絲。
真正的答案出乎意料:中國人不殺蠶蛹,而日本人殺蠶蛹。
中日兩國當時都生產蠶絲,為何一個蓬勃發展,另一個卻日落西山了呢?難道是中國的蠶絲技術技不如人?
下一頁